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思考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2011版 2021版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
知识梳理
美国
1971
常任理事国
尼克松
正式
一个中国
台湾
田中角荣
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
多层次
一带一路
亚太经合组织
和平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中国是什么时候重返联合国的?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思考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2 中美建交的主要过程是怎样的?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3 中日是什么时候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4 中国全方位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续表
2.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_______
1.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看图说史
尼克松
3. 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
田中角荣
4. 1979年,________在访问美国时会见美国总统卡特
邓小平
易错知识点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注意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2.中美建交的前提: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长期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不意味着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国家利益决定外交关系,国与国之间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国家利益。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71年10月26日,毛泽东说:“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派一个代表团去……让‘乔老爷’(乔冠华)当团长。”此次“乔老爷”的行程是( )
A. 赴印度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到万隆参加亚非会议
C. 率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2.(2021福建)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这体现当时中国( )
A.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推动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C.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改善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C
3.2021年4月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动作不断!美国总统派好友、前参议员多德以祝贺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2周年为由率团“访台”。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万隆会议基本精神
C. 不结盟运动纲领
D. 《联合公报》规定
D
4.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在上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
5.(2021河北)《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中写道:“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割开来。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已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两国”应是( )
A. 中国、美国 B. 美国、日本
C. 美国、英国 D. 中国、俄罗斯
A
6.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政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 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 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D. 美国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C
7.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A. 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质
B. 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C. 表现出强烈的主权原则
D. 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C
8.握手是一种礼节,国家领导人的握手更是寓意深刻。右图“握手”照片传递的有效信息是( )
A. 中美两国在国际问题上步调一致
B. 中美两国关系出现转机
C. 中美两国矛盾隔阂已经消除
D.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B
9.(2021贺州)在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截至2021年6月8日,中国已向全球输送3.5亿剂新冠肺炎疫苗。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 )
A. 尊重领土主权 B. 和平共处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大国担当与责任
D
10.(2021新疆)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反映我国( )
A. 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 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 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C
二、综合题
1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交之耻】
材料一 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外交之兴】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国际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材料三
【外交之盛】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材料一中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爱国事件?(1分)此时我国的外交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五四运动。屈辱外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什么?(1分)请根据材料三的图片,列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3分)→侧重考查史料运用、历史理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任答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参加的国际性经济组织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2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史料运用
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放则兴,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素养提升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日本吉田茂政权在政治上始终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10月,中苏两国在对日关系的联合宣言中传递了力图实现同日本邦交正常化的信息,日本以与自由主义阵营各国强化关系是日本最为迫切的外交课题为理由,拒绝了中国和苏联的请求。日本外相冈崎胜男访问台湾时,表明日本政府既然和台湾当局建立了正式关系,就不能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
——摘编自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
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在军事和防务政策上强调法国的独立性,十分重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地位,希望推动对华关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戴高乐要发展中法关系的言行,希望通过中法关系的突破,来推动中国同其他西欧国家的关系。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成为西方大国中同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法国的这一举动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国内围绕对华政策的讨论,影响了后来尼克松的对华政策。
——摘编自翟强《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50年代日本、法国对华政策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4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日本敌视中国,政治上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法国积极发展中法关系。日本依赖和追随美国,固守意识形态思维;法国强调自身政策的独立性,认识到中国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日、中法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的相同因素。(3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拓展阅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时代既是中国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当今世界,求发展、谋和平是时代潮流,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梦想,统合起来就是世界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后提出的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有机结合的愿景蓝图,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中国作为这个理念的提出者,肯定
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中国不仅以自己的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国际社会作出了表率,而且还在外交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导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一切必将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得到新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