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年级(语文)学科(十)册集体备课共(个)案
签名:
备课时间
2013、4、19
主备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2013.4.19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集备课题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上课时间
2013.4.19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3、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4、品味课文语言,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2、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于本篇课文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音乐
课时分配
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导课,引导质疑存疑?
??? (课前板书课题)
1、趣味竞猜,游戏导入。
课件分别出示中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的地理版图,让学生猜猜外形像什么,是哪个国家。
2、捕捉个性,设下悬念。
??? 仿佛冥冥之中上天的一个安排,让奥地利这个国家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更是集中展现了城市独特的音乐个性。这节课就让我们乘着语言文字的翅膀,开始我们的维也纳音乐之旅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音乐之都维也纳。(课题前加上序号15)
二、初读,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 主要围绕以下句子展开:
??? (1)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 (重点指导长句停顿。了解“它”指什么,“北麓”什么意思,明白本段交代了维也纳的地理位置。)
??? (2)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 (先读好人名,然后读通全句)
??? (3)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chān huo)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 (重点指导“掺和”一词的读音。)
三、细读,感受独特魅力 ?
1、引发兴趣,细读探究。
???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每当读起这篇文章,我就会想起厦大易中天教授写的《读城记》。书中写到:“城市为什么可读呢?当然是因为它有个性,有魅力。”
??? 说到维也纳,最能体现这个城市独特“个性”的,非“音乐”莫属。那么,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使维也纳堪称音乐之都呢?
2、教师巡视。
3、归纳梳理,引导交流。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初品“摇篮”。
?? ②再品“摇篮”。
???(补充文字资料,感受音乐大师的魅力。(欣赏完)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③深入解读“摇篮”。
??? 300多年前,这些乐坛大师就在维也纳以他们才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音乐,一代又一代,滋养着生活在维也纳的人们,也推动了世界的音乐的发展。“摇篮”,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却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维也纳音乐历史的厚重。
???④适度拓展。
???“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多少年过去了,这些乐谱和手迹依然充满着无穷的魅力。维也纳的人们,他们保留着这些音乐大师的乐谱和手迹,也保留着????????????????????????????????????????????????
??? (板书:历史——大师云集)
???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③深入思考:音乐是无形的,怎么又会装扮呢?
??? 引导学生关注“到处”“许多”“多”“就连”“也”等字眼,借此感受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 ④欣赏文中提及的相关图片。(补充直观图片,点出课文插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 ⑤是啊,“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能通过你的朗读,来给大家介绍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吗?
??? 小结:这么多的音乐装饰,所以作曲家勃拉姆斯曾感慨地说:“到维也纳一定要小心,不然会踩着地上的音符的”。
??? (板书:城市——音乐装饰)
???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 ①读一座城市,更要读这里的人。维也纳生活的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
②阅读这一段,你会特别关注那些字眼?
??? 引导学生抓住“随时”“还”“许多”“尤其”“总要”“惯例”等词语,感受维也纳的人民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 ③点拨??? “掺和”本是“掺杂、混合”的意思,联系这一句,这一段,你觉得掺和的含义是什么?
④拓展说话练习。
??
??? 小结:正像一句话说的,仿佛在维也纳的人,都从空气中获得了音乐节奏感似的。你无法想象,没有音乐,维也纳人如何生活。
??? (板书:生活——离不开音乐)
(4)学习五到七自然段。
??? 过渡:课文二、三、四个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维也纳堪称音乐之都的理由,再看看五到七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①写了什么?
??? (板书:建筑——两大音乐圣殿)
??? ②结合课题,你最想问些什么问题?
??? 引导:选择两处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建筑来写,这是对音乐之都最直接的展示,但作者却将它放在最后,这是为什么?
??? ③存疑探究。
???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想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下节课,若还有机会,和大家细致交流阅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的体会。
四、迁移,内化阅读收获 5’
1、仿写迁移。
??? 我们的音乐之旅到这儿相信大家收获颇丰,都说“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们做个练习,看看大家能否把今天的所学也用一用。维也纳集中展现了独特的音乐个性,咱们昔阳也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城市,假如请你选择昔阳的一种独特的个性来写,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3、师生交流。
学生看图猜国家。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文中标拼音,含生字的词语画出来,看是否理解,不理解的做标注。
2、学生读文。
学生谈音乐之都维也纳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静读。
学生对“摇篮”一词初步的理解。
阅读完文字资料,此刻你想说什么?
深入解读“摇篮”。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重点品读两个“装饰”。(第一个“装饰”“装扮”的意思,第二个“装饰”“装饰品”的意思。)
⑤感情朗读。
(练读,指名读,抓住“到处”“许多”“多”“就连”“也”等字眼指导朗读。)
①用当————的时候,人们————。理解维也纳生活的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②学生说自己关注的字眼。
③朗读,重点品读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④说话练习:有了音乐,维也纳人的生活变增添了无数快乐。如果,你也生活在维也纳,你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做与音乐相关的什么事呢?
⑤情境诵读。
???
学生浏览课文五到七自然段,思考重点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
①写了什么?
结合课题,你最想问些什么问题?
交流自己搜集的维也纳资料。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初读了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我们先学课文二至四自然段,请大家先用心默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把这三段中最能体现维也纳这个城市音乐个性的句子用“???? ”线画出来,词语用“△”标出来,并且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是啊,一座城市,有这么悠久辉煌的音乐史,有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当然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让我们一起在贝多芬的乐曲旋律中走进维也纳人的音乐生活吧!(配乐齐读)
引导:说到音乐之都维也纳,不得不提星罗棋布的歌剧院和音乐厅。尤其是“国家歌剧院”与“音乐之友协会大厦”也就是“金色大厅”,更是维也纳乃至全世界的两大音乐圣殿。
教学环节
五、拓展,实现自主发展
??? 过渡:维也纳人会在会前会后要演奏阅读,为了表示对大家今天学习的奖励,课后给大家献上一首乐曲,(播放海顿《小夜曲》)同时,还要给大家送上一把小提琴哦!(把板书圈画成小提琴的造型)
作业布置:
1、细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查阅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及图片等资料。
2、掌握生字及其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好的句段。
3、进一步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完成习作《 ??? 昔阳》。
2、学生以“ ?? 昔阳”展开思考。在练习纸上写上自己想到的素材,写好后进行简单的排序。
板书设计
15 音乐之都维也
??????????????????????历史——大师云集 ?????
?????? ??城市——音乐装饰???????
生活——离不开音乐
??????????????????????建筑——两大音乐圣殿??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