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节选)》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组歌(节选)》导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07 20: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组歌(节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4、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二.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四.学习过程: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
纪伯伦,_________诗人、散文作家、画家,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________体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以____________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作品最先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 
(二)字词巩固。
1、给加点字注音:
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璀璨 镶嵌 酷肖 长吁短叹:
2、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分别造句:
长吁短叹
盛气凌人
(三)主动质疑,解决问题。
1、诗人与海浪有什么关系?海浪具有什么的样的情怀?
2、请举例说明《雨之歌》中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句研究:“彻夜的不眠使人形容憔悴。纵使人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儿的连词使用是否有问题,为什么?
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它们之间传情的信使。(比喻)
B、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排比)
C、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比喻、拟人)
D、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排比、拟人)
5、仿句。
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请模仿课文的写法,构思一首关于春天的散文诗。(十行左右)
6、拓展练习:
花之歌
(黎巴嫩)纪伯伦
  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②我是星辰,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③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晨,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④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6、如何理解画线句①②?
7、由画线句③看花是人类_________和_________感情的寄托。
8、用自己的话概括花的精神。
9、画线句④有何作用?
10、试从内容上评价《花之歌》。
参考答案
(一)黎巴嫩 散文诗 “爱”和“美”
(二)
1、niù qiáocuì kuì dì cuǐcàn qiàn xiào xū
2、略。
(三)
1、海浪不仅仅对海岸有着爱情,但世界万物也同样满含着爱情。这种爱情是非常博大的,它守护着世间的美好。海浪是作者形象的折射。
2、《雨之歌》通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其余地方的拟人化,都是为了丰富多彩的意境。
3、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如果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义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连在一起,凸显出诗人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4、B(反复)
5、略。
6、①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②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7、纯洁神圣
8、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9、对人类作了一点儿批评。
10、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