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分册(模块) 八年级下册 授课时数 2
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的描述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力之一。滑动摩擦力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展示几幅彩图,指出这些现象都跟摩擦有关,引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两个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紧接着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教材又指出,摩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指出在一些生活事例中,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摩擦,并总结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知识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有很浓厚的兴趣,探究实验的应用有助于开发他们的动手与总结能力。适当的引导会对他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的存在,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利弊分析,使学生对事物的两重性有具体的认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小组讨论已经实验论证
教学难点 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从两个因素和联系生活中着手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简要阐述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再举出生活中与摩擦有关的其他事例,相互交流和讨论,体验摩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再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呢?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变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如何才能准确读数?并且要求学生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除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外,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一、引入 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进时,如果不蹬脚踏板,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滑旱冰的运动员穿的溜冰鞋的鞋底为什么装有小轮子?饮料瓶的瓶盖上为什么常刻有一些竖条纹?为什么沾油的手很难将杯子拿起……或播放一段滑雪、滑冰、汽车在泥地里打滑的录像,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大体都能回答出是因为具有阻力,摩擦。 通过实生活引出摩擦的概念。
二、新课授讲 让学生进行以下活动:把手放在桌面上,轻压桌面,拖动,手用力压桌面,再拖动;用铅笔在纸上写字,再在玻璃上写字。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也可按教材中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的感受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可能会有这样的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有关,跟物体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跟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跟物体的重力有关等。既要对学生大胆的猜想给予鼓励,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可合并为四个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有关。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了。
三、科学探究实验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大都能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并且让全体学生对该方案进行评估、纠错、补充、完善。除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外,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如:可用大玻璃瓶代替木块,用细绳牵引玻璃瓶在木板表面上滑动,在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加水的多少来改变压力的大小;还可以通过瓶底朝下和瓶口朝下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还可以让瓶子滚动来研究滚动摩擦等等 学生每2-4人为一组,因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小组可选择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必选问题: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自选问题:其他几个猜想任选其一进行实验。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做如下具体指导:①匀速拉木块运动时,拉动木块所用的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拉力的大小。②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眼睛注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③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了保证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牵引木块时,可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而不是只拉住吊环。④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读数,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大都能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并且让全体学生对该方案进行评估、纠错、补充、完善。
教学流程图(非必选项,仅供参考)
参考图式:
板书设计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①压力的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教学特色 教学特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验结束后,可以询问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这里的“收获”不仅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了哪些方法、有哪些情感体验,如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也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并且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 用
学生的
活 动
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