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四书:
五经:
儒家经典知多少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摘出来,与《论语》、《孟子》列为“四书”,进一步巩固了《礼记》的地位。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小戴礼记 》。与《 仪礼 》《 周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 , 解释仪礼 ,记录 孔子和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 修身做人的原则 。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教 学 目 标
1.能够借助注释及运用文言文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体味本文的韵律之美。抓住文中关键词,梳理文章思路。学习类比推理的说理艺术。
3.品味语言,辨析”教”与”学”的含义,结合自身体会,深刻理解文章的道理。
教 学 重 难 点
1.梳理文章思路,学习类比推理的说理艺术。
2.辨析”教”与”学”的含义,结合自身体会,深刻理解文章的道理。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作者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知识补充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知识补充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其/此之谓乎!
读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①嘉肴 :美味的菜。
②旨 :味美。
③至道:最好的道理。
④善:好处。
⑤是故:所以。
⑥困:困惑
重点词语
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疏通文意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①自反:自我反思。
②自强:自我勉励。
③故:所以。
④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⑤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⑥其:表示揣测 。
译文: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原文】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立场、态度、看法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文体知识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中心论点 、分论点)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桥梁和纽带。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拿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事理等
类比论证
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
佳肴
至道
弗食
弗学
不知其旨
不知其善
类比推理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为什么开头却从“佳肴”开始写起,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问题探究
虽有佳肴
佳肴
至道
弗食
弗学
不知其旨
不知其善
类比推理
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论证方法叫作“类比论证”。
谈谈你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理解。
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作者是如何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
层层递进 逐层论证
学
不足自反
知困自强
知困
教
知不足
论点:
教
学
相
长
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进行引用论证,证明论点“教学相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不多余,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论据,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虽有嘉肴
类比引入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弗食”不知“嘉肴”之旨
“弗学”不知“至道”之善
层层推进
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
教然后知困→“能自强”
得出结论——教学相长
引用补证——引《兑命》语印证之
论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过程:
(教)
(学)
“教学相长”中的“教”与“学”指的是学生学习的两种路径和方式。都是为了提高自己,促进自己。
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语言特点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C.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
D.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文言知识
3.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同“敩”音xiào,教
学学半
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它的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理解
知道
知
不知其善也
4、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5、文言句式
1.弗食,不知其旨也。(判断句)
2.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回顾这堂课,我们感受到了“嘉肴”韵之美、脉之畅、言之妙、源之深。咀嚼细品,方知其味美;深入体悟,方知其道至:教是教中学道,学是学中学道,“教”和“学”都是为了提高自己,促进自己。
总结归纳
作业布置
1.背诵本文。
2.搜集《学记》中其他跟学习有关的名句。并且思考这些观点是否仍适用于今天?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