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06: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易卜生
玩 偶 之 家
魅力作家
“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1828年3月20日出生于挪威南部希恩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
16岁入药材店当学徒,22岁去首都奥斯陆参加社会主义者领导的工人运动并从事写作。曾长期担任剧院编导,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战争爆发后长期侨居罗马等地。
成就:是挪威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作品:易卜生自1850年写了第一部剧本《凯替来恩》起至1899年出版最后一部剧本《当我们死而复醒时》为止,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发表了25部剧本,有诗剧、悲剧、喜剧、历史剧和问题剧等。他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经典觅珠】
1.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
2.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4.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5.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
《玩偶之家》,作于1879年,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剧情概览
主要人物关系图
节选内容——第三幕
时间:圣诞节第二天
主要情节:
海尔茂表面上也很爱娜拉,装出一副愿意为妻子牺牲一切的模样,然而当他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得知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时,便暴跳如雷,辱骂娜拉“犯罪”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却丝毫不考虑娜拉那样做正是为了给他治病,不得已而为之的。
克洛克斯泰在旧日情人林丹太太的劝告下,为了自己的生计,把那签了字的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当海尔茂看到这第二封信时又化悲为喜,快活的叫起来,“没事了,我没事了!”
冷酷的现实教育了娜拉,使她看透了海尔茂自私卑劣虚伪的灵魂,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她跟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最终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
①戏刷场景高度集中。将戏剧场景高度集中于海尔茂和娜拉的家中,有利于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现.(三一律)
②运用“突转”的手法。第一次“突转”是借据事件暴露,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暴露无遗。第二次“突转”是收回借据,灾祸解除后,海尔茂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保持原有的家庭地位,维护原有的男权主义。两次“突转”深化了戏剧的悲剧主题.(三要素)
艺术特点
【活动一】抓冲突,析人物
节选部分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是娜拉和海尔茂,试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1)娜拉
①美丽可爱,优雅迷人。从海尔茂的口中,我们知道娜拉有滑溜的肩膀、娇嫩的脖子、轻巧活泼的身段;海尔茂口口声声称娜拉为“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小鸽子”“迷人的小东西”等。由此可知,娜拉是一位美丽可爱、优雅迷人的女子。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的询问委婉含蓄,不忍心直接发问,用“下次化装跳舞会咱们俩应该打扮成什么”“祝你安眠”等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她对海尔茂说的“想着快死的朋友,你还有心肠陪我 ”这句话,也流露出对阮克将死的同情与伤感。
③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她主观地把她与海尔茂的爱情想象成这种理想的实现。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④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丈夫眼中的“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对当时的法律、宗教等产生质疑,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告别过去,追求新的生活。
(2)海尔茂
①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海尔茂表面上很爱自己的妻子,叫她“小鸟儿”“小宝贝儿”等,但他从来没把妻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不允许她有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娜拉借款的事情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他就对娜拉破口大骂,百般侮辱,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陋嘴脸。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在爱情中,海尔茂是自私的,娜拉可以为他去死,他却不愿意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对于朋友,他也是极端虚伪和冷酷的。送别妻子的同学林丹太太时,他表面上客客气气,转脸就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的样子;对于经常来往、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阮克大夫,海尔茂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竟然还想着男欢女爱的事,甚至说出“他的痛苦和寂寞比起咱们的幸福好像乌云衬托着太阳,苦乐格外分明”、阮克的死“对于咱们也未必不好”这样冷酷的话来。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借款事发前,他说“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全无平日的温情脉脉。收到柯洛克斯泰退回娜拉借据并表示歉意的信时,感到自己“没事了”,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自己的肩膀很宽,可以保护她,就像“保护一只从鹰爪子底下救出来的小鸽子一样”。在他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本质。
【活动】找原因,悟主题
娜拉出走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她在觉醒后与海尔茂算总账的这部分内容,分条归纳总结。
①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娜拉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并全身心投入。她一心爱着海尔茂,不为阮克对自己的痴情所动;她为了所爱的人业山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为了这份真爱,她“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已,她没有等到“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因此, 决定离开这个没有真爱的人和没有真爱的家。
②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平等的人来对待,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所以,夫妻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她决定离开家庭。
③娜拉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
八年里,娜拉“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闹”的“没出息”的人。
④娜拉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娜拉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但是她出走的时候却一个都没有带走。娜拉爱她的孩子,但文中海尔茂说“可是孩子不能再交在你手里。我不敢再把他们交给你”的话,让娜拉想到自己因为借钱的事而撒谎。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说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活动:剪辑剧本,倾情演绎
根据活动要求,海选节目展示时间为1-2分钟。
“致敬易卜生”校园戏剧节
排演《玩偶之家》
海尔茂 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一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
娜拉 我呢?
