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伟大的悲剧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伟大的悲剧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5 19: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下
22、伟大的悲剧
静谧的雪景,傲立的冰山,南极的冰天雪地给人一片纯净的世界,令人心往神驰。可人类为了认识它,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
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 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当年10 月,登陆新西兰,准备在12月至次年 1 月 征服南极点。可当他们得知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时,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阿蒙森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准备不足,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伟大的悲剧
体裁:传记
【奥地利】茨威格
茨威格:奥地利的著名传记作家。
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分子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1942年在巴西服毒去世。
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三作家》
《象棋的故事》《焦躁的心》
预学 1
阿蒙森和斯科特各带领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阿蒙森用20条爱斯基摩狗作为交通工具,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斯科特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作为交通工具,中途狗跑了,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前进速度大打折扣,在1912年1月16日才到达南极点,比阿蒙森迟了33天。由于南极严寒天气突然提前到来,
斯科特5人在归途中,与暴风雪天气搏
斗两个多月,5名队员全部牺牲。后方
搜索队在斯科特蒙难处找到了保存在睡
袋中的3具完好的尸体,并就地掩埋,
墓上矗立着用滑雪杖作的十字架。
虽然斯科特到达南极点的时间比阿
蒙森晚,但却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南极
探险家。
预学 2
拽 毋 吞噬 羸弱
告罄 癫狂 销蚀 步履
凛冽 遗孀 疲惫不堪
精疲力竭 鲁莽大胆 姍姗来迟
怏怏不乐 忧心忡忡 毛骨悚然
踉踉跄跄
Zhuài wú shì léi
qìnɡ diān xiāo lǚ
lǐn liè shuānɡ kān
jié mǎnɡ shān
yànɡ chōnɡ sǒnɡ
liànɡ liànɡ qiànɡ qiànɡ
预学 3
任务一 浏览,概括内容
【知识卡片】
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
扫描式浏览要求读者在阅读中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跳读式浏览要求读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以用于查找有关信息,如读标题、图表、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扫描式和跳读式一般互相结合,交替使用。使用这两种方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以便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1、浏览课文,圈划时间、地点、人物等,特别留意首句。
2、整理圈划的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起因)但当五人历尽艰辛到达南极点时却发现阿蒙森早一个多月已经到达,只好踏上归程。(经过)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两个多月后,他们全部壮烈牺牲。(结果)
你可以这样做:
任务二 细读,解读标题含义
1、细说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学生选择其中一点细读领悟)
优秀品质 细节语句 我的领悟
坚毅, 有英雄气概 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牺牲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诚信,
有绅士风度
团结,
有献身精神
无私,
有挚爱亲情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而这正是他所热烈追求的事业。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
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对国家、对亲人的爱的真情流露
伟大
品质
壮举
探求人类未知领域而悲壮覆灭
①失败之悲:“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
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②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
③死亡之悲: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
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
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
等待死神的来临。
④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
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作者在文中对整个事件是怎样评价的 它有什么作用
含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
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
值的、美的事物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评价: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
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
最伟大的悲剧。
作用:画龙点睛并揭示主旨。
任务三 精读(第二段),了解传记特点
【传记】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纪实性、文学性和主观的论说性。
1、参考原始资料(底片、胶卷、日记),真实再现历史,同时加入
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既忠于历史,又使遥远而干瘪的事件更加立
体可感,变得有血有肉,获得强烈的现场感。
例1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 ,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2、运用多种方式极力刻画人物心理,向读者真实、动人地展示主人
公内心世界。
A 对比手法
B 环境描写
C 直接引用
例2 接近极点时的满怀信心与 的
对比,真实地展示了斯科特及其伙伴当时的内心想法。
例3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
垒上猎猎作响。” 生动地刻画了斯科特及其伙伴
的心情。
例4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
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
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真实地呈
现斯科特梦想破灭后 的内心。
到达极点时的使唤落魄
失落痛苦
无比绝望
3、善于运用意味深长的语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体现作者的自我
立场、审美价值和情感倾向。
例6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
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
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这句话引起读者强烈的心理疑惑: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能接受吗?这对他所热烈追求的事业不是一种讽刺和伤害吗?而与此同时,我们又能从写句话中感受作者的清晰立场-----对斯科特诚实守信、坦然面对失败与成功的探险精神和无比崇高的人格的尊敬。
D 内心独白
例5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东西也不是。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理,真实地展示了斯科特的内心世界。
任务四 悟读,理解人类探求未知的意义
问题: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心灵而伟大的。 ----罗曼·罗兰
任务五 跳读,感受令人难忘的细节
1、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的最后旅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闷闷不乐”与前文中的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斯科特一行人的绝望心情。
“拖”字写出了一行人脚步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他们发现阿蒙森捷足先登后失望、沉重的心情。他们虽然悲痛绝望,但仍然要走下去,这个过程是痛苦又煎熬的。
2、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
“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
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
可怕的“我的遗孀”。
“悲伤”是说斯科特为即将永远离开祖国、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悲伤;
“坚决”说明他为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而自豪;
称妻子为“遗孀”,既表现了他面对死亡的悲伤,又体现了他的冷静与坚忍。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就的。的确,我们一向都把记忆空间留给了那鲜花、掌声相伴的成功者。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并将他的事迹与叙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共同收录在一本叫《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集子里,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关于胜利与失败的思考。勇士们敢于冒险、挑战自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也能树立科学意识,勇于探索,无惧失败。
写在课余
巩固作业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② 因以为号焉( )
③ 不慕荣利( ) ④ 便欣然忘食( )
⑤ 造饮辄(zhé)尽( ) ⑥ 环堵萧然( )
⑦ 晏(yàn)如也 ( ) ⑧ 颇示己志( )
1、解释划线的词
2、从第-一段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生活条件、志趣爱好的语句。
  
(1)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生活条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志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期在必醉。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3、请结合你课内外读过的陶渊明的诗文的内容,说说“五柳先生”
的“志”是什么   
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回归自然。
地方
于是
羡慕
高兴地样子
到……去
空旷的样子
相当于“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