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三部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中考近五年真题详解真题再现
(2021年广东中考试题)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真题再现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 侃从之/隶而从者
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夜 筑 垒 至 晓 而 成 闻 峻 军 严 声 诸 将 咸 惧 其 来 攻。
11.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广东中考试题)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循法度(遵照) B. 恩宠不可恃(倚仗)
C. 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 以及于此(比得上)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11.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广东中考试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11. 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广东中考试题)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 ②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 直入不顾。_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 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 、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 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释】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 (yǐ):周,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9.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1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11. 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广东中考试题)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11.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分析:
近几年的选文基本上是历史小故事,多是一个短小的(160~270字)关于一位历史人物的传记故事,通过典型的事件表现其个性品质、展现其趣闻逸事等。
近几年来,课外文言文阅读版块(第9~11题)一直考查3道题。2021年变化较大,最后一道简答题考查了与课内文言文的比较阅读,分值由原来的9分变为11分。第9题以四选一的选择题方式考查文言词汇,每个选项都是选文内的词汇(且都为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的词汇);第10题考查文言断句;第11题
考查对关键内容的理解或人物形象的把握。(2021年11题变化较大,共2小题,其中1小题考查了课内外文言文中两位人物形象共同点。)
从评卷反馈信息看,前两道题得分率约为60%,但第三道题得分率不足40%。在备考中,可深入理解每个考点的内涵,明确每个考点所对应的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娴熟地解题。
【参考答案】
(2021年广东中考试题)
9. A(A. 到;B. 正/古代计量面积用语;C. 听从/跟随;
D. 如果/好像)
10.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或惧其来攻。
11. (1)沉着冷静,对形势有清晰的判断;不冒进,劝众人在等待中寻找战机;善于思考,思维缜密;主张做好准备再作战。
(2)李根:请命筑造白石垒,主动防御。孔坦:谋士,打消众人疑虑,告诉众人对方军队不会前来进攻。
【参考译文】各路军队刚到石头,就想和贼寇决战。陶侃说:“贼寇正是士气旺盛的时候,我们很难与他们争锋匹敌,应当等待有利时机,用智谋打败他们。”不久后多次交战都没有取得成功,监军部将李根请求修筑白石垒,陶侃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连夜筑垒,到天明就筑成了。听说苏峻军队严阵以待的消息,众将都惧怕他们前来攻打。孔坦说:“不会这样。如果苏峻要进攻白石垒,一定会等到东北风急,让我方水军无法前来相救。今天清静无风,贼寇必定不会来。他们严阵的原因,一定是想派军队从江乘出击,攻掠京口以东地区。”不久后果然是这样。陶侃派庾亮率二千人驻守白石垒,苏峻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从四面围攻,不能攻克。
【参考答案】
(2020年广东中考试题)
9. D (解析:达到)
10.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11. 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每点1分)
【参考译文】孔祯,唐高宗时任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为刺史,不遵照法令,孔祯常常进谏。李明说:“寡人是皇上的弟弟,难道还怕丢失王位吗!”孔祯说:“恩宠不可倚仗,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的人欺凌老百姓,孔祯逮捕并用杖刑处死了他。李明后来果然因犯法,被贬谪到黔中。他对人说:“我惭愧没有听孔长史的话,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
(2019年广东中考试题)
9. C(解析:A.辞别/推辞; B.去,到/的;
C.更加; D.投奔,跟从/由,自)
10.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11. 因为马援①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②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参考译文】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对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2018年广东中考试题)
9. C(解析:A.兴,起/被举用; B.径直/直接;
C.和; D.期望/看)
10.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11. 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见死不救,所以在王敦要诛杀周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
【参考译文】当初,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刘隗劝谏皇上铲除全部王氏族人,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 进宫,王导希望周 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对他说:“伯仁(周 的字),我全家一百多口人,就靠你了。”周当作没听见,径直走进宫去。周 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周 出门后,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 ,周 没和他说话。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封奏折,替王导他们求情,词语恳切。后来王敦
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 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司空、司马、司寇)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王导不回答。王敦便说:“如果不这样(为我所用),那就应当杀了他。”王导还是沉默。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 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王导拿着奏折流泪,悲伤到自己都无法承受。
(2017年广东中考试题)
9. A(解析:A.这时; B.戴着/当面;
C.一致/迅疾;D.推崇/还,依然)
10.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11. 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
【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予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结合近5年广东中考题看,课内文言文考查题型有以下3种:文言词汇词义判断与辨析,文言断句题,内容分析题、人物评价题、阅读启示简答题。下面就这几种题型给出详细的解题指导:
真题解密
一、文言词汇选择题
篇目 考查内容 词类 词 词义
《资治通鉴》 (2021年,3分)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 侃从之/隶而从者 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实词 实词 实词 实词 至 方 从 若 答案:A
A. 到
B. 正/方圆
C. 听从/跟随
D. 如果/好像
篇目 考查内容 词类 词 词义
《旧唐书·文苑传》 (2020年,3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循法度(遵照) B. 恩宠不可恃(倚仗) C. 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 以及于此(比得上) 实词 实词 实词 实词 循 恃 杖 及 答案:D
A.遵照
B.倚仗
C.用杖刑
D.达到
篇目 考查内容 词类 词 词义
《资治 通鉴》(2019年, 3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 B. 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 C. 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 D.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 实词 实词 实词 实词 辞 之 益 从 答案:C
A.辞别/推辞
B.去,到/的
C.更加
D.投奔,跟从/由,自
篇目 考查内容 词类 词 词义
《晋书》 (2018年,3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 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实词 实词 实词 实词 举 直 与 望 答案:C
A.兴,起/被举用
B.径直/直接
C.和
D.期望/看
篇目 考查内容 词类 词 词义