海尔茂 自然你也没事了,咱们俩都没事了。喔,娜拉,这三天你一定很难过。
娜拉 这三天我真不好过。
海尔茂 现在没事了,现在没事了!你为什么绷着脸不说话?喔,你以为我还没饶恕你。
娜拉,我赌咒,我已经饶恕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
娜拉 这倒是实话。
海尔茂 你只要一心一意依赖我,我会指点你,教导你。正因为你自己没办法,所以我
格外爱你,要不然我还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娜拉,我已经饶恕你了。我赌咒
不再埋怨你。
娜拉 谢谢你宽恕我。
(从右边走出去。砰地关上大门)
活动:改编剧本
改编1:把结局改成大团圆的结局。
【活动】找原因,悟主题
针对娜拉出走的结局,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的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对于鲁迅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
问题探究
那些“离家”的女角
祥林嫂1924
鲁侍萍1934
玛丝洛娃1899
……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娜 拉 1879
“我一个人闯出来,自从离开了家乡,不用亲戚朋友一点帮忙,走了就走走不了就死去。到了现在,你看我不是好好活着,我为什么不自负。”
——陈白露《日出》1936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子君《伤逝》1925
家庭婚姻生活
社会问题
女性悲歌
娜拉
祥林嫂
玛丝洛娃
鲁侍萍、繁漪
......
正经事——没有正正经经细谈谈过一件事。 爱——你们爱我只是拿我当消遣。
家庭生活——事情都由你安排。你爱什么我也爱什么,或者假装爱什么,像个要饭的叫化子,靠着给你耍把戏过日子,过去我以为快活,其实不快活。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是父亲的“玩偶女儿”
教育——你不配教育我怎样做个好老婆。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白己。
社会经验--我会努力去吸取。
神圣的责任:对丈夫对子女——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首先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
家庭的地位?颠扑不破的道理?信仰宗教?——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道德观念——我实在不明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社会——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
精神错乱了——我的脑子从来没象今天晚上这么清醒、这么有把握。
你不爱我?——你不是我理想中的那等人。
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正经事——没有正正经经细谈谈过一件事。 爱——你们爱我只是拿我当消遣。
家庭生活——事情都由你安排。你爱什么我也爱什么,或者假装爱什么,像个要饭的叫化子,靠着给你耍把戏过日子,过去我以为快活,其实不快活。我是你的“玩偶老婆”,是父亲的“玩偶女儿”
教育——你不配教育我怎样做个好老婆。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白己。
社会经验--我会努力去吸取。
神圣的责任:对丈夫对子女——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首先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自己脑子想一想,把事情的道理弄明白。
家庭的地位?颠扑不破的道理?信仰宗教?——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道德观念——我实在不明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社会——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
精神错乱了——我的脑子从来没象今天晚上这么清醒、这么有把握。
你不爱我?——你不是我理想中的那等人。
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千千万万的女人都为男人牺牲过名誉。
社会问题剧
活动:改编剧本
改编1:把结局改成大团圆的结局。
改编2:假如娜拉在现代……
改编3: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诺拉回来了……
文艺家的话其实还是社会的话,他不过感觉灵敏,早感到早说出来。
——鲁迅
经 典,越是贴近,越发现深刻。
重现经典并不比重构经典来得容易,我们固然赞赏敢于重构经典的勇气,我们更期盼能够重现经典进而超越经典的实力。 ——《当“出走”已成往事》
致 敬 经 典
【活动三】找原因,悟主题
