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 替三峡生态减压:230万人二次移民
材料一:
重庆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表明,三峡库区现在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2人,是全国的2.1倍,同类地区的4-5倍,远远超过适度环境人口容量。同时,该地区人均占地不足1亩,人地矛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超负荷压力。
材料二:
2007年8月21日,重庆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对《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送审稿进行了审议。根据《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位于三峡库区的渝东北地区,将向重庆主城和万州区累计转移230万人。移民的数量,相当于第一次三峡工程移民的2倍。
材料三: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移民,历经了10余年后终于基本完成。承担着此次移民绝大部分任务的重庆,成功迁移了113万人,创造了世界移民史上一个奇迹。
人口合理容量活动:“单个教室究竟能容纳多少学生”
方案一:如果只是让每个人有立足之地,能容纳多少学生?(假设
0.2平方米/人)
方案二:满足学习最基本的条件(一人一桌一椅,教室内无移动空间)下,能容纳多少学生?(假设每人0.6平方米/人)
方案三: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空间,(除一人一桌一椅外,还拥有相对合理的学习和走动空间),能容纳多少学生?
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环 境资 源最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适度人口规模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2、现状:人口在不断的增加,许多资源面临枯竭,环境问题突出。 图为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并描述土地资源减少与人口增长的关系.3、环境的限制性: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下降,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农业用地面积显著缩小。 图为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图,请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它们之间加上箭头.并描述土地资源减少与人口增长的关系.3、环境的限制性: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
入研究,分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结果如下:
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就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而言,
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
变化? 不能养活3亿人口,人口可能会减少。因为在当时的资源状况和科技水平下,根本不能够供养具有多吃肉习惯的3亿人口。 否。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资源的获取量决定了不能供养13亿人口。消费水平的高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现在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1979年的深圳能养活现在这么多人口吗?对外开放程度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如果让你来估计地球能养活多少人口,你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资源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正相关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根据表格计算我国最多可承载量多少人口? 16.248亿3. 如果按现有的实际估算我国的人口容量,你觉得应该大于还是小于16.248亿?2、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
以及南方、北方地区,它们的
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你同意哪一派的观点?请说明理由.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
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10亿左右。? 替三峡生态减压:230万人二次移民
材料一:
重庆社科院的一项调查表明,三峡库区现在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2人,是全国的2.1倍,同类地区的4-5倍,远远超过适度环境人口容量。同时,该地区人均占地不足1亩,人地矛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超负荷压力。
材料二:
2007年8月21日,重庆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对《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送审稿进行了审议。根据《规划》,从现在起到2020年,位于三峡库区的渝东北地区,将向重庆主城和万州区累计转移230万人。移民的数量,相当于第一次三峡工程移民的2倍。
材料三:
三峡库区地形以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探究: 如果人口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移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吗?小结:环境人口容量环境的限制性
(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