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08:13: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句子中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鞋底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刺骨的寒冷吞噬(sh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B.历经千辛万苦,我和队友的实验终于取得了的成功,我们拥抱欢呼,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如释千均重负。
C.三个疲惫、羸(yíng)弱的人,迈着蹒珊的步履,穿过茫茫无际、像铁一样坚硬的冰雪荒原。
D从飞船上俯瞰(gǎn)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然界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索。
B.紧张之下,她显得语无伦次 ,准备好的发言内容也不知道忘到哪儿去了。
C.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实现中国梦,实现每个人的梦想, 将不会是海市蜃楼 、空中楼阁。
D.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都不期而至地想到了火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③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①③④②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5.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2分)
(情境)因防疫需要,同学们必须在家上网课。这天,到了做眼保健操时间,班主任老师在检查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时,发现有的同学没有打开摄像头。班主任老师想要求没打开摄像头的同学打开摄像头,班主任老师说:
A.“做眼操了,有的同学摄像头怎么没打开?家长在家吗?在家的话看着点你家孩子,他眼睛坏了,你哭都来不及。”
B.“同学们,上网课对我们眼睛损害较大,认真做眼操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眼睛。请同学们做眼操时,一定要闭上眼睛,动作要规范,注意跟住节奏。”
C.“摄像头没打开的,人在吗?别以为我发现不了。马上打开摄像头!要是不听话,返校后看我怎么收拾你。”
D.“上网课眼睛更容易受到伤害,而做眼操对保护眼睛很重要。请没打开摄像头的同学打开摄像,老师想知道你是不是在认真、规范地做眼操。”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6-7题。(5分)
水口行舟①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释)①庆元三年,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就在政局动荡、学禁最严峻之时,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夜如何”“依旧”两词表达的情感变化。(2分)
7.请结合内容赏析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小题。(15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①干:岸边。 ②圮(pǐ):倒塌。 ③阅:经历。 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 fèi: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 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③阅十余岁( ) ④但知其一( )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3分)


11.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19分)
走出沙漠
①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②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
③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 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 可我不能这样做!
④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消耗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⑤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⑥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 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你们…… ”
⑦“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完了! ⑧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 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 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⑨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⑩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11)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到时……唉,听天由命吧。
(12)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13)A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 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14)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15)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16)B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 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17)大伙都惊住了。
(18)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 你就接替下去……”
(19)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 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 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C.文中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 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了他的性格。
D.“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我要摘下水壶”,由此小说的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
14.“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 分)


15.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 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4 分)



16.请简析文中 A、B两处画线句子的作用。(6分)
A.

B.

17.文中第④、(18)段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6分)
巷子里的阳光
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首尾相连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巷子是一个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不熟悉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就会走到我的门口,鼻子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看那些人无奈地返回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他们像一个个误入迷途的孩子,面对我家土房灰眉土脸的墙壁,面红耳赤地跺着脚:唉,怎么是条死胡同呢?
我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我家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我站在巷口陪着阳光,像是陪着巷子里年纪最长的老爷爷。阳光很好,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都不露声色,从来不唉声叹气,他真的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早晨的阳光是橘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起得早。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温热了。懒人们就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中午的阳光,白晃晃地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巷子里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果不其然,一捱过下午2点,太阳就似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像是撒豆子一般轻轻撒进小巷,投在人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被阳光砸到滋味很受用,像是被灵巧的小狗舔了一下,暖暖的,就是说不出来。
傍晚的阳光是有诗意的。傍晚的阳光最温柔,最贴人了。你抓它,捏它,碰它,它一点也不急,你亮开嗓门咋唬它,它也不恼,当然,很少有这样二板吊子,就像很少有这样的恶丈夫,面对如花似玉、善解人意的爱妻,你舍得动她一指头吗?太阳也有累的时候,一天了,它要回到山谷里的床上睡大觉了。夕阳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大家该洗菜的去洗菜,该洗衣的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支招儿的棋痴,但大家都已感到了太阳的惜别。
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有老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重复又有什么?人生不就是许多似曾相识的事情不断在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色调度过每一天,温暖着巷子里人们的心。
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返的人惋惜,他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有删改)
18.第四段中说“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和第二段中说的“巷子是一个漏斗型的死胡同”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1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像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温热了。
②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20.文章写到傍晚的阳光,却为什么有好多笔墨写了老人?请简要分析。(4分)
21.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无穷“意味”。(4分)
四、写作(40分)
22.请以“我不怕,因为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写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100
200
300
500
600
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0分)
1.A 2.D 3.B 4.D 5.D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6.“夜如何”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担忧。“依旧”则表达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7.示例1: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不给分),借助风雨及风雨后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的人生感悟。
示例2:对比(写“对照”、“呼应”不给分),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表明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8.①一起,都 ②事物的道理 ③经过,过了 ④只
9.①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以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10.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深处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11.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因为“讲学者”凭借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经验,认为石狮会沉入原来的水下,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然而“老河兵”因为常年和河水打交道,深谙其中道理,并且最终“果得于数里外”,进一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正如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言之成理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16分)
13.(2分)C
14. (3分)①线索作用,用“水壶”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或说 “两个故 事”),肇教授与“我”的故事和“我”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 事由水壶关联起来;②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水壶”叙事,考 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得以显现;③制造了一个 意料之外的“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 全部真相。
15. (4分)肇教授是一个在生死关头具有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的性格特点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把自己的水分给大家,自己因“几天不进水”而死;在临死前又想出了“一壶水”的主意来支撑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命。
16. (4分)A.环境描写,交代了傍晚时分沙漠的冷峻景色,渲染出一种 紧张的气氛,烘托出“我”十分绝望的心情。
B.环境描写,交代了绿洲生机勃勃的景色,渲染一种轻松舒缓 的气氛,烘托出“我们”找到水源时的激动和高兴。
17. (3分)不能,这两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教授临死前的叮嘱,解释说明了“我”为什么不把水给其他人的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教授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16分)
18.(4分)不矛盾。因为从客观上看,这的确是一条封闭、走不通的巷子,所以说是“死
胡同”。但这里有热情待客的主人,留你“小坐一会儿”;有温情的阳光,可以让你享受自在、质朴的生活,给心灵一个舒缓的空间,所以说不是“死胡同”。(两方面各2分)
19.(4分)
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早晨阳光温润小巷的情景,表达作者对阳光的喜爱与赞美。
②运用拟声词,化静为动,让阳光澄明灵动可感,突出阳光的博大和温厚。
(每句2分,其中方法1分,表达效果1分。有欠缺酌扣)
20.(4分)写老人,是来表现人生总有暮年,就如日落的阳光,何等从容自然、温存平常;也道出了人们对阳光的依恋,愿与它生死相随;体现阳光、巷子与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和谐与温馨。(意近即可。有欠缺酌扣)
21.(4分)阳光“不会唉声叹气”“不露声色”,教人乐观、谦和;阳光“也有委屈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告诉人一生中难免失意和挫折,关键是要调整自己,淡然处之;滋润巷子里的生命,“点燃老人不灭的灵感”,教人博大、慷慨;“阳光也是重复的”,启示小巷的幸福生活在延续,人坦然面对生死,让人生有意义。(每方面1分,有欠缺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