《渑水燕谈录》 (2017年,3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实词 实词 实词 实词 是时 面 翕 尚 答案:A
A.这时
B.戴着/当面
C.一致/迅疾
D.推崇/还,依然
规律总结 都为客观题,分值为3分。文言词汇大多为实词,在课文注释中都出现过。
备考指导 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扩词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二、文言断句题
篇目 考题 答案
《资治通鉴》 (2021年,3分)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夜 筑 垒 至 晓 而 成 闻 峻 军 严 声 诸 将 咸 惧 其 来 攻。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旧唐书·文苑传》 (2020年,3分)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资治通鉴》 (2019年,3分)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 大 才 当 晚 成 良 工 不 示 人 以 朴 且 从 所 好。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篇目 考题 答案
《晋书》 (2018年,3分)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渑水燕谈录》 (2017年,3分)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规律 总结 题型稳定,分值为三分。题干由明确断三处变为不指明断几处。
备考指导 一、掌握大意,语感审读。
首先要阅读全文及后面的阅读题目,了解文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抓住标志,前后关联。
(一)找词语
1.虚词标志
(1)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今夫等,前面可断句,而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2)句末语气词:也、焉、兮、耳、矣、与(欤)、哉、乎、耶(邪)、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备考 指导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文言文中“故”字常领起推论句或结论;“然”“然而”领起转折句,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断句,此外,岂、苟、纵、纵使、向使、是故、是以、于是、无论、至若、而况、继而、然则、虽然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4)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久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已)、俄而、是时、后、昔者、乃今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2.根据动词找名词(或代词)
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为:(定)主[状] 谓(定)宾。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但主谓一般不分开,定语及其修饰语之间也不断句。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而入”和“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备考 指导 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可以借此确定停顿的位置。
例如: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意:文言文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文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3.对话标志词: 曰、道、云、言、白等。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道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断句的位置。
(二)看修辞
顶针: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备考 指导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对偶(排比):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句: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备考 指导 (三)观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不亦……乎”“其……乎”“安……哉”“何……为”等为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为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为固定句式。
三、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此题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感及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意思是否讲得通。
三、简答题
篇目 考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资治通鉴》 (2021年,5分)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 些共同点? (2)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人物分析 (1)沉着冷静,对形势有清晰的判断;不冒进,劝众人在等待中寻找战机;善于思考,思维缜密;主张做好准备再作战。
(2)李根:请命筑造白石垒,主动防御。孔坦:谋士,打消众人疑虑,告诉众人对方军队不会前来进攻。
三、简答题
篇目 考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旧唐书· 文苑传》 (2020年,3分)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人物分析 (1)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
(2)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3)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每点1分)
篇目 考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资治通鉴》 (2019年,3分) 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原因分析 因为马援(1)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2)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晋书》 (2018年,3分) 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原因分析 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 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 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 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
篇目 考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渑水燕谈录》 (2017年,3分) 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人物分析 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
规律 总结 答案多为答三个要点,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2021年题型变化较大,课内外文言文一起比较分析,2小题,5分,考查了课内外文言人物比较分析。
备考 指导 一、对不同主题的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重点。
(1)若是人物传记类文本,需重点关注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谁?与主人公是什么关系?围绕着主人公发生的故事是什么?文中人物有何特点或成就?
(2)若是生活志趣类文本,需重点关注文章是怎样表现人物志趣的?哪些句子表现了志趣?表现了怎样的志趣?这种志趣与人物的品行有何关系?
(3)若是故事说理类文本,需重点关注文章是拿什么来说理的?他们是如何引出这个道理的?从这个道理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备考 指导 (4)若是写景游记类文本,需重点关注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或人生态度?
(5)若是读书学习类文本,需重点关注主人公是谁?他们是怎样读书治学的?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们身上能学到怎样的读书治学的方法?
二、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第一步,通读,梳理文意。看选段包含几个小段,选段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寓言、说理等),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审读,明确题意。看是要概括内容(事件、或过程等),还是概括人物(做某事的原因);还是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步,回归原文找答案。找出与原因有关的语句,或者找出人物相关的事件,进行归纳整理。
备考 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是课外文言文考查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和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的方法)、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形象概括的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备考 指导 三、课内外相关文言文比较阅读强化训练。
2021年课内外文言文简答题考查题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行了课内外对比阅读分析,这一新题型刚刚出现,在接下来的几年备考中,考生们应给予重视,对课内外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