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木兰诗
哈尔滨市第107中学 于春波
Ⅰ课课达标我能行
一、积累·识记
⒈给加点词注音。
可汗( ) 骏马( ) 鞍鞯( ) 溅溅( )
燕山( ) 胡骑( ) 啾啾( ) 霍霍( )
⒉根据拼音填汉字。
机_____(zhù) _____(pèi)头 机_____(zhù) 金_____(tuò)
赏_____(cì) 红_____(zhuāng) _____(bàng)地 云_____(bìn)
⒊选出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围棋大师常昊先生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应接不暇。
B.2003年初春那段时间,防止“非典”成为了当时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C.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救灾物资络绎不绝地运到灾区,灾民们终于有了欢声笑语。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学校致力于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可谓到了处心积虑的地步。
⒋选出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⒌下列运用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
A.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B.<<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 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
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 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 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⒍《木兰诗》选自 (朝代) 编的《 》,这是 (朝代)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⒎按原文填空。
⑴ ,惟闻女叹息。
⑵旦辞黄河去, 。
⑶ ,关山度若飞。
⑷可汗问所欲, 。
⑸文中使用互文手法写出战争惨烈的诗句是 , 。
二、语言运用
⒈说出漫画的含义
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歌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⒊请用“树挂”、“冰雪节”、“太极拳”连成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
三、课外双基
⒈4、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彝陵之战 D哓亭之战
⒉“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道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Ⅱ阅读拓展我参与
一、课内阅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度: 朔: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概括选文内容。
4.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
平分生命
男孩子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妹妹唯一的亲人。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血液太贵,男孩子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医生忙完后,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医生正想笑孩子的无知,但转念又被孩子的勇敢震撼了:这个10岁的小男孩,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为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孩子,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了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抬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我就把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这不是孩子无知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当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的疼痛时,男孩为什么犹豫?最终他为什么答应为妹妹输血?
答:
2.抽血时,男孩一声不响,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这表现了男孩怎样的心理?
答:
3.医生的手渗出了汗的原因是:
4.文章末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5.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答:
永远的遗憾
我们家只有一个妹妹。她小,倒数第二,其余四个都是男孩。父亲已年过半百,母亲则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在我们那还未富裕起来的小山村,我们家属贫困之列。
我们兄妹5个,都是读书勤奋的学生。而我们贫困的家庭,的确是无法支撑5个人的学习费用!妹妹仅仅读到小学四年级,就停学了。她默默地离开了学校,在家里帮父母干活,而让4个男孩继续读下去。妹妹几乎成了家庭的支柱。她12岁开始进山打柴。每次能挑回五六十斤干柴,当地的价钱是一元。然而靠的就是这一元钱,换回我们全家的油盐,还有我们兄弟读书的费用。终于,大哥考上大学了。一年之后,二哥又将踏入高等院校的大门。
我也读高中了。我是班上家庭最贫困的学生之一,经常吃不饱饭,更不用说吃什么菜了。有时饿得实在不好受时,就花两分钱,去水房打一碗开水,泡着粗粮拼命咽下去。在那些日子里,我唯一盼望的,是在校门口那条泥泞路上,见到妹妹的身影。
县城的中学,离家一百多里。为了节省车费,妹妹每次来送米、送菜、送钱给我,都是走着来又走着回去。而每次交到我手上的,总是沾着她温热的汗水的米,几罐子自腌的咸菜,还有皱巴巴的钞票;有时是5毛,有时是1元。从来没有过两元的,可是对于我来说,这是多少血汗的积累!
在县城的高中,我读了3年。妹妹就这样给我送了3年!每次,她总是在大门口站着,把东西交给我,重重地吁口气,向教室、操场的方向茫然地看上几眼,又默默地转身走上回程路。我知道妹妹也想读书,可我们家,实在是穷,实在是没办法啊!
有一次,妹妹来送米时告诉我,村里好些女孩子都到城里去了。有的去做工,有的去给人家当保姆。“你记得我们的邻居阿兰吗?哥,她也到县城去了。才两个月,回家一趟,穿了几件新衣,是主人家给的,还给衣服,还给钱,说给我介绍一家,也去当保姆。哥……”
我明白了妹妹的意思。可是,她一走,家里的活谁干?父母又由谁来照顾?还有读小学的弟弟又由谁来关照?
