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6 13:3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年后
海尔蒙特实验
柳树增重80多千克
土壤减少不到100克
海尔蒙特认为:
使植物增重的物质是雨水
不足:忽略了空气因素
普利斯特利实验
普利斯特利得出的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氢氧化钠
溶液
清水


实验的变量:
二氧化碳
探究一: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
怎样检验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把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氢氧化钠溶液
注意: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实验组
对照组
②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
③从实验装置甲和乙中各取一片叶,脱色处理,滴加碘液。
④观察现象: 甲叶片→ 。乙叶→ 。
⑤结论: 。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不变蓝
变蓝
清水
氢氧化钠溶液
另一种方案:
A
B
尝试探究二:光合作用需要水
实验的变量:水
结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现象:
A不变蓝,B变蓝
回顾探究三: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尝试探究四: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实验的变量:叶绿体
结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实验现象:
a不变蓝,b变蓝
实验现象: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立刻猛烈的燃烧起来
氧气的具有助燃的特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探究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回顾探究五: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等有机物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条件: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
(储存着能量)
氧气
+
+
原料
产物
光:条件
场所
物质转化: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
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太阳光
光合作用的______和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如果种植_______,会因作物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______而浪费;如果_______,植株的叶片互相遮挡,会影响______。
条件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原料
过稀
光照
种植过密
光合作用
过稀
过密
合理密植
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套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
水稻
蚕豆
轮种
______和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它们的供应是否充足也直接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灌溉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1、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通风换气或人工施气肥
2、合理灌溉
二氧化碳发生器
如何增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提高光照强度
合理密植
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延长光照时间
技能训练 P125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0 20 30 40 60
25
10
5
(1)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 。
因为气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如果放在黑暗中,现象: 。
越多
没有气泡冒出
1.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的数据如右表:
分析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
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农业应用:合理密植等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