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四年级科学
《岩石与土壤》单元卷
一、填空题
1. 《石灰吟》中“千凿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岩石按照成因应属于__________。
2. 花斑状,由红、黑、白三种颜色颗粒组成,坚硬的岩石是_________。其组成成分中,按照硬度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土壤是由小石子、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混合物。
4. 矿物中硬度最大是________,硬度最小的是________。
5. 矿产资源属于________,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6. 观察岩石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________观察。
7. 被称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是________。
8. 我们将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痕迹叫做________。
二、选择题
9. 小米在回家路上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石头,这属于哪种岩石( )。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10. 下列物体反光能力最强的是( )。
A. 泥土 B. 银 C. 棉布
11. 在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最适宜种植“小荷”的土壤是( )。
A. 沙质土 B. 黏质土 C. 壤土
12. 科学小分队发现了某种不知名矿物,外表是金黄色,把它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了绿黑色的痕迹,要判断是什么矿物,可作为参考的依据是( )。
A. 绿黑色 B. 黄色 C. 两个颜色都不可参考
13. 科学课上,老师对土壤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出现“白气”,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空气 B. 水分 C. 黏土
14. 矿物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矿物可以用来点豆腐的是( )。
A. 石墨 B. 岩盐 C. 石膏
15. 透过某矿物碎片边缘看书本上的书模糊不清,它的透明度属于( )。
A. 透明 B. 不透明 C. 半透明
16. 下列几种岩石中,最适合做地砖的是( )。
A 砂岩 B. 页岩 C. 花岗岩
17.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颗粒进行分类,其中沙砾的直径( )。
A. 大于2厘米 B. 小于2毫米 C. 大于2毫米
18. ( )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A 颜色 B. 条痕 C. 软硬
19. 如图所示,岩石在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会形成为( )。
A. 腐殖质 B. 土壤 C. 草
20. 下列属于岩浆喷发出来形成的岩石是( )。
A. 页岩 B. 浮石 C. 砾岩
21. 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形容的是( )对岩石的影响。
A. 风 B. 太阳 C. 生物
22. 小丁在野外发现了一块不知名岩石,表面和条痕颜色都是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软、有滑腻感,这种矿物是( )。
石墨 性状:黑色条痕,带有金属光泽,能用指甲划出痕迹。 方解石 性状:块状,玻璃光泽,有六个面,且都是菱形。 滑石 性状:白色条痕,蜡样光泽,能用指甲划出痕迹。
A. 石墨 B. 方解石 C. 滑石
23. 下列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
A. 土壤疏松干燥,含有大量腐殖质
B. 土壤疏松湿润,含有大量腐殖质
C. 土壤板结干燥,含有大量腐殖质
24. 土壤的成分中,( )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A. 空气 B. 腐殖质 C. .水
25. 某矿物用指甲不可以画出痕迹,但用铜钥匙能画出痕迹,它的硬度属于( )。
A. 软 B. 较软 C. 较硬
26. 科学鉴别矿物的基本步骤是( )。
A. 收集矿物资料、对照资料识别
B. 请教老师、对照资料识别
C. 收集资料、对照资料识别
27. 如图所示,沙漠中的石蘑菇是( )对岩石的作用。
A. 水 B. 太阳 C. 风
28. 下面矿物中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菱形的是( )。
A. 方解石 B. 石英 C. 石盐
29. 下列这三种物质,把它们团成小球放在纸上,最不容易平摊在纸上的是( )。
A. 沙 B. 粉沙 C. 黏土
30. 下列物品中,不是由矿物提炼或者加工而来的是( )。
A. 水晶灯 B. 大理石台面 C. 塑料开关
三、判断题
31. 有金属光泽的矿物一定是金属矿物。( )
32. 砖块十分坚硬,它属于岩石。( )
33. 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开采后不可再生,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 )
34. 把土壤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颗粒最小的在最下面。( )
35. 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 )
36. 黏质土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性能较差。( )
37. 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 )
38. 比较岩石的软硬时,我们可以通过互相刻画来判断。( )
39. 矿物表面的颜色就是光泽。( )
40. 小明将不同的土壤团成小球,目的是比较各种土壤颗粒大小。( )
41.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 )
42. 沙和黏土是由岩石破碎形成的。( )
43. 岩石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土壤的形成很快。( )
44. 我们用手电筒来研究矿物的颜色。( )
45. 把土壤拿来烧会闻到一股焦臭味,是因为土壤成分中有黏土。( )
四、连线题
46. 把下列矿物和它们相应的光泽连起来
石英 像玻璃光泽那样
长石 有蜡烛一样的光泽
云母 光泽和丝绸差不多
47. 几种常见岩石或矿物的用途。
石英 做首饰
石墨 做钟表
金刚钻 做药材
雄黄 做铅笔芯
白金 划玻璃
五、综合题
学校组织去双龙洞春游研学,小明在研学之后对双龙洞的自然景观赞叹不已,回家查阅了其形成的原理,他是这样描述的“里面的岩石大多呈青灰色,颗粒较细,光滑,长期受到地下水的溶蚀,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48. 根据小明的描述,可以判断这种岩石属于( )。
A. 砂岩 B. 石灰岩 C. 花岗岩
49. 小明发现用铜钥匙不能在岩石上画出痕迹,但是用小刀可以,说明这种岩石的硬度,属于( )。
A. 硬 B. 较硬 C. 较软
50. 如果在这类岩石上滴加稀盐酸,会出现_________的现象。
51. 金华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丁丁为了研究学校土壤成分,取了学校草丛中的土壤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将内容填写完整。
