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 《竹影》
单位:仲宫中心中学 主备人:仝梅 复备人:仝梅
课标与教材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颐,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受。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熟读课文后积累语句,能够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学生想知道的:画家丰子恺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我们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丰子恺是如何从一个画画的爱好者一步一步而成为画家的,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 学生搜集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② “能力目标”: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③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1、积累语句,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与媒体
1、朗读法: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2、欣赏讨论法: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3、联想法:由儿童游戏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中国画,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到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课:猜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打一事物)
影子
1、想一想有“影”字的四字成语。
形影不离、形单影只、形影相吊(慰问)、顾(看)
影自怜 刀光剑影、
影影绰绰(形容模模糊糊,不真切。)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又比喻虚幻,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2、民间艺术:皮影戏(有千年历史)
皮影称为30-40年代的动画片。它是用牛皮、羊皮做成各种人物、动物造型。表演的时候,在台前竖一块白布,打上特制的灯光,配上锣、鼓等伴奏,使人物、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
今天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走进《竹影》。
一、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入手,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由漫画引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
作者介绍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 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分不开的。
二、? 整体感知:朗读整篇课文。
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弥漫(mí màn) 徘徊(paí huái) 口头禅(chán) 蘸(zhàn) 惬(qiè ) 意 蕴含
依样画葫芦 参差不齐 2.?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三、? 自主探究:体会课文充满童趣的生动描写。
A、 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写了小时候描竹影、学画画的事。课文中的这些描写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他细研读课文,勾画出你自己喜爱的句子,然后在课堂上跟大家交流一上,并说说自己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比如:语言好在哪里,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等。(答案不强求一致,理之有理即可)
四、? 拓展延伸:摹仿课文大家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让大家共同分享。(准备3分钟左右,然后举手发言,)
? 过渡转入:中国画的技法特点
看来,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童年趣事,而丰子恺的童年乐趣之一就是画画,那么接下来丰子恺的一幅中国画并比较一下中国画相对于西洋画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丰子恺的一幅竹画和一幅油画)
联系课文有关内容结合多媒体演示,大家讨论一下中国画相对于西洋画有什么特点,然后,叫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问题较难,教师视需要进行适当提示、点拔)。然后明确:
(明确: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包括内容和形式两部分,中国画的关键在内容而不在形式,注重写意,西洋画注重写实,中国画强调神韵,西洋画强调神似,所以西洋画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中国画要更精深一些。现在大家明白中国画中的竹子为什么多是墨竹了吗?因为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用墨笔就够了。)
板书:
中国画:强调神似 意境深远,情趣高雅
西洋画:强调形似 客观再现,趣味平谈
? 大屏幕再次显示,让学生欣赏,以加深他们对中国画的了解。
小结: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五、质疑大挑战:
课文今天就学到这里,关于文章,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了,有的话提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总结:今天我们品味了画家丰子恺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也初步了解我们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其实,丰子恺也正是这们从一个画画的爱好者一步一步而成为画家的。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从此拥有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双善于创造得手,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让生活随时变成学习的课堂,让我们平凡的生活变的更加多姿多彩,更希望未来的艺术家就在我们这里诞生……
创新支点:由儿童游戏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中国画,让学生在品读中领悟到游戏中蕴含的艺术美。
?作业:A、人们说童年是金色的,因为它充满着幻想。你的童年是金色的吗?请以“童年记趣”为内容,写一个充满童稚情怀的作文片段。字数300字左右。
B、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不限字数)
C、收集有关丰子恺的材料,课后交流
主备人:仲宫镇中心中学 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