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3张PPT。 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两个在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第14课 明治维新【学习目标】: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近代化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日本近代化指日本由农业社会向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重要历史概念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国内危机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政治:
(2)经济:(根本原因)
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
闭关锁国落后世界大趋势①幕藩体制 ②四民不等,阶级矛盾激化(4)文化:洋学的传播2.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1853年培里叩关(黑船事件) 3.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4.明治新政府建立 (政权保障)
——改革条件日趋成熟①尊王攘夷:1860—1864 遭镇压
②武装倒幕:1867—1868③《五条誓文》的施政纲领(外)民族危机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庭设在京都实权在将军手中,政府设在江户(东京)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日本的幕府时代德川家康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分制:天 皇 (傀 儡)将 军大 名武 士农 工 商士江户时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城市平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日本武士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江户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尖锐 锁国时代日本和中国清朝设置了几条对外通商的道路?日本幕府的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有何不同?德川齐昭思考:1862年日本派往荷兰学习的留学生黑船驶抵浦贺港1853年培里舰队登陆1853年浦贺港《日美亲善条约》民族危机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佐久间象山 吉田松阴吉氏双璧:高杉晋作、久坂玄瑞 伊藤博文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乎?
——吉田松阴 尊王攘夷运动的中心在长州藩,领袖有吉田松阴及其门生高杉晋作(1839~1867)、久坂玄瑞(1840~1864)等。尊王攘夷派的成员有各地的下级武士、乡士(在乡武士)、豪农豪商、村吏、神官、国学者以及公卿中要求改革幕政或与幕府有矛盾的人物。
1862年底至1863年初,尊王攘夷派策动天皇下诏,令幕府定期宣布攘夷(废约、闭港、驱逐外国人)。1863年1月31日,高杉晋作等火烧英国公使馆。6月6日,幕府被迫答应天皇,定于6月25日开始实行攘夷。6月24日幕府通告各国公使将关闭港口。
1863年9月30日,幕府势力操纵公武合体派在京都发动政变,赶走三条实美等倒幕七卿,迫害尊王攘夷派。
1865年春,高杉晋作再度举兵,主张开港讨幕,不再提攘夷。至此,尊王攘夷运动向武装倒幕转化,并成为日后明治维新的动力。尊王攘夷运动,日本江户时代末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政治运动。当时,幕藩体制危机严重,又面临外来侵略,要求改革幕政的尊王论和主张排斥外夷的攘夷论相结合,形成尊王攘夷运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改革力量的形成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经济的恶化幕府统治的危机倒幕运动方针: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向西方学习尊王攘夷运动
西南强藩:四大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和土佐,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绘画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挟天皇以倒幕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皇位。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他们簇拥着年少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些改革派主管政事。西乡隆盛京都东京
(江户)迁都1868年1868年7月,将江户改为东京,作为新首都。9月,改年号为“明治”,取自中国古书《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10月,明治天皇到东京巡视。1869年初,天皇以及政府机构迁至东京。此后明治政府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巩固新政权的同时,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⑴方针正确:长州、萨摩等藩,采取割据富强的方针,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对外较为缓和;
⑵民众支持群众基础:打破身份制,得到下层民众的支持;
⑶政治优势:利用年轻的天皇倒幕,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此外还有: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客观原因等。思考:日本倒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探究:《五条誓文》体现明治政府怎样的改革决心?稳定大名、公卿,便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废除等级身份制放弃攘夷口号,与外国交往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什么叫明治维新?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政府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我们怎样认识这些措施?二、明治维新的内容(一)目的(三)内容: 1.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2.实现民族振兴3.摆脱外来压迫
4.发展资本主义(二)特点:“破旧”和“立新”脱亚入欧土地改革发展重点基础行业扶植民企/私人资本重视科技和人才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图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了为期1年10个月的考察。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日本早期的铁路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孝明丸”(一般称为“横滨丸”)从筑地驶往横滨 。1872年,三井银行的前身,三井兑换店成立 富冈缫丝厂(彩色印刷风俗画的木版画 )于明治5年(1872年)由明治政府为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而第一次成立的制纱厂。 富冈制纱厂女工学习场面画 土地改革发展重点基础行业扶植民企/私人资本重视科技和人才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一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争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发的条例问:材料一表明明治政府在土地制度方面作了什么改革?有何意义?内容:实行按田亩征收地税的新的赋税制度,废除原有的田地纳贡的办法。
意义:这就等于承认了农村中出现的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农村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土地改革发展重点基础行业扶植民企/私人资本重视科技和人才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积极性,农村资本主义发展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问:材料二体现了明治政府在哪方面的改革?参考答案:经济,殖产兴业;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土地改革发展重点基础行业扶植民企/私人资本重视科技和人才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积极性,农村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问:材料三说明日本政府的经济措施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创办国营工厂进行示范。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四:明治政府处理的国营企业,价格极廉,都是长期无息分期付款,实等赠送。如投资62万日元的长崎造船所,只以9.1万日元一次付清转让三菱;投资59万日元的兵库造船局,只以5.9万日元一次付清转让川崎。
