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四年级下册1.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四年级下册1.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25 23: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2.知道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
2.能够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认识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对光的反射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沟通交流,能够在光的反射实验中,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尊重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平面镜、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
平面镜图片,及课前活动要求: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雨岩》,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首古诗中的美景,并思考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美景?其中包含什么科学原理?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板书课题:2.光的反射。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有什么变化?
1. 利用一个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在教室里学生手持一个平面镜,将阳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教室的天花板上。
2.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一个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教室天花板上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4. 利用两个平面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在教室里两个学生分别拿着一个平面镜,将阳光通过第一个平面镜反射到第二个平面镜上,又通过第二个平面镜反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5.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通过两个平面镜将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墙壁上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7.师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活动二:在什么条件下能看到物体?
1. 在黑暗与明亮环境中观察物体实验及思维导航,引导学生探究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条件。
2.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我们看到物体时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4.师生小结。
我们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5. 尝试用两面平面镜观察自己脑后的头发实验。
6.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用两面平面镜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时的光的的传播路线图。
8.师生小结。
这是平面镜多次反射光的结果:后脑勺反射的光传到手拿的平面镜上,再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桌面上的平面镜上,光线再次通过平面镜反射到我们的眼睛。
9.师生总结。
我们的结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就能使我们看到物体。
三、拓展活动-----找一找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交流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舞蹈房平面镜、弯道反光镜图片。
2.学生交流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
汽车后视镜、太阳灶、潜望镜 ( http: / / www. / s q=%E6%BD%9C%E6%9C%9B%E9%95%9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图片。
3.师生总结。
【板书设计】
2.光的反射
阳光
平面镜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能发光、有光且物体反射光。
【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