妹妹默默地低下了头。“哥,我知道……”她又朝来路默默地走去。看着她瘦小的身影,我当时心头一阵辛酸,妹妹,你是我们全家的支柱啊!
农闲时,我们放假回到家,妹妹却早一天出去了。她是和村里的一群汉子和身强力壮的妇女结伴而去的。她留下话说,哥哥们读书都要钱,这段时间田里家里活不多,我们兄弟都干得了;她要和大人们一道去卖苦力,好挣些钱,给哥哥读书、帮补家用……
我们这些当哥哥的,听了都默默无语。我们拼命做她留下的活,恨不得一天把一年的活儿全干了,更恨不得一天把几年的书全念完!
妹妹随着大人们勇敢地“闯荡四方”,连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哥哥听了也大为惊讶:她为了卖苦力,竟到过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挖土方、栽树、割麦、割稻,她都干过。妹妹曾用她那歪歪扭扭、错漏甚多的字体,给我写过一封信。说他这次给我的钱不多,是因为给那个林场老板干活前没讲好条件,结账时,吃亏了:干了3个月的活,栽树、挖土、除草什么都干,到头来每天只有7毛钱!她的吃、住用去了一些,现在只有15元了,全寄给我……她嘱咐我一定要读好书,一定啊!读了书不会再轻易受骗,读了书不用那么凄凉地远出卖苦力……
当我收到那几乎每一分浸透着汗水与辛酸的15元钱,又把它给弟弟和哥哥时,我真想捂着脸号啕大哭一场,我们的妹妹啊!
穿上庄严整齐的军装,我走进了大学。我这个高大男子汉,却禁不住泪水一行行滚落------我想起了妹妹。
1、自己的话概括妹妹为了维持贫困的家庭生活,让哥哥们读书的几件事?
2、文题中“永远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妹妹每次把东西交给我时,要向教室、操场的方向看上几眼?画线词句分别表达了妹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4、“妹妹就这样给我送了3年”中的“这样”指代什么内容?
5、如何理解“我们这些当哥哥的,听了都默默无语------更恨不得一天把几年的书全念完”这段话?
6、读了这篇文章妹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Ⅲ创新探究
一、综合实践。
花木兰被称为帼国英雄,你还知道哪些帼国英雄?请写出她们的名字及事迹。
二、木兰回家后,梳妆打扮后伙伴们都“惊忙”了,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伙伴们的心理,以《木兰回家后》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Ⅰ一、⒈hán jùn jiān jiān yān jì jiū huò⒉杼 辔 戎 柝 赐 妆 傍 鬓⒊B⒋B⒌B⒍略⒎⑴~⑷略⑸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二、⒈①习惯于束缚的人没有创新意识②过多的束缚使人失去个性③墨守成规只能止步不前④家庭教育不能束缚孩子的发展(任意一点均可)⒉批评家是个傻瓜。⒊略⒋三、⒈A⒉《红楼梦》Ⅱ一、1.过;北方2.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千百次的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3.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4.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二、㈠1.他认为抽血会失去生命,所以开始犹豫。后来为妹妹输血,因为他是妹妹惟一的亲人,他觉得有责任照顾好妹妹,即使是用生命做代价。 2.男孩意在安慰妹妹,不要害怕,病很快就会好的。 3.小男孩的精神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 4.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5.(略)㈡1、5件事:(1)12岁打柴,换回油盐及兄弟读书的费用。(2)走一百多里到县城,给哥哥送米、菜、钱。(3)为了支持家,帮助哥哥读书,自己想读书,不能;想进城做工,也不能。(4)农闲时,和村民闯荡四方。(5)给哥哥写信,嘱咐要好好读书,以免受骗。2、"永远的遗憾"指的是哥哥为没有尽到兄长的职责而遗憾;也遗憾妹妹本来应上学,然而却牺牲了自己,却照顾家,帮助哥哥念书,付出了巨大代价。3、妹妹渴望读书,也想上学。"重重地吁口气"表现了妹妹如释重负,完成了任务;"茫然地",表明妹妹心里也想念书,但生活不允许,不得不放弃希望。"默默地",妹妹的寡言、厚重、善良全都在不言之中,出于不可能上学,无言地离去。4、一百多里路程,每次都是走着来又走着回去。5、写出哥哥们沉重的心情,觉得哥哥应照顾、养护妹妹,可是却要妹妹为他们付出青春的代价,付出血汗,内心的负疚与遗憾交织在一起。6、写出人物特点即可。Ⅲ一、略二、略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木兰诗》教学设计
(闵集中学 董德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二)、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学生自学课文,相互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
1、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停顿及节奏。
2、生齐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3、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学生4人小组开展探究,老师出题检验)
4、比比看,你会了吗
(1)字词注音及解释
机抒: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pèi(缰绳 ) 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 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著我旧时裳:zhuó(穿)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朔气:Shuò(北方) 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户:门 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 昨夜见军帖 帖:文告
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阿爷无大儿 阿爷: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 为:为了 市:买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溅溅:水流声
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木兰不用尚书郎 用:做
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扶将:扶持 著我旧时裳 著:穿
当窗理云鬓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 走:跑
(3)、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理解句式,认识互文修辞手法。(按组每组回答一句,看谁最准确)
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勇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4)、解释句子含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三、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
1、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老师归纳理清故事情节,大屏幕上显示: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辨,隐喻作结
2、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
第一部分(1、2、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课文内容; 分析木兰形象;揣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与学互动过程:(接上节课的步骤)
四、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可师生间相互提问,互相解答。
(一)、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故事的开始怎样引出木兰停机叹息,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结构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
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读出了什么?从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是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作者这样写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表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二)、分析第二部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从中又想象到什么?
既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又过渡到下文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你从中又读出了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出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表现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三)、分析第三部分
