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0中学12-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
课题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李金凤
审核人
李建英
闫文元
课时设置
1课时
使用时间
2013年 月 日
学习
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2.讨论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和影响,学会从史实引出结论。
3.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学习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探究质疑】( 预 习 课 文 , 自 主 完 成 基 础 知 识 , 记 下 发 现 的 问 题 )
1.魏晋时期,政府选拔官吏的依据是什么?这种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2.为改变官员选拔中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科举制度诞生于什么朝代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为推动科举制的完善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5.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通过预习,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 ( 生 生 互 动 、 师 生 互 动 , 点 拨 释 疑 , 共 同 提 高 )
1.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2.请你猜测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试阐述理由。
3.如何正确评价科举制?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
1.“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C.科举制? ??? ?D.行省制
2.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完善于( )
A. 汉朝 B. 北魏 C. 隋朝 D. 唐朝
3. 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的根本目的是( )
A. 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 B. 笼络读书人
C. 发展教育事业 D. 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中央集权
4.“创新一是个民族的灵魂”。武则天对科举考试的创新有( )
①扩充国学的规模 ②开创殿试 ③开创武举 ④实行诗赋取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下列属于科举制影响的有( )
①科举制度改变了隋朝以前的用人制度 ②科举制促进了封建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反思总结、质疑求学】( 记 录 自 己 成 长 的 足 迹 , 学 到 的 知 识 、 方 法 、 愉 悦 的 情 感 , 也 包 括 走 过 的弯 路 的 反 思 )
【分层作业】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材料二: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材料三: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考试制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这一制度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此之前,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
(4)从古代的科举制到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考试制度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考试”的认识。
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教师修改及
学生笔记
教师修改及
学生笔记
教师修改及
学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