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周长”的含义,认识周长;
2、 在理解周长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描绘、计算等方法得出周长,选择较优的计算方法;
3、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交流合作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初步体会平移思想。
教具准备:
练习纸、树叶(卡片)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今天沈老师邀请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来做我们的学习好伙伴,看呀,谁出来了?(出示、蚕宝宝出示),它准备散步。
2、师:你们看清蚕宝宝的散步路线了吗?请同桌左边的同学拿起桌上的树叶用你们的手指模仿蚕宝宝,体会一下蚕宝宝是怎么走的,右边的同学看他走的对不对。
3、生操作、指一指、走一走
问:谁能来给大家演示一下?(2~3人演示)
4、师:现在,你能不能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走的?(生回答)
(可能出现“一圈”,纠正为“一周”)
师:像这样沿着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树叶的周长。(出示板书)
师:现在我们一起拿出手指,闭上眼睛,想想一下蚕宝宝是怎么走的。
(生闭眼一起想象)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一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生齐说)
5、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揭示课题、板书)
2、 感知周长、认识周长
1、辨析
师:小瓢虫看到蚕宝宝在散步,它也跟着出来了,(ppt演示:一圈没走完)它得意的说我也走了树叶的周长,你们说它说的对不对?
(生回答:没有走完)
师:小瓢虫说那不算,我再重新走,(演示:超过一圈)现在我走的该是树叶的周长了吧?你们同意吗?为什么?(2~3人口答)
问:那你觉得什么是树叶的周长?(让学生完整说)
师小结:是呀,树叶的周长一定要是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从一点开始最后要回到这一点,多一点少一点都不是周长。
2、具体操作,深化概念
师:现在,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生练习纸独立完成
反馈(实物投影)
(1)荷叶
问:你是怎么描的?
(让学生说:从这一点开始,描一周,回到这个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荷叶的周长→可以从不同起点出发)
(2)树
质疑:为什么里面的线没有描?(错例一起出示,让学生讲解)
(强调外面一周的长度,与重合处无关)
师:看来,不管从哪一点开始都沿着图形外面的边线描了一周最后回到这个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联系实际、理解意义
(1)物体表面、平面图形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面都有自己的周长
出示:花圃、沙坑、相框、指示牌
(中间隐去ppt:XX一周的长度就是XX的周长)
(后两个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问:还有不同指法吗?(生可能出现起点、顺序不同情况)
师:这些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
出示:
问:你能找出他们的周长吗?同桌之间互相找一找、说一说
(ppt跟进,里面隐去)
(生演示描一描)
师:像这些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数学书封面(贴在黑板上)
师演示描一描
问:老师现在描的是什么?(生口答: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请你们拿起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描一描(生操作)
问:谁能来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生口答)
(3)找周长
问:现在你还能在我们身边找出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吗?找一找、摸一摸和同桌说一说。
生同桌活动,反馈
问:你描的是那些物体表面的周长?(2~3人反馈,要求学生完整说)
问:现在你能来说说什么叫周长了吗?
→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板书)
三、计算周长 、探究算法
1、量一量、算一算
师:刚才我们找的周长有的长有的短,那么要知道具体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用尺量)
师:下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具体是多少,请你动手量一量并算一算。
出示:①任意四边形 ②正三角形
生练习纸独立完成、
反馈(实物投影)
①任意四边形:
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强调累加的时候按照一定顺序)
②等边三角形
反馈两种算式:3+3+3=9
3×3=9(两种算式同时出示,让学生说,问: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图形特征,只需两一条边)
师小结:求一个图形的周长,我们需要周到每一条边的长度,逐次累加,特殊图形可根据图形特征,选择简便的算法。
2、竹园图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奖励大家,现在老师带大家去熊猫园看熊猫,为了保护熊猫,现在请大家在竹园的四周围上篱笆,看,围得篱笆有多长?
问:这也就是求什么?(篱笆的周长)(中间图案变淡)
现在我们为了计算方便,在格子图上将它的周长围起来,在方格纸上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每一小格为边长1m的正方形)
问:你能来给大家指一指竹园的周长吗?(生指一指)
现在请你仔细算一算,竹园的周长是多少?
生练习纸独立完成
反馈
(可能出现3种情况:①逐条相加6+7+6+7=26m、②2×6+2×7=26m
③(6+7)×2=26m
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原因)
(如有错例“6×7=42”,追问:这表示的是什么?让学生纠错)
四、实际运用、平移思想
师:给小巧和小亚家的花园围上篱笆,谁家花园围的篱笆会比较长?
(出示)
生自由猜测(可问原因)
师: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现在请你们四人小组,一起算一算,验证一下到底谁围的篱笆长?
(生小组活动)
反馈:1、直接按顺序数
2、每段相加
(准备:分割:ppt出示
问:这样的话周长是多少了?多了什么?让学生指出发现错误)
问:还有其他算法吗?
师:小丁丁有一种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怎么想的,请仔细观察。
(ppt出示,两条边一起移动移动,中间问)(让学生精心思考)
问:你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变?(周长)
(让学生上来指一指)
问:那现在求它的周长?怎么算?
(生可能说长方形,一起列式3+5+3+5=16m)
问:三种方法都得到了小巧家篱笆的长度哪种方法简便?
师小结: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用平移的方法解决比较简单。
反问:刚才那位说面积大的同学,你现在认为呢?
师:关于通过平移这种方法求不规则图形周长还有许多数学小奥秘,我们留在下节课继续来探讨。
五、总结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认识周长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绕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小亚: 小巧:
3+5+3+5=16m 3+2+1+3+2+5=16m
3+5+3+5=1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