(1)用纸巾包一包土壤,用手使劲捏一捏,发现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2)把水加入土壤中,充分搅拌,静置。发现土壤出现了________现象。按颗粒大小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在搅拌时,出现了气泡,说明了土壤中含有_________;水面上还漂浮了一些细小的物质是_______。金华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小学四年级科学
《岩石与土壤》单元卷解析
一、填空题
1. 《石灰吟》中“千凿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岩石按照成因应属于__________。
【1题答案】
【答案】沉积岩
【解析】
【详解】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石灰吟》中“千凿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岩石按照成因应属于沉积岩。
2. 花斑状,由红、黑、白三种颜色颗粒组成,坚硬的岩石是_________。其组成成分中,按照硬度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答案】
【答案】 ①. 花岗岩 ②. 云母 ③. 长石 ④. 石英
【解析】
【详解】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花岗岩杂色、花纹美丽、颗粒不均匀、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没有气孔,吸水性不好。它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经常用作建筑材料。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中,石英最硬,云母最软。
3. 土壤是由小石子、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混合物。
【3题答案】
【答案】 ①. 黏土 ②. 腐殖质 ③. 空气 ④. 水
【解析】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4. 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硬度最小的是________。
【4题答案】
【答案】 ①. 金刚石 ②. 石墨
【解析】
【详解】略
5. 矿产资源属于________,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5题答案】
【答案】国家
【解析】
【详解】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6. 观察岩石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________观察。
【6题答案】
【答案】放大镜
【解析】
【详解】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岩石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7. 被称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是________。
【7题答案】
【答案】土壤
【解析】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8. 我们将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痕迹叫做________。
【8题答案】
【答案】化石
【解析】
【详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二、选择题
9. 小米在回家路上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石头,这属于哪种岩石( )。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9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沉积岩是地壳表层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化石一般出现在沉积岩中。
10. 下列物体反光能力最强的是( )。
A. 泥土 B. 银 C. 棉布
【1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矿物也有不同的光泽。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玻璃反光比金属弱,比泥土强,金属反光最强。所以泥土、银、棉布三个物质中,银的反光能力最强。
11. 在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最适宜种植“小荷”的土壤是( )。
A. 沙质土 B. 黏质土 C. 壤土
【1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植物,荷花适合在黏质土中生存。
12. 科学小分队发现了某种不知名矿物,外表是金黄色,把它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了绿黑色的痕迹,要判断是什么矿物,可作为参考的依据是( )。
A. 绿黑色 B. 黄色 C. 两个颜色都不可参考
【1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矿物条痕是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痕是矿物原本的颜色,而矿石表面由于在自然界中暴露的时间较长会发生颜色的改变,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所以要判断是什么矿物,可作为参考的依据是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绿黑色。
13. 科学课上,老师对土壤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出现“白气”,说明土壤中含有( )。
A. 空气 B. 水分 C. 黏土
【1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老师对土壤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口出现“白气”,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14. 矿物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矿物可以用来点豆腐的是( )。
A. 石墨 B. 岩盐 C. 石膏
【14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矿物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的水合物,可以用来做豆腐;石墨是一种灰黑色不透明固体,可以用来做铅笔芯;岩盐可以用来制盐。
15. 透过某矿物碎片边缘看书本上的书模糊不清,它的透明度属于( )。
A. 透明 B. 不透明 C. 半透明
【1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可以将矿物的透明度分为不透明、半透明和透明三种等级。在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时采用的方法是用手电筒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透过某矿物碎片边缘看书本上的书模糊不清,它的透明度属于不透明。
16. 下列几种岩石中,最适合做地砖的是( )。
A. 砂岩 B. 页岩 C. 花岗岩
【1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花岗岩杂色、花纹美丽、颗粒不均匀、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没有气孔,吸水性不好。它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经常用作建筑材料。所以花岗岩最适合做地砖。
