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4-21 21: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一课时说课内容一、说设计理念
二、说学情分析
三、说教材分析
四、说教学目标五、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七、说教学过程
八、说板书设计一、说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能正面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根据刚才所说的学龄特点,这个数学内容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六、说教具、学具准备学具:一张表格
教具:小树模型、线段图纸片七、说教学过程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点击生活构建模型知识拓展自主学习创设原型一、创设原型1、引入
2、初步认识间隔
3、强化间隔的意义
4、直观抽取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1、生活实例引入,既有感召力,又能进行环保教育。让我们用双手去创造美丽的世界2、用学生最熟悉的手,初次认识间隔。3、手拉手游戏,强化对间隔意义的理解。4、利用线段图,直观抽取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构建模型1、强化种树与间隔数学之间的关系。
2、构建解决植树问题的模型。
3、质疑问难、突破难点 。一、小组探索、加强体验在这条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两棵数之间的距离相等(整米数),两端
都种。有哪几种不同的种植方案?
提示:可以借助线段图进行研究。20米小组合作研究、填写表格小组合作研究、填写表格二、汇报交流、小结发现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三、质疑问难、突破难点 间隔数 = 路长÷间隔长
棵 数 = 间隔数 + 1 = 路长÷间隔长 + 1 三、自主学习1、安静地把题目读一读。
2、对题目的意思,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认真解答在练习纸上。
4、反馈。(谁来介绍下,你是怎么解答的?)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00÷5 = 20??20 + 1 = 21(棵)答:一共需要21棵树苗。间隔数植树棵数两100÷5 = 20??20 + 1 = 21(棵)答:一共需要42棵树苗。间隔数植树棵数?21 × 2 = 42(棵)5、6、同学们只在路的其中一边植树,如果在路的两边都种上树的话,你能快速地告诉老师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四、点击生活 一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你知道一路上一共有几个车站吗?(含起点站和终点站) 四(1)班同学排队去秋游,每二个同学之间相距6分米,一共有36人,你知道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同学的距离有多远吗?间隔数:全 长:36 -1=3535×6=210(分米)五、知识扩展在街道的两边安装路灯(两端都安落 装),每隔50米安装一盏,共安装了24盏。根据提供的信息,能知道这条街有多长吗? 知识拓展八、说板书设计
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