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高三地理
考情分析
题目 命题素材 考查角度
全国1卷6-8题(12分) 单侧河流断面(河流阶地)演化过程 解释成因、预测变化
全国1卷37题(22分) 乌裕尔河(扎龙湿地) 解释成因、预测变化
全国2卷9-11题(12分) 汾川河流域流量变化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2卷37题(12分) 美国“龙卷风”形成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3卷6-8题(12分) 贝加尔湖湖水深度的变化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3卷37题(24分) T时刻亚洲海平面气压分布图(锋面气旋) 解释成因、预测变化
2018年“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
一
考情分析
题目 命题素材 考查角度
全国1卷9-11题(12分) 小北干流河道的演化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1卷37题(22分) 里海的演化过程 解释成因、预测变化
全国2卷6-8题(12分) 积云的形成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2卷9-11题(12分) 霍林河流域地表营力演化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3卷6-8题(12分) 西伯利亚随着气候变暖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3卷37题(22分) 美国西部内陆高山河流断面深度变化及淤积过程 解释成因
2019年“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
一
考情分析
题目 命题素材 考查角度
全国1卷7-8题(8分) 人工岛地下淡水的变化过程 解释成因、预测变化
全国1卷9-11题(12分) 长白山岳桦林带林线结实线的变化过程 解释成因、预测变化
全国1卷37题(24分) 玄武岩台地、平顶山、尖顶山 解释成因
全国2卷6-8题(12分) 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时间变化 解释成因
全国2卷37题(24分) 金沙江金矿出露 解释成因
全国3卷7-8题(8分) 地质剖面图形成演化过程 解释成因、推测变化
全国3卷37题(24分) 毛乌素沙地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过程 解释成因
2020年“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
一
考情分析
题目 命题素材 考查角度
全国甲卷9-11题(12分) 珊瑚礁形成及发育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甲卷37题(24分) 祁连山西段山坡物质形成与迁移过程 解释成因
全国乙卷37题(24分) 圩田形成过程与变化 解释成因
2021年“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
一
考情分析
“地理过程与变化”问题是近年高考地理中重点考查内容,重点突出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观察、规律概况与趋势预测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运用的考查。
地球运动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过程
天气变化过程
地质循环过程
地貌演化过程
水循环过程
环境变化过程
自然地理过程类
一
思维建模
类型 呈现的标志性特征 实例
循环过程 初始位置→系列运动环节→返回原来位置 水循环、大气环流
演变过程 初始状态→系列新旧变化→新的状态 岩石物理风化过程、湖泊演变过程
波动过程 地理事物数量在一定时间持续变化的过程(极值) 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
扩散过程 扩散中心——扩散路径 污染物扩散、地震波的传播
循环过程
演变过程
二
思维建模
思维建模:
要在头脑中准确的回现整个地理事物形成或变化的环节、阶段、过程、建立逻辑联系,并用地理语言准确表述出来。
具体的答题思路为:
首先认清地理事物,判断起点到终点经过哪些重要核心环节,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次序逐一描述出来。
二
【合作探究1】石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合作探究2】黄土高原的三种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合作探究3】“曲峡”(嵌入式蛇曲)形成的地理过程
【阅读相关资料】
组内合作探究以下内容,并派代表进行总结。
情境创设
三
1
2
3
石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黄土高原的三种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曲峡”(嵌入式蛇曲)
【合作探究1】分析石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形成过程:
海洋沉积环境
地壳抬升
流水侵蚀(溶蚀)
喀斯特地貌
情境创设
三
【合作探究2】分析黄土高原的三种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1)分别说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甲
乙
丙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情境创设
三
地质过程
微地貌形态和字面含义
——识别微地貌类型
微地貌的变化(越来越破碎)
——推测时序:甲、乙、丙
黄土高原和微地貌的变化
——推测地质作用:流水侵蚀和搬运
对比微地貌的形态变化
——推测地质作用的微观变化和结果
黄土高原→黄土塬:流水侵蚀,沟壑形成,高原变碎,但塬面平坦开阔。
黄土塬→黄土墚:条带状,流水持续侵蚀,沟谷加宽加深增多,更破碎。
黄土墚→黄土峁:条带状变成孤立山丘状,顶部变小,横向切割,更破碎。
演变过程:
黄土高原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流水侵蚀
持续侵蚀搬运
加宽加深增多
横向切割
(侵蚀)
黄土高原,颠覆了想象,如今已经长满了大片森林
中国黄土高原和大西北地区正在由“黄”变“绿”
【2020年卷1】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式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图解真题】P64页
黄土高原地貌形成过程与真题案例对比
形成的先后次序:
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逆向思维
【合作探究3】“曲峡”(嵌入式蛇曲)形成的地理过程
阶段一:曲流(河曲)的形成过程
情境创设
三
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
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
侧蚀作用明显加强
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
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合作探究3】“曲峡”(嵌入式蛇曲)形成的地理过程
阶段二:“曲峡”的形成过程
地壳抬升
河流的下切作用增强
但保留和继承了曲流的形态
逐渐演变成“曲峡”
情境创设
三
【2021湖南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图8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图9示意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6分)
真题演练
四
真实情境下的高考题
(1)流速变化: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变化过程:(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加快,长江加剧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长江河道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使此段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
真题演练
四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汊型河道的过程。(6分)
平分水色
枯水期
南强北弱
丰水期
北强南弱
(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4分)
【答案】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
真题演练
四
北河道(凸岸)
南河道(凹岸)
自然地理类试题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地理过程的分析与描述利用自然地理原理既要按照时间或者空间的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等用地理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又要不遗漏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缺中间某环节)或a→b→d或b→c→d(缺头)或a→b→c(少尾)。
归纳总结
五
运用整体性原理,注意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逻辑思维的连贯性。
图文、图图转化,想象时空演变的动态过程。
归纳总结
五
高三地理
谢谢,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