1从“木兰朝见天子,辞官还乡”这一部分中你又读出了什么?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谈谈你对木兰辞官还乡的看法?
我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读出了天子为木兰记功多、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想封她为高官;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第二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木兰回到家园”这一层又写了几层意思,是做具体分析?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3)“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五、教师点拨,学生分析木兰的形象。
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木兰,相传姓花,花木兰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奋织布的普通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竟自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从这一壮举中,可以看出木兰深明大义,既体贴父母的困难,又考虑到国家的需要。买了“骏马”“长鞭”,经历黄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归来后,木兰不但不贪功图赏,而且鄙弃功名利禄,这种气概是何等的磊落轩昂。在爹娘姊弟的热烈欢迎的欢愉气氛中,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理云鬓”“帖花黄”,一旦恢复女儿装时,同行的伙伴才惊讶的认出这个十年征战,功勋卓著的“壮士”,竟是一个“女郎”。这个喜剧性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无不烘托出纯朴、天真、活泼、机智的女子形象来。这个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巾帼英雄。(课间显示下列板书)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六、品读鉴赏,把握特色。
1、本文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使举例说明。
(顶针、对偶、排比、互文、等,举例略)
2、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归纳:详写第2、第3、第4、第6段,即对木兰的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这是因为作者紧扣住“木兰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详略的。凡有助于突出这一特征,更好的表现主题的,则铺写不厌其烦,反之则惜墨如金。如对历时十年的战斗生涯(第4段),仅有“万里赴戎机”以下六句,还有出征前的准备(第3段开头四句)也写得比较简略,详略搭配得当,正是为塑造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服务的,为全诗主题服务的,也是这首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课外延伸,背诵全诗。
1、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
2、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3、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4、学生当堂背诵全诗,看谁背得快。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木兰诗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全诗。
3、初步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
4、了解对偶、排比、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5、理解这首诗详略得当,描写细腻传神,形象塑造真实感人的写作特点。
6、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木兰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7、了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课文学习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诗节的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溅溅 燕山 胡骑 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赏赐 阿姊 红妆 霍霍 云鬓
著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 双兔傍地走 铠甲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可汗大点兵 可汗: 旦辞爷娘去 去: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
赏赐百千强 强: 著我旧时裳 著:
出门看火伴 火 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
4、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字,并指出其含义。
昨夜见军帖 帖: 愿为市鞍马 市:
对镜帖花黄 帖: 东市买骏马 市:
5、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6、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认真阅读全诗,把它分为四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 小节):
第二部分(第 小节):
第三部分(第 小节):
第四部分(第 小节):
2、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如课文里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即是“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请从课文中再找几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它们进行解释。
4、对下面这组排比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A、“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写出了爷娘不顾年老体衰,到城外去迎接女儿的情景。
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写出了姐姐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才能去见妹妹,以免妹妹笑话自己丑的心理。
C、“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出了小弟赶着杀猪宰羊,慰问得胜归来的姐姐忙碌景象。
D、这组排比句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写出了家中的欢乐气氛。
5、这首诗中有两个句子,后来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形容事情的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请写出这两句诗和这个四字成语。
诗句:
成语:
6、《木兰诗》属于:( )(多项选择)
A、新诗 B、旧诗 C、文人创作诗
D、民歌 E、叙事诗 F、抒情诗
7、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
2、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心理活动和回家后家人的迎接,以及木兰的行为描写等写得详细;关山飞渡、、百战建功等写得简略。这样写,突出了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她的英雄性格,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从剪裁上上说,当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安排巧妙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4、B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迷离 6、BDE
市
帖第10课 《木兰诗》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全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朴实、不慕名利、热爱亲人、报效祖国的特点。全诗线索分明,详略得当,第1、2节写停机叹息、代父从军;第3节写准备行装,出征边关;第4节写十年征战、胜利归来;第5、6、7节写凯旋受赏,亲人团聚。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富有现场感;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拢全诗,令人回味。文中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点染其中,使这首民歌具有浓浓的“书卷味”,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学习本文首先要会读会写“杼、鞍鞯、辔、勋、溅溅”等生字,能流利地背诵全诗,其次能在疏通文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故事的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再次要结合诗句对诗文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故事的情节,了解和掌握诗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典题例析]
