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压强(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节 压强(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21 20:20:25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7节 压强 压力的作用点: 压力的方向:一、压力的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大小: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F压=G (注:压力的大小不全是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在受压面上与受压面垂直做一做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用同样大的力向中间压一支铅笔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受力面积和
压力大小有关。如果逐渐增大力度,削尖的那一端跟上一次感觉有什么不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器材小桌、沙子、钩码有关。实验结论甲、乙实验表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_ 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实验表明: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压力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大小压力越大甲乙丙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越小二、压强(pressure)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p —压强、F —压力、S —受力面积3、公式2、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1N/m2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 Pa表示:=1 Pa物体在1 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4.单位:例题 如图,已知体重为500N的芭蕾舞演员足尖与舞台的接触面积为1×10-3m2,体重为6×104N的大象四脚着地时每只脚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6×10-2m2 。
请通过计算比较:芭蕾舞演员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更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一定时,减小压力 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同时增大受力面积由压强公式 可知增大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一定时,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压力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下面例子哪些是增大压强?哪些是减小压强?各用了什么办法?载重货车为什么要安装那么多轮子?书包带为什么要那么宽?火车轨道为什么要铺在枕木上?破窗锤的锤头为什么要做得那么尖?钉床为什么要钉那么多钉子?小游戏:
看谁能快速增大自己对地面的压强?
本课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 与 之比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 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Pa (帕斯卡)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再 见第7节 《压强》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七节 压 强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
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感觉、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学习重点
压强的概念,以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习难点
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用语言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与
媒体
小桌、沙子、钩码、削尖的铅笔、钉床、手机摄像头、wifi、多媒体平台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来一个现场杂技表演——真人秀——睡钉床,有请我们的帅哥助手——李源贵老师!
同学们想知道李老师为什么能安安稳稳地睡在钉床上面吗?
(学生答:想!)
〖师〗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物理知识,很难解释这种现象,所以,老师今天特意安排了这一节课,等大家学完了这一节内容后,就很容易解释这种现象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压强。
二、进入新课(34min)
压力的定义
列举四个特殊例子,得出压力定义: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人对地面的压力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图钉对墙壁的压力 图钉对天花板的压力
并指出压力的三要素: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面上
压力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
压力的大小: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F压=G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做一做”小活动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感受相同吗?
如果逐渐增大力度,尖的那一端跟上一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用同样大的力向中间压一支铅笔
〖师〗通过此活动,我们很容易想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接下来让我们尝试通过实验来检验上述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思考:
如何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如何改变压力?
如何改变受力面积?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让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得出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
〖师〗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在物理学中,为了更清楚地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压强。
(三)压强的定义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pressure)
P—压强;F—压力;S—受力面积
公式:
变形式:,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单位:Pa(帕斯卡)
(1Pa表示物体在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压强的应用
【例题】
如图,体重500N的芭蕾舞演员足尖与舞台的接触面积为1×10-3m2,体重6×104N的大象四脚着地时每只脚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6×10-2m2

试通过计算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更大?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计算,比较芭蕾舞演员与大象的压强,并叫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芭蕾舞演员和大象的压强。
(四)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师〗从上述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压强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但要真正的学以致用,就要懂得掌握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找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
举出生活实例(如:坦克履带、菜刀、冰刀、针头、书包带等)加以说明,加深理解。

【减小压强的应用】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两名大一学生在冰面上拍相时,不慎掉入冰水里,无力自拔,处境危急。假如你此时正好路过,你该怎么救她们呢?
(这里,老师可以用幽默风趣语言把自己置身其中,把被救人换成自己,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根据减小压强的方法,进行回答。
【增大压强的应用】
小游戏:看谁能快速增大自己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快速做出动作并回答······
(五)课堂小结(3min)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 之比
3.压强的公式:
4.压强的单位:Pa
5.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力,同时减少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少压力
减少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学生观察
惊讶并为表演的老师捏一把汗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并尝试画出压力
学生充分认识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学生根据观察和理解,回答压力的三要素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回答问题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做笔记
学生运用压强的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思考,根据压强公式总结方法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
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物理现象的习惯

虽然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有生活体验,但许多学生容易混淆压力与重力,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重力有关。因此,在这里,本课有必要将压力和重力稍加比较,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压力的概念,并为压强的教学扫除障碍。
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本课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活动,加深学生对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的感受,从而为下面的探究实验进行铺垫。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包办代替,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真实、深刻的感受。
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经历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检验自己的猜想的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为压强的概念的引入做好认识上的准备
全面理解压强
有部分学生单靠压力的大小来辨别压强的大小,认为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大于芭蕾舞演员对舞台的压强,在此,有必要通过例题来纠正学生的误解,另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说明压强与压力或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提高他们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把静态的图片上升到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游戏,把本节教学上升到最高潮,同时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全品》P23—24








9.1 压强
一、压力
压力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
受力面积
二、压强
1、定义:
2、公式:
3、单位:Pa
三、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四、应用

本课亮点
1、本节课内容不仅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材料力学、热力学中的核心概念。《课标》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要求只有四条,压强是其中一条,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有必要在学生接触“压强”这一概念之前为“压强”铺好路,打好基础,所以在总结压力概念之后设计了一个“小活动”,通过用手压铅笔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压力作用效果(即压强)的感受和观察,接下来再通过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这一流程,把学生的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归纳思维,遵循了初中生的思维特点。
2、在课前设计了真人秀——睡钉床表演,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为本课内容设下了悬念。
3、在课后又增设了一个小游戏,极大考验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小组合作的课程理念。
5、本节课为学生设计的《学案》以填空题形式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把重点写出来,一来省略了课堂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二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三来也突出了中考考试填空题题型的训练。
6、本节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平台以及手机wifi的摄像投影功能,及时把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反映在屏幕上,方便全班学生学习和指正。在此,本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也突出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重要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庞大,在上公开课之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最后在全科组成员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教学内容的排版以及删减。在此,真的非常感谢科组成员的指导和付出!
《压强》一节在中考内容里面属于重头戏,由于新旧教材对压力的概念都没有提及,所以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把压力的概念先解释清楚,这就必然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经过了一节课的学习,对压强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由于时间关系,对压强计算题的训练强度不足,故课后还需要好好过关。
谢谢指导!
201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