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16: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古诗】
诗词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
基础热身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分析作者在诗中的思想倾向;
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文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最新中考考试说明大纲对古诗文鉴赏的要求:
2.如何读懂一首诗
【答案示例】
看题目,题目一般会点明主要内容;
看作者,作者的写诗风格,作者的人生经历等;
看注释,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
容、写作背景等;
看意象,诗歌中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我们会具体讲解。
思考:读懂一首诗是赏析该诗歌的前提,结合
以上导图,简单概述如何读懂一首诗。
1.诗词内容分类
二、本节核心知识点梳理:
【答素示例】
羁旅诗:《春夜洛城闻》——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山水诗:《竹里馆》—王维 《饮酒》—陶渊明
咏物诗:《墨梅》—王冕 《卜算子·咏梅》—陆游
边塞诗:《使至塞上》——王维
《白雪款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怀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思考:根据以上诗歌内容分类,你能分别列举一首吗?
知识详解
山水诗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三)真题详解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2分)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运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主观上的“远离”“回避”
精神境界上的偏远
B D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山中云气层出不穷,让诗人的心为之荡漾,诗人像着了迷似的想把一切看清楚,诗句里并没有不愿意做官的意思。
B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4分)
答: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美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
【答题步骤】
1.查找意象,诗中写了……意象;
2.描写了……的图景或者画面,营造了……意境特点。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3分)
答: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 、 的特点。
(2分)
雨后芳草萋萋,没有一点沙尘。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芳草萋萋
净美清澈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雨后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泛舟而游,如临仙境。杜鹃啼声阵阵,似在挽留归客。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咏物诗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三)真题详解
1.这两首词中梅花盛开的背景不同,因此梅花的形象也不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 形象。
(2分)
美丽、积极、坚贞的形象
寂寞、高洁、坚贞、孤芳自赏
(或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2.最能显示出两位词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哪句 (2分)
答:(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思想的落脚点在最后一句上。
最后一句既是总结,也是升华。
送别诗
渡荆门①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三)真题详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并不是将朋友比作故乡水。
D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对偶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悟,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3.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答题技巧】
1.点明方法:运用了……手法
2.绘画面:描绘了……画面(结合诗句分析)
3.写特点:写出了……的特点/情态
4.抒情感:表达了……感情。
诗词常用表现手法及举例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衬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技俏。
象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托物言志:《爱莲说》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来石上流。
虚实结合:“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
正侧结合:《陌上桑》
直抒胸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借景抒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般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
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1.全诗写了哪些景象 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分)
答:本诗用了“水”“杨柳”“马”“春风”等意象。
主要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2.诗歌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拟人:春风最爱惜杨柳,般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
选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拂柳的情景,暗含惜别之情。
比喻:诗人用折下的梳技自喻,并且将送行者比作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折柳的情态,表达出诗人难舍难分的情意。
边塞诗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您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三)真题详解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抒发了将士们难归的无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思念家乡亲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分)
答: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家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产的特殊背景。
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
学有余力
羁旅诗
院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三)真题详解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
答: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怀古诗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秦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宗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宇形的香。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三)真题详解
1.上阔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慈绪的 请简要分析。(4分门
答:(1)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
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
(2)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
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2分)
答: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宇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4分)
答: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