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六单元 《卖炭翁》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 《卖炭翁》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14:31: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卖炭翁
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乱花渐欲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句诵读:
作者: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卖炭翁》就是其一。
白居易从小勤奋好学,常常废寝忘食,日夜攻读,以致“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读zhī支,老茧)”,十多岁就已经写出了不少好诗。他十六岁到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句诗,赢得国中名士顾况的赏识;他二十九岁(贞元十六年)中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接着,又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后来,因上书请求皇帝辑捕惩办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隐居洛阳,七十五岁去世。
白居易的创作主张
1.白居易有进步的文学理论,他在《与元九书》这篇重要的文学论著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主张文学要描写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生活。这对唐代的新乐府运动和晚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有过很大的影响,起过积极的作用,也是他的进步性和人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他还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但他也说自己的创作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这是他的“为君”思想的表现。
读准字音
鬓 辗 辙
骑 敕 叱
将 系
chì
bìn

chì

zhé
niǎn
jiāng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读诗歌思考
1.原作题下有小序——“苦宫市也”,读诗思考,你认为何为“宫市”?作者为何写这个小序?
2.请复述故事情节。
什么是“宫市”呢?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烧炭——运炭——抢炭
卖炭翁
宫使
2.请复述故事情节。
本诗创作背景
当时,白居易在左拾遗任上,事皇帝左右,掌供奉讽谏,职责就是为皇帝提供社会政治失缺的事实,便于朝廷“拾遗补缺”,校正时弊。白氏忠于职守,采用民歌以陈时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阴暗面,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纠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正之风。
白居易在“宫市”最频繁、最放肆的元和初年,写了《卖炭翁》,更富有针对性和批判意义。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歌朗读:
二读,释义
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歌朗读:
三读,赏析
找出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是:
可怜
批注这首诗歌,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分别从哪些方面刻画卖炭翁的可怜的?
卖炭翁
[唐]白居易
1.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6.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7.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8.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9.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0.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歌批注:
细读,批注
批注这首诗歌,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分别从哪些方面刻画卖炭翁的可怜的?
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
职业性质
工作地点
两鬓苍苍十指黑。
满面尘灰烟火色,
外 貌
颜 色
bìn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钱何所营?
自问
自答
最低生活水平
谋求
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身上衣正单,
为什么“衣正单”,
还要“愿天寒”?
困苦处境
“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心理描写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雪大,车重,路难走
zhé
niǎn
环境描写、动作描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讨论:你认为老者“泥中歇”的时候在想什么?
动作描写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对比
牛困人饥
翩翩两骑
满面尘灰烟火色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
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宫史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皇帝的命令
大声呵斥
chì
chì
宫使驱将惜不得
对比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宫使赶着就要走,(老翁)舍不得也没有办法。
心理描写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
价钱、代价。
对比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
可怜
批注这首诗歌,看看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分别从哪些方面刻画卖炭翁的人物形象?
职业、工作地点、外貌描写、设问、生活水平、矛盾心理等方面。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
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主题)
艺术特色:
(一)单纯的叙事线索
(二)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三)勾勒人物的简笔画
(四)鲜明的对比
(五)浑然天成的语言
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1+X阅读: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宫中)。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宦者)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黔(贬斥)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韩愈《顺宗实录》
翻译:
曾经有个农民用驴驮了木柴到城里去卖,遇到太监,称是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只给他几尺绢,又要索取门户税,仍然强要用驴送到宫内。农民哭泣起来,把所有得到的绢给了太监,不肯接受。(太监)说:“我必须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去。”农民说:“我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到钱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币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去死罢了!”于是殴打太监。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
(1)物的设计。柴和炭,虽是一字之差,但炭更来之不易;就更能表现卖炭翁生活的不易。
(2) 人的设计。《顺宗实录》写明主人公是“农夫”,表明他应该有农田,但后文“待此然后食”可以看出,这农田不能供给生活,卖柴所得不说是全部收入,至少是大部分收入。《卖炭翁》则明确指出“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所得是全部收入,生活的全部依赖。
拓展延伸
(3)经历的设计。情节虽都曲折,但结局不同。《顺宗实录》中的史实具有故事性,一波三折,非常吸引人。农夫的反抗性很明显,而且,他后来不但没受罚,还得到了皇帝的赏赐,故事的戏剧性大于悲剧性。《卖炭翁》中的故事也很曲折,但老翁最后只得拿着“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无望而归。
(4)故事的意义。《顺宗实录》的批判性不明显,《卖炭翁》中老翁的悲惨境遇、宫使对百姓的欺压等得到了鲜明而强烈的表达,这也是正是这首讽喻诗的讽喻之处。
拓展延伸
《卖炭翁》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悲苦的卖炭翁的形象,通过他的遭遇,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宫市对百姓的肆意剥削,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具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诗人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值得我们尊敬。
教师小结
推荐阅读:
作者:刘小川
作者: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