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认识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2、对比学习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3、了解人类对极地的科学考察现状,学习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4、了解两极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确定两极地区的地理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作用、影响
导入:(视频导入)结合本校暑假研学活动,吸引学生对研学地点的兴趣,播放视频了解北京地区学生研学可以前往北极地区,引导学生思考去北极研学,要提前了解哪些知识。 导入: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去北极研学,要提前了解哪些知识。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阅读学习目标 了解本科要学习的内容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2-93,找出南北两极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大部分以及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主要以海洋为主的地区。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以及周边的海域。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环绕,主要以陆地为主的地区。2、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完成相应表格。3、引导学生阅读三则材料,总结出南极气候的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并对比南极和北极的气候特征,材料一:南极地区为世界的寒极。材料二:南极被称为—白色沙漠。材料三: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的风库。4、对比南、北极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在两极地区是否有人类居住? 结束讨论狗为学生解答北极与南极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北极有土著居民为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而南极没有定居人口。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正文以及图片,找出南极和北极的地形特征。 听取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总结:北极以海洋为主。而南极是以高原为主的地表形态,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6、经过地形的学习后引导学生猜测南极和北极地区有什么自然资源的存在?首先是生物资源,北极的代表为北极熊;南极的代表为企鹅,这是最常见的。老师引导学生完成连线题,在做题中了解北极除了北极熊,还有的动物有:北极兔、北极狐、海豹、海狗、独角鲸等。南极除了企鹅还有的动物是:磷虾、象海豹、蓝鲸等。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92图找出南极和北极存在的矿产资源。 最后老师补充介绍南极含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是以固体的形式存在,开发利用较为困难。7、极地游学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站就是我们中国的科学考察站点,引导学生阅读P96材料,找出中国在南极和北极科学考察站点。黄河站(北极)、中山站(南极)、长城站(南极)、昆仑站(南极)并补充南极新建的泰山站。 引导学生阅读表格,并小组讨论完成问题:思考:两极科学考察时间是如何确定?给出答案:两极地区的科考时间为两半球的夏季,此时为该极极地地区的暖季(温度相对较高),且有极昼现象(24小时为白天),有利于科学考察活动的进行。 P92-93,找出南北两极的位置和范围。完成相应表格。阅读三则材料,总结出南极气候的特征。答:酷寒、干燥、烈风思考问题:在两极地区是否有人类居住。阅读课本正文以及图片,找出南极和北极的地形特征。答:北极以海洋为主。而南极是以高原为主。猜测南极和北极地区有什么自然资源的存在?学生讨论后完成连线题。学生观看课本P92图找出南极和北极存在的矿产资源有金属矿物等。阅读P96材料,找出中国在南极和北极科学考察站点。答:黄河站(北)、中山站(南)、长城站(南)、昆仑站(南)阅读表格完成问题 学习南北两极的位置和范围。巩固并补充南、北极地理位置相关内容。南极和北极气候特征的学习。让学生动动脑去思考,参与课堂活动。回顾上学期学习的知识。两极地形的学习。两极地区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学习。中国科学考察站点的学习。学习考察时间的确定。
8、通过访问中国科考站,我们会了解到一些两极地区的环境问题,课本材料(P98)展示:日本捕杀鲸鱼。滥捕滥杀海豹、海狮、海象等。 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暖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类能为两极地区做些什么? 学生在课本上找到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思考:我们人类能为两极地区做些什么?答:宣传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等。 了解两极环境问题并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思。
课堂总结(板书):做练习作业的布置本课结束 课堂总结:学生回忆课堂内容做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