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蜡烛燃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探究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乐于合作与交流,对探索物质变化充满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完整的蜡烛、燃烧变短的蜡烛、小瓷盘。
教师准备:烧杯、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课件。
蜡烛、小瓷盘、烧杯、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火柴,及课前活动要求:思考蜡烛燃烧时变短了,变短的部分去哪儿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生日蜡烛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变短的部分去哪儿了。
2.学生谈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隐藏着什么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新物质。板书课题:18.蜡烛燃烧。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蜡烛燃烧时会发生哪些变化?
1. 点燃蜡烛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蜡烛燃烧时出现了什么现象?
3.学生交流。
4. 演示实验图片。
用铁片在蜡烛火焰上掠过,铁片上留下了黑色的物质;
把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发现烧杯内壁上出现了水雾。
5. 蜡烛燃烧变短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①教师提问:蜡烛燃烧还会生成什么新物质?
②学生猜测:可能还会生成二氧化碳。
6. 设计实验图片,学生尝试设计实验验证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7. 实验操作图片,教师进行实验方法指导和注意事项。
①取一个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
②翻转烧杯,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并震荡。
③观察烧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不要将石灰水弄到手上,以免手被腐蚀。
8.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9. 学生分小组汇报实验现象,我们的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活动二:生活中有哪些生成新物质的现象?
1. 纸燃烧变成灰烬、切开的梨变色、鸡蛋壳浸入醋中冒泡的图片。
2. 引领学生对生活中产生新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补充。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以及生活经验,思考: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中,产生了哪些现象?
3.学生交流讨论。
4. 师生总结:在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等现象。
三、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1. 植物光合作用、烟花燃放的图片。学生感受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有的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帮助的作用。
2. 苹果腐烂变质、水龙头把手生锈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对人们的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板书设计】
16.蜡烛燃烧
新物质
发光、发热、改变颜色
【记录表】
水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