例题:细读下面这段文字,看看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一一列举出来,并简析其作用。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解析:此题考修辞手法及作用。“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采用排比的手法,渲染全家喜迎木兰归家的欢乐气氛。“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采用排比的手法,写木兰归家后高兴愉快的心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采用对偶、互文、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富有表现力。
参考答案:略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hí( ) bàng 地走( ) 阿zǐ(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当户织( ) 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 赏赐百千强( )
当户理红妆( )(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雌雄
三.填空。
1.《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2.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3.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四.简答。
1.对《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的声音,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织机声,有人认为是叹息声,有人认为是虫鸣声。你认为是哪种声音?请写出理由。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句中的“东”“南”“西”“北”是实指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有人说,木兰“男扮女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述理由。
4.你喜欢诗中的花木兰吗?为什么?请简述理由。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概括地写出了木兰驰聘沙场的矫健身姿。请你展开联想,用简短的文字具体描写出木兰驰聘沙场的动作、神态、表情等。
五.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1.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训练二
(一)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指出“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的句式类型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二)
阅读下面古代诗文,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A)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儿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级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B)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1.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一句,填入方格中。
2.《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3.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探索时空】
[热点话题]
2001年年中的美国《时装》杂志上刊登了赵微的几幅照片,其中一幅是赵微身穿一件与日本军国国旗的图案非常相似的时装,于是,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一极具爆炸性的新闻,人们群情激愤,有人说赵薇这么做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是不爱国的表现,有人说吃饭穿衣是日常小事,不要把什么事都无限地上钢上线。对于赵薇的“日本军国国旗服装”事件,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第二单元的学习大胆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
第十课
训练一
一. zhù jiān jì tuò xūn cì 鬓 辔 朔 雌 傍 姊
二. 对着 思念 希望 买 有余 对着 梳理 穿 怎么 辨别
三.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 2、“将军……壮士……”,对偶、互文 3、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四. 1、不是,是“虚指”。这是采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描述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急情况。实指便解释不通了。 2、 略 3、 不,这个说法欠妥当。在“木兰无长兄,阿爷无大儿”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4、略 5、 略
五、略
训练二
(一)1、D
2、háng shuò
3、 因为 因而(所以)
4、判断句 5、C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二)1、“旦辞黄河去”“旦辞爷娘去”。
2、《木兰诗》的“夜色”与下文“不闻”“但闻”的内容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与文中“吏捉人” “吏之怒” “妇之苦”的情状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意思对即可)。
3、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木兰诗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汗( )( ) 鞍鞯( )( ) 辔头( ) 戎机( ) 朔气( ) 金柝( ) 傍地走( ) 胡骑( ) 燕山( )
2、《木兰诗》选自 ,是 时期北方的民歌。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万里赴戎机 不闻机杼声
选出4~5题对诗句理解正确的项: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A、描写征途遥远而辛苦,表现出不畏劳苦,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B、描写征途艰辛,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决心。
C、描写不断频繁征战,表现出不畏艰险,英勇杀敌的豪情。
D、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A、形容北方苦寒,形象地说明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来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每天每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袭击,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性格。
6、没有作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8、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和 。
第二部分:
(一)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11.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1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13.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二)
木兰
木兰,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来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16.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17.“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18.文中“ ”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
19、选文中画线句子在《木兰诗》中是用哪些诗句表达的?