17.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颗粒进行分类,其中沙砾的直径( )。
A. 大于2厘米 B. 小于2毫米 C. 大于2毫米
【1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颗粒进行分类,其中沙砾的直径最大,会大于2毫米。
18. ( )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A. 颜色 B. 条痕 C. 软硬
【18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们观察矿物的特征从矿物的颜色、光泽、硬度、表面粗糙程度、颗粒的大小、轻重等方面,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很多的矿物都是以颜色来命名的。
【点睛】本题考查矿物的特征,要求学生掌握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19. 如图所示,岩石在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会形成为( )。
A. 腐殖质 B. 土壤 C. 草
【19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岩石在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会形成为土壤。
20. 下列属于岩浆喷发出来形成的岩石是( )。
A. 页岩 B. 浮石 C. 砾岩
【2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花岗岩、流纹岩、玄武岩、浮石都属于岩浆岩。页岩、砾岩等属于沉积岩。
21. 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形容的是( )对岩石的影响。
A. 风 B. 太阳 C. 生物
【2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形容的是植物的根对岩石的影响,即生物对岩石的影响。
22. 小丁在野外发现了一块不知名岩石,表面和条痕颜色都是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软、有滑腻感,这种矿物是( )。
石墨 性状:黑色条痕,带有金属光泽,能用指甲划出痕迹。 方解石 性状:块状,玻璃光泽,有六个面,且都是菱形。 滑石 性状:白色条痕,蜡样光泽,能用指甲划出痕迹。
A 石墨 B. 方解石 C. 滑石
【2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条痕是矿物原本的颜色,而矿石表面由于在自然界中暴露的时间较长会发生颜色的改变,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矿物条痕是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所以表面和条痕颜色都是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软、有滑腻感,这种矿物是石墨。
23. 下列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
A. 土壤疏松干燥,含有大量腐殖质
B. 土壤疏松湿润,含有大量腐殖质
C. 土壤板结干燥,含有大量腐殖质
【2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土壤疏松湿润,含有大量腐殖质。
24. 土壤的成分中,( )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A. 空气 B. 腐殖质 C. .水
【2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分布比较广,不仅仅存在土壤中,不符合题意。B、腐殖质是动植物尸体腐烂后形成的,可以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符合题意。C、水不属于营养元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5. 某矿物用指甲不可以画出痕迹,但用铜钥匙能画出痕迹,它的硬度属于( )。
A. 软 B. 较软 C. 较硬
【2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可以用指甲、回形针、小刀等工具采用刻画方法检验矿物的软硬。敲开岩石后,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断面上划可以测试岩石的硬度。用指甲不可以画出痕迹,但用铜钥匙能画出痕迹属于较软。
26. 科学鉴别矿物的基本步骤是( )。
A. 收集矿物资料、对照资料识别
B. 请教老师、对照资料识别
C. 收集资料、对照资料识别
【26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观察方法是开展矿物探究活动的必要技能,我们可以从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来观察和描述。科学鉴别矿物的基本步骤是收集矿物资料、对照资料识别。
27. 如图所示,沙漠中的石蘑菇是( )对岩石的作用。
A. 水 B. 太阳 C. 风
【2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对岩石的作用,人称“风蚀蘑菇”。
28. 下面矿物中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菱形的是( )。
A. 方解石 B. 石英 C. 石盐
【28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略
29. 下列这三种物质,把它们团成小球放在纸上,最不容易平摊在纸上的是( )。
A. 沙 B. 粉沙 C. 黏土
【2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它们团成小球放在纸上,最不容易平摊在纸上的是黏土,因为黏土中的水分较多。
30. 下列物品中,不是由矿物提炼或者加工而来的是( )。
A. 水晶灯 B. 大理石台面 C. 塑料开关
【30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岩石的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水晶灯的水晶、大理石台面的大理石都是由矿物提炼或者加工而来;塑料开关是人工合成。
三、判断题
31. 有金属光泽的矿物一定是金属矿物。( )
【31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32. 砖块十分坚硬,它属于岩石。( )
【32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大自然中,这些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它们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砖块虽然十分坚硬,但是并不属于岩石。
33. 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球重要资源,开采后不可再生,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 )
【33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开采后不可再生,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
34. 把土壤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颗粒最小的在最下面。( )
【34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有分层现象,颗粒相对较大的沉积在下面。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杯中的物质分为四层: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所以把土壤倒入水中,搅拌后静置,颗粒最小的在最上面。
