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物质的化学变化(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 物质的化学变化(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25 22: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化学变化(二)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
一、课标要求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用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4.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5.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6.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思维导图
三、基础知识回顾
(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
(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表达式:A+B+…→M。
(3)举例:H2O+CO2=H2CO3、C+O2CO2。
(4)特点:多变一。
2.分解反应
(1)概念: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表达式:M→A+B+…。
(3)举例:H2CO3=H2O+CO2↑、2H2O通电2H2↑+O2↑。
(4)特点:一变多。
3.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①________与一种②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③________和另一种④________的反应。
(2)表达式:A+BC→B+AC。
(3)举例:Zn+2HCl=ZnCl2+H2↑、Fe+CuSO4=Cu+FeSO4。
(4)特点:单换单。
4.复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两种⑤________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⑥________的反应。
(2)表达式:AB+CD→AD+CB。
(3)举例:CuSO4+2NaOH=Cu(OH)2↓+Na2SO4。
(4)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5)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二)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在化学反应里,⑦________的各物质的⑧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⑨________。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
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小贴士】①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如体积等;②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③反应中有气体、沉淀等参与或生成时,质量也不能忽略。
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1)六个“一定不变”
a.宏观:⑩________种类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总和不变;元素质量不变。
b.微观: ________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
a.宏观:物质的 ________一定改变。
b.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
a.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b.微观: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5.应用
(1)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或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3)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
(4)配平化学方程式及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三)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1)宏观: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例:C+O2CO2表示 ________在 _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________。
(2)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微粒间的个数比。例:C+O2CO2表示碳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
(3)质量: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例:C+O2CO2 表示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________。
3.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步骤:
(1)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 ________,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 ________。
(2)配:配平方程式。
(3)等:将“—”改为“=”。
(4)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高温、催化剂等;注明生成物状态,用 “________”表示有气体生成,用“________”表示有沉淀生成。
(5)查:检查反应条件、化学式、配平结果等是否正确。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有关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不带单位。
(2)写: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
(5)算:计算出未知量,带单位。
(6)答:简要写出答案。
3.常见类型
(1)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3)混合物中某物质(或杂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四、典型例题
例1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b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等于1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不变,说明b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A正确;c物质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30g-16g=14g,说明c为生成物,d物质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26g-15g=11g,说明d为生成物,生成的c与d的质量比=14g﹕11g=14﹕1,D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反应物,且反应的质量=14g+11g=25g,x的数值为40-25=15,B正确;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
答案 D
例2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解析 镁燃烧生成氧化镁,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也不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没有空气中的物质参加反应,也没有气体逸出,能够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的氢气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C
例3 下图是某物质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一氧原子,一氢原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是__________(任写一条)。
解析 (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答案 (1)2H2O22H2O+O2↑ (2)原子的种类(合理即可)
跟踪练习 1.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 )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碳酸氢钠 D.氢氧化钠
2.下列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3.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2
D.丙可能是单质
4.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1)物质丙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反应前后, (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3)物质丁的化学式 。
(4)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
五、实验突破
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实验装置
2.实验原理及现象
实验 A 原理:Fe+CuSO4=FeSO4+Cu
现象:①________,天平平衡。
实验B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现象:②________,完全反应后,天平③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
原因解读:图中B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有气体产生,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可改进实验B,如图所示:
六、关键能力提升
考点1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考法解读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及多少的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初中化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中考命题者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例1 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里的物质发生反应使气囊弹出,以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某汽车安全气囊中的反应之一为:6Na+Fe2O3=2Fe+3Na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化学方程式6Na+Fe2O3=2Fe+3Na2O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点2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法解读 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会用微观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是中考的热点,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变化并进行一定的计算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常见题型有简答题和计算题等。
例2 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不变,故1个X分子中应含有2个H原子和2个O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H2O2,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反应前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反应后有单质生成,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正确;反应前的超氧化钾为固体,水为液体,而反应后生成了气体,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D正确。
答案 B
方法总结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也不变,因此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考法解读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也是中考试题中最具有活力与创新性的考点,它考查的内容主要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两个方面,近几年来中考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体现了了化学特点的考查,主要有联系实际型、开放型、智能型、信息型、微观型等题型。
例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l+O2=AlO2 B.2KClO32KCl+3O2↑
C.CuO+C=Cu+CO2↑ D.FeCl3+KOH= Fe(OH)3+KCl
解析 A中氧化铝的化学书写错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C中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D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氢氧化铁的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KOH= Fe(OH)3↓+3KCl。
答案 C
方法总结 判断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反应是否能够发生,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判断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是否配平);判断反应条件标注是否正确,气体、沉淀符号标注是否正确。
考点4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法解读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掌握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化学计算,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解题格式,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另外,近年来有关图像题、信息题、标签题、表格数据分析题以及结合溶质质量的计算等新型计算题也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主要为计算题,一般都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例4 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__。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0.1g)。
解析 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最基本题型,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就可以顺利完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8.2g+4.8g-18.5g=4.5g。
(2)设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g
=
x≈12.3g
答案 (1)4.5g (2)12.3g
方法总结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由反应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由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反应物的质量。计算的步骤主要有:①设所求的求知量;②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求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代入已知量和求知量;④列比例式,求解;⑤简答。
专项练习 1.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其中化学反应前后化合价不一定改变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碳酸钾制取复合肥硝酸钾:K2CO3+2NaNO3=2KNO3+Na2CO3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5OH+3O22CO2+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2CO3+2HCl=2NaCl+H2O+CO2↑
D.正常雨水显弱酸性原因:CO2+H2OH2CO3
3.用二氧化碳制取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9
D.一定条件下,无机化合物可转化为有机化合物
4.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进行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三、基础知识回顾
①单质 ②化合物 ③单质 ④化合物 ⑤化合物 ⑥化合物 ⑦参加反应 ⑧质量总和 ⑨质量总和 ⑩元素 原子 种类 碳和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1∶1∶1 3∶8∶11 左边 右边 ↑ ↓
四、典型例题
跟踪练习 1.A 2.B 3.C 4.(1)有机物(2)原子(3)H2O(4)1∶3
五、实验突破
①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②固体逐渐溶解,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③不平衡
六、关键能力提升
专项练习 1.A 2.D 3.D 4.(1)9.8 (2)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