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ǎnɡ shí jiǎo lì yǐn jiàn mó quán cā zhǎnɡ
xià hu dòu xiào chuán cānɡ chū móu huà cè
三、将下列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bīnɡ) 输赢(yín)
B.夫不可陷之盾(fū) 计策(cè)
C.其人弗能应也(f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yù)
D.龇牙咧嘴(zhī) 吾盾之坚(wǔ)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冀复得兔 重复
B.溺而不返 返回
C.道旁李 道路
D.依然如故 缘故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B.及笄是指女子年满十八岁。
C.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而立是指人三十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B.《田忌赛马》是典型的以强胜弱的故事。
C.《跳水》告诉我们要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遇事应该冷静思考,不要一时冲动。
D.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先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办法去解决。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B.看到公布栏上自己的获奖名单后,她不动声色地走了。
C.回到家后,妈妈看着我手中的味精,哭笑不得说:“你个书虫让你买盐啊!”
D.看着他得意扬扬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他其实也需要多鼓励。
6.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 ;轻淡的, ,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
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④① B.②③ C.②① D.④③
四、查字典填空。(3分)
“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可组词 、 。
五、照样子,用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例:(打)海鸥
( )猴子 ( )帽子 ( )绳子
例:(调皮)的猴子
( )的阳光 ( )的水手 ( )的办法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共6处)(6分)
下课了,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看到同学们玩得兴高彩烈的样子和教室外的一阵阵欢笑声,我有点沉不住气了,便拿过同桌的作业抄了起来,这事被老师知道了,不仅没有责骂我,而是用科学家刻苦学习的事例教训我。从此,我不再抄别人的作业,渐渐变得爱动脑筋。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自相矛盾》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 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 的人,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3分)
2.《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膑帮助田忌以 的手段,取得了比赛的胜利的故事。表现了孙膑的 。(2分)
3.《跳水》的作者是 国的 。作者按照 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船长急中生智,用 的方法,使孩子转危为安。充分表现了船长 的品质。(4分)
八、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9分)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的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果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等词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
2.田忌输一场了,为什么“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2分)
.
3.结合全文,说说孙膑能够帮助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3分)
.
.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二)课外阅读。(12分)
人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 )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 )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人的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大约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500个左右的神经元相联系,形成了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0多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的解剖表明,他的大脑中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有改动)
1.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 )。(2分)
A.智能 B.力 C.物 D.人
2.短文第⑦自然段在介绍人脑有丰富的神经突触时,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2分)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3.填入第④自然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 就 B.既然 就 C.只有 就 D.因为 所以
4.对第⑥⑦自然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刺猬大脑中只有几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个突触。
C.列宁的大脑中有100亿个神经元。
D.动物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5.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回答。(不超过50个字)(2分)
.
.
6.“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大约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句中的“一般认为”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
.
习作展示。(30分)
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请你来编一个惊险的探险故事吧,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2年春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ǎnɡ shí jiǎo lì yǐn jiàn mó quán cā zhǎnɡ
赏识 脚力 引荐 摩拳擦掌
xià hu dòu xiào chuán cānɡ chū móu huà cè
吓唬 逗笑 船舱 出谋划策
三、将下列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孙膑(bīnɡ) 输赢(yín)
B.夫不可陷之盾(fū) 计策(cè)
C.其人弗能应也(f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yù)
D.龇牙咧嘴(zhī) 吾盾之坚(wǔ)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
A.冀复得兔 重复
B.溺而不返 返回
C.道旁李 道路
D.依然如故 缘故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B.及笄是指女子年满十八岁。
C.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而立是指人三十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B.《田忌赛马》是典型的以强胜弱的故事。
C.《跳水》告诉我们要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遇事应该冷静思考,不要一时冲动。
D.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先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办法去解决。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B.看到公布栏上自己的获奖名单后,她不动声色地走了。
C.回到家后,妈妈看着我手中的味精,哭笑不得说:“你个书虫让你买盐啊!”
D.看着他得意扬扬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他其实也需要多鼓励。
6.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
前几日到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赶至老家的村外时,已是黄昏时分了。未进村子,便遥遥望见了村落上空懒散飘荡的炊烟。浓重的, ;轻淡的, ,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
①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
②如天边姿态万千的晚霞
③仿佛缓缓流淌的河流
④似丹青妙手随意泼洒的水墨。
A.④① B.②③ C.②① D.④③
四、查字典填空。(3分)
“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亠部,再查15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Y,再查音节 yinɡ ,可组词 赢家、赢利。
五、照样子,用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例:(打)海鸥
(追)猴子 (摘)帽子 (攀)绳子
例:(调皮)的猴子
(灿烂)的阳光 (勇敢)的水手 (合适)的办法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共6处)(6分)
下课了,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看到同学们玩得兴高彩烈的样子和教室外的一阵阵欢笑声,我有点沉不住气了,便拿过同桌的作业抄了起来,这事被老师知道了,不仅没有责骂我,而是用科学家刻苦学习的事例教训我。从此,我不再抄别人的作业,渐渐变得爱动脑筋。
①把“彩”改为“采”;②把“和”改为“,听到”;③把“这事”前的逗号改为句号;④在“不仅”前加“老师”;⑤把“而是”改为“反而”;⑥把“教训”改为“教育”。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自相矛盾》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3分)
2.《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膑帮助田忌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手段,取得了比赛的胜利的故事。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2分)
3.《跳水》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着孩子向海里跳的方法,使孩子转危为安。充分表现了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4分)
八、阅读理解。(21分)
(一)课内阅读。(9分)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的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果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1.“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等词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这些词语表现出比赛前的场面激烈以及观众的期待情绪。
2.田忌输一场了,为什么“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2分)
因为田忌赏识孙膑,信任孙膑,坚信他的办法切实可行,能有效致胜,所以才表现得如此平静。
3.结合全文,说说孙膑能够帮助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3分)
第一对战双方同一等级的马实力相差不多;第二,孙膑能够审时度势地分析问题,通盘布局谋划;第三,把想法付诸实施,孙膑能够帮助田忌取胜的原因是通过调整出战马匹的顺序,帮助田忌取得了胜利。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本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
(二)课外阅读。(12分)
人的潜力
①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②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③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是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④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 )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 )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⑤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⑥首先,脑科学表明,人的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大约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⑦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低等动物突触比较少,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几十个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500个左右的神经元相联系,形成了500多个突触;人的每个神经元与10000多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的大脑的解剖表明,他的大脑中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⑧再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⑨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做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材。(有改动)
1.在工业革命时代,人们重视的是(C)。(2分)
A.智能 B.力 C.物 D.人
2.短文第⑦自然段在介绍人脑有丰富的神经突触时,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C)。(2分)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3.填入第④自然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如果 就 B.既然 就 C.只有 就 D.因为 所以
4.对第⑥⑦自然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刺猬大脑中只有几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人的大脑中有1000个突触。
C.列宁的大脑中有100亿个神经元。
D.动物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5.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回答。(不超过50个字)(2分)
(1)人脑有超量的神经元;(2)人脑的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3)人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
6.“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大约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句中的“一般认为”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不能删去。因为“一般认为”是指普遍认为,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删去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习作展示。(30分)
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请你来编一个惊险的探险故事吧,题目自拟。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