《木兰诗》答案
1、略 2、《乐府诗集》;南北朝 3、带兵的人;搀扶;买;集市;军机军事;织布机 4、D 5、A 6、C 7、夸张;对偶;排比;对偶 8、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9、A 10.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1.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2.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3.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意近即可) 14、D 15、略 16、因为;因而(所以) 17、B 18、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来必不可为。 19、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0.木兰诗
南流中学 刘兰杰
【积累·感知】
一.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骑( )____汗( )____卷( )____燕(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二.多义字辨析
市: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将: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帖: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机:不闻机杼声
万里赴戎机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____ 戎( )____ 傍( )____
折( )____ 戍( )____ 滂( )____
柝( )____ 戊( )____ 榜( )____
析( )____ 戌( )____ 谤( )____
四.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昨夜见军帖______
3.旦辞爷娘去______
4.万里赴戎机______
5.朔气传军柝______
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
7.出郭相扶将______
8.出门看火伴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
2.填出相应的动词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5.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6.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八十始得归:
②采葵持作羹:
③兔从狗窦入:
④不知贻阿谁: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10.木兰诗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1.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东……西……南……北……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六.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 2.①扶将 ②理 ③磨 ④开 坐 脱 着 理 帖 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 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5.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6.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七.1.言之有理即可。要点: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2.要点: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八.1.①才 ②菜汤 ③洞 ④给 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 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木兰诗》
第一部分:
1.《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可汗( )( ) 燕山( ) 胡骑( ) 辔头( )
3.按要求填写:(4分)
⑴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
⑵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⑶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
⑷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两个句子是 。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
⑵万里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十二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山度若飞(度: )
5.指出下列叠音词指代的声音:(4分)
⑴唧唧复唧唧( )⑵流水鸣溅溅( )
⑶胡骑鸣啾啾( )⑷磨刀霍霍向猪羊( )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分)
7.从文中找出排比句和对偶句各一组:(4分)
排比句:
对偶句:
8.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准确( )(3分)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9.译句:(4分)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4分)
11.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4分)
1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6分)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13.对诗的开头四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几句诗用“不闻……惟闻……”相对比的句子,写木兰在织布时不自觉地停下了工作,发出了叹息声,表现了木兰愁闷之深。
B、“唧唧”是叹息的声音。“唧唧复唧唧”表现木兰在连续地叹息。诗歌一开始这样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
C、诗的开头反复表现木兰的愁闷心情,表现木兰面对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她最终下定决心替父从军,更有利于塑造巾帼英雄的形象。
D、“木兰当户织”一句,通过木兰织布选择的地点表现她心情的郁闷,她正是借对着门织布来观赏外面的景象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第二部分: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4分)
15.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了 。(4分)
16.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4分)
17.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18.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5分)
19.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4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0.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5分)
21.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5分)
2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5分)
23.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5分)
《木兰诗》答案
1.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 2.略 3.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⑶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记功⑸穿⑹度过,过 5.依次是:叹息声、流水的声音、马叫声、磨刀的声音 6.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后一问意近即可) 7.略 8.A 9.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⑵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⑶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⑷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10.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11.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12.略 13.D 14.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 15.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6.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17.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18.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点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 19.A 20.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1.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22.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23.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