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四年级下册5.21.《露和霜》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四年级下册5.21.《露和霜》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26 00: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露和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认识露和霜及其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制造“露”和“霜”;能根据实验,会解释自然界中的露和霜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露”和“霜”的形成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推测出自然界中露和霜的形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会相互影响。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重 难 点】学会模拟露和霜的实验探究,推理出自然界露和霜的形成。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露和霜的文字或视频资料。
教师准备:金属小桶、冰块、食盐、药匙、有关露和霜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片头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雾和多云天气的视频。
师:同学们,视频中自然现象你们还认识吗?
生:雾和云。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雾和云,它们都是水在空中的不同形态。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自然现象。 请看大屏幕(出示露的图片)。
师:你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好像是露水。
师:对,这就是露(板书:露)。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露。
1.观察露的图片,说一说露的形态。
教师出示多篇露的图片。
师:你能描述一下露是什么样的吗?
生:露其实就是一粒一粒的小水珠。
师:你说的很准确。那你见过露吗? 这些小水珠是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
生:它们一般是在早晨会出现,我在早晨见过。
生:它是在秋天的早上出现的。
生:我还知道为什么在秋天的早上出现。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秋天的早上比较冷。
师:你的意思是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
生:是的。
解释露出现的时间。
2.露是怎样形成的?
师:那露是怎样形成的呢?猜测一下。
生:可能是早上下了点毛毛雨,就落在了草叶上。
生:可能是天冷了,草叶上的水蒸发不了就留在了草叶上形成了露。
生:空气中有水蒸气,可能是天冷了就变成了水滴,在草叶上形成了露。
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怎样知道呢?
生:实验验证。
师:怎么实验验证呢?
生:我们也制造点露出来就可以看出怎么形成的了。
师:你想怎么制造“露”?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片中的实验器材讨论一下你们的想法,形成一个方案。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给出建议。
师:大部分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也都遇到了一个问题:怎样使温度降低呢?
生:用冰块。
师:对了,可以把冰块放到小水桶里降温,但要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
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员开始实验吧,记得及时记录。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师:实验结束,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
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
师:怎么出现的小水珠?
生:温度低了出现的。
师:还有补充或问题吗?
生:我有问题,水肯定不是桶外壁上原来就有的,因为我们擦干净了,那水是哪儿来的?
师:是啊,哪来的呢?桶渗透出来的?
生:不是。
生:是空气中的水分,也就是水蒸气碰到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的。
师: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你知道的真多,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桶外壁上形成的露。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生:冬天我从寒冷的室外到室内的时候,我的镜片上就会有很多小水珠,应该也是这个道理。
师:对了,你很会联想,你的眼镜片在室外变得冰冷,一回到教室,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你的镜片上,镜片就会变得很模糊,很不方便。
(二)认识霜。
1.观察霜的图片,说一说霜的形态。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出示多幅霜的图片。你认识霜吗?你能描述一下霜是什么样的吗?
生:霜不是小水滴,是固体的。
生:霜像小雪花,像冰。
师:你说的很准确。这就是霜。(板书:霜)
提问:那你见过霜吗?在哪出现的?在什么时间才会出现呢?
生:它们一般也是在早晨会出现,而且是冬天的早上。
师:那霜为什么是在冬天的早上出现呢?
生:因为冬天的早上也比较冷。
师:你的意思是霜和露一样是在比较冷的天气才会出现是吧?
生:是的。
解释霜的形成时间。
2.霜是怎样形成的?
师:那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也是空气中有水蒸气,遇到更冷的天气形成的。
师:这仅仅是你们的猜想,要获得正确的结论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想制作“霜”吗?
生:想。
师:怎么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验证呢?
生:像刚才那样,多放点冰块。
师:多放点冰块就一定能成功吗?
生:不一定。
师:怎样才能制造更低的温度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往冰块上加些盐,可以让温度更低。注意实验前先将小桶外壁擦干净,不要保留水珠。
请小组长组织自己组员开始实验吧,记得及时记录。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了?
生:桶的外壁上出现了霜。
师: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你觉得霜是怎样形成的?
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更加冰冷的桶外壁变出来的。
师:对了,这就是霜的形成。
3.对比试验,得出结论。
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你觉得露和霜有什么关系?
生: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
生:形成霜的温度比形成露的温度更低。
师:那你知道形成露和霜的温度有什么要求吗?
生:一个零上一个零下。
师小结:对了,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三、总结、拓展
师:今天我们通过模拟露和霜的形成实验,知道了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还知道了它们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来的,但温度要求不一样。
出示雾凇图片,教师提问:那这种自然现象你们认识吗?
生:雾凇。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雾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课后进行猜测雾凇的形成条件,并查阅资料,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试着设计一个实验制造“雾凇”。
板书设计:
20.露和霜
露: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小水滴。
霜: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小冰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