针对娜拉出走的结局,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的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对于鲁迅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 而张桂梅校长“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更是引发了网络上关于”全职太太”的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问题探究
观点一:认同。
①从社会环境来看, 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挪威的女权运动虽然处于高涨阶段,但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因此,社会还不能为妇女提供充足的劳动就业机会,娜拉出走之后很可能难以及时得到足以养活自己的正常工作。戏剧中的林丹太太就是一个例子,她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不得不求助于并没有什么地位的娜拉,让娜拉央求海尔茂为她找工作。
②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从剧情来看,娜拉除了长得漂亮、跳舞跳得好之外,并没有什么特长,甚至操持家务的工作也是由佣人来做的。从人物性格来看,娜拉出走时不带走海尔茂的任何东西,即便在“手头不方便的时候”也不愿接受海尔茂的任何帮助,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性;从她对爱情的态度来看,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很难适应当时男权主义流行的社会。
③从娜拉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
爱她的阮克大夫即将离世;林丹太太虽然帮助娜拉解除了借款风波带来的危机,但她本身就是向娜拉求助的人;平时没有经济地位的娜拉,花钱都是跟海尔茂要,省下来的钱都用于还债。因此,从人脉关系和经济基础来看,出走后的娜拉甚至难以在社会上暂时立足。
④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道:“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意思是说中国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会有人付出血的代价。中国是这样,挪威也如此。我们丝毫不怀疑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然而,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娜拉为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男女平等、经济独立的出走,要么以失败告终后重新回到海尔茂的身边,要么沦为社会进步的牺牲品。
观点二:不认同。
①社会为娜拉出走以争取独立和人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因此,既然社会需要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公共的劳动”,就说明社会能够为女性提供正当、适合的工作机会。当时的挪威有一些女权运动活动家,应当也有一些女权运动的组织机构,这些人和机构能够为出走的娜拉提供必要的生存和工作方面的帮助。
②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
从剧情来看,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敢于质疑法律、宗教的勇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决定了她不会向困难屈服,有勇气战胜出走后的一些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她聪明而有头脑,有办法解决出走后面临的生存、工作等问题。同时,娜拉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不会再回到海尔茂身边做一个“玩偶”,更不可能堕落而走向肮脏的泥潭。
③娜拉周围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的榜样。
娜拉的同学林丹太太,就是一位典型的独立女性,她不受男性的庇护,愿意承担家庭经济来源:她为了帮助娜拉摆脱借款危机而大胆劝说柯洛克斯泰,并表示柯洛克斯泰失去工作后,她也愿意和他重建家庭。这表明,女性完全可以成为经济独立、有人格尊严的人。
林丹太太 你也得工作吗?
娜拉 是的,做点轻巧活计,像编织、绣花一类的事情。(说到这儿,口气变得随随
便便的)还得做点别的事。你是知道的,我们结婚的时候,托伐辞掉了政府机关的工
作。那时候他的位置并不高,升不上去,薪水又不多,当然只好想办法额外多挣几个
钱。我们结婚以后头一年,他拼命地工作,忙得要死。你知道,为了要多点收入,各
种各样的额外工作他都得做,起早熬夜地不休息。日子长了他支持不住,害起重病来
了。医生说他得到南边去疗养,病才好得了。
娜拉 你过来。(把林丹太太拉到沙发上,叫她坐在自己旁边)克里斯蒂娜,我也做
过一桩又得意又高兴的事情。我救过托伐的命。
林丹太太 做老婆的不得她丈夫的同意没法子借钱。
娜拉 (把头一扬)喔!要是做老婆的有点办事能力,会想办法──
——第一幕
背景回眸
资产阶级婚姻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根据他朋友劳拉的亲身经历写成。女主人公原型劳拉的经历与娜拉非常相似,她对丈夫基勒感情深厚,为了给丈夫治病,偷