材料五:明治政府用22万多日元购买2000纱锭棉纺机10台,以无息分十年偿还的优惠条件出售给民间,建立前川、冈山等九所棉纺厂,又如用政府垫付纺纱机价款方式建立桑原(在大坂)、宫城、名古屋三所棉纺厂。政府还以多种形式贷款给民间企业和个人。据统计,自1873至1881年发放的贷款总额达5300万日元,贷款对象多对特权商人新兴财阀,以及与军事有关的企业。
问:结合材料四、五,思考明治政府为了促使经济发展,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扶持民企,廉价出售国企给民间资本土地改革发展重点基础行业直接借鉴扶植民企/私人资本重视科技和人才殖产兴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就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教育改革(确定国民皆学方针)
A:改革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
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中,大学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打破等级制度
取得显著成果吸收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习俗,改变了落后愚昧;
东方伏尔泰福泽谕吉影响巨大2.思想文化:文明开化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天皇
万岁万岁万万岁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时期的乡村学童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 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1871年,日本最早的日报《横滨每日新闻》发行图为1880年,朝野新闻社在银座成立。明治时代建立的东京上野公园1878年,东京银座点亮了用电池供电的弧光灯1890年,东京浅草建成60米高的凌云阁,轰动一时。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加强中央集权废除等
级制度颁布宪法最先进行,为推行其它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基础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确立君主立宪制3、政治领域:政体革新原因
内容
影响
实质(政体)废领主土地所有制课文p98四民平等废藩置县
《大日本帝国宪法》内容
规定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治权;
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只有审议国家预算案的权力;
内阁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
承认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利,但被称为天皇统治下的“臣民”,拥有的权利随时可能被剥夺和限制;
天皇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内阁无权过问。思考:日本的天皇、议会、内阁拥有什么权力?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协助天皇服务于天皇天皇议会内阁1.天皇总揽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2.议会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3.国民仅在形式上享有民主政治权利。小结:《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实质:专制主义统治4.军事:建立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
(2)武士道教育:尚武、忠君
(3)设立军事院校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给日本的赔款按当时日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这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它是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室费用5.5 %,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的。这笔赔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壮大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巩固了天皇制、发展了教育,在促进日本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促使其进一步加紧侵略扩张。?中日甲午战争三、评价1,性质:简单说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明治维新是一次以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化下级武士结成联盟、以资产阶级化下级武士为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历史作用(意义,进步性)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p99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文化:
④国际影响:2、积极: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③文化: 传播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国际: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局限性(p99)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①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
②政治: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民主权利,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③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国际: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内部条件
背景:
准备过程:
内容:
外部条件:1、内部条件
1)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准备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3)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4)西学的传播与影响2、外部条件: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富国强兵日本殖产兴业中央集权文明开化世界強國废除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目标废 藩 置 县东
京京
都大
阪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三府七十二县县县县县 下面哪个阶级对新政府最有威胁?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四 民 平 等废 除 武 士 特 权带刀者斩明治时期的枢密院会议《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仪式(1889)“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天皇神圣不可侵犯”。1.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的反抗 B.西方的入侵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及影响 D.幕府的腐朽统治(C)2.1853年,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D)3.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 B.资本家 C.大名 D.中下级武士(D) 4.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藩”指 A.幕府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 C.武士的领地 D.天皇的领地(B) 5.明治维新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A.土地国家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土地给私人建立农场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拍卖(D) 8.(2002年广东综合题)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有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企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
9.(1999年广东高考题)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C)(A)思考: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
①英国和法国:
②美国:
③俄国和日本:
④德意志和意大利:方式:
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民族独立战争
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④民族统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