35. 石英具有多种色彩。 ( )
【35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36. 黏质土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性能较差。( )
【36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黏质土通气性能较差,但保水性能较好。
37. 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 )
【37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就是寻找岩石中的矿物,比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38. 比较岩石的软硬时,我们可以通过互相刻画来判断。( )
【38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或摩擦的能力,它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物体的硬度我们可以通过互相刻画来判断。
39. 矿物表面的颜色就是光泽。( )
【39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岩石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岩石的光泽,物体的反光能力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
【点睛】本题考查矿物,要求学生掌握矿物表面特征。
40. 小明将不同的土壤团成小球,目的是比较各种土壤颗粒大小。( )
【40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壤土。小明将不同的土壤团成小球,目的是比较各种土壤的黏性。
41.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 )
【41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土壤是由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土壤中不仅有石块、砾石、沙粒、粉粒、黏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土壤的成分,要求学生掌握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
42. 沙和黏土是由岩石破碎形成的。( )
【42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沙和黏土是由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破碎形成的。
43. 岩石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土壤的形成很快。( )
【43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44. 我们用手电筒来研究矿物的颜色。( )
【44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条痕是矿物原本的颜色,而矿石表面由于在自然界中暴露的时间较长会发生颜色的改变,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矿物条痕是矿物在无釉白色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把矿物的边缘放在一块无釉的瓷板上摩擦后,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45. 把土壤拿来烧会闻到一股焦臭味,是因为土壤成分中有黏土。( )
【45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在给土壤加热的过程中,我们闻到有一股焦臭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四、连线题
46. 把下列矿物和它们相应的光泽连起来
石英 像玻璃光泽那样
长石 有蜡烛一样的光泽
云母 光泽和丝绸差不多
【46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47. 几种常见岩石或矿物用途。
石英 做首饰
石墨 做钟表
金刚钻 做药材
雄黄 做铅笔芯
白金 划玻璃
【47题答案】
【答案】
【解析】
【详解】矿物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石墨是一种灰黑色不透明固体,可以用来做铅笔芯;石英用来制作钟表;雄黄用来做药材;金刚钻用来划玻璃;白金用来做首饰。
五、综合题
学校组织去双龙洞春游研学,小明在研学之后对双龙洞的自然景观赞叹不已,回家查阅了其形成的原理,他是这样描述的“里面的岩石大多呈青灰色,颗粒较细,光滑,长期受到地下水的溶蚀,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48. 根据小明的描述,可以判断这种岩石属于( )。
A. 砂岩 B. 石灰岩 C. 花岗岩
49. 小明发现用铜钥匙不能在岩石上画出痕迹,但是用小刀可以,说明这种岩石的硬度,属于( )。
A. 硬 B. 较硬 C. 较软
50. 如果在这类岩石上滴加稀盐酸,会出现_________的现象。
【48~50题答案】
【答案】48. B 49. B
50. 气泡
【解析】
【分析】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48题详解】
石灰岩简称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根据小明的描述,可以判断这种岩石属于石灰岩。
【49题详解】
我们可以用指甲、回形针、小刀等工具采用刻画方法检验矿物的软硬。敲开岩石后,用手指甲、小刀在新断面上划可以测试岩石的硬度。用手指甲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软;铜钥匙刻不动而小刀能刻动的硬度为较硬;
【50题详解】
石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与稀盐酸有剧烈的化学反应。如果在石灰岩上滴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51. 金华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丁丁为了研究学校土壤的成分,取了学校草丛中的土壤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将内容填写完整。
(1)用纸巾包一包土壤,用手使劲捏一捏,发现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2)把水加入土壤中,充分搅拌,静置。发现土壤出现了________现象。按颗粒大小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在搅拌时,出现了气泡,说明了土壤中含有_________;水面上还漂浮了一些细小的物质是_______。
【51题答案】
【答案】 ①. 纸巾湿了 ②. 水 ③. 分层 ④. 黏土 ⑤. 粉沙 ⑥. 沙 ⑦. 沙砾(小石子) ⑧. 空气 ⑨. 腐殖质
【解析】
【分析】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详解】(1)取一些土壤在手中捻一捻,感觉到土壤湿润,说明土壤中含有水;
(2)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有分层现象,颗粒相对较大的沉积在下面。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杯中的物质分为四层:从上到下依次是黏土、粉沙、沙、沙砾。
(3)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水面上还漂浮了一些细小的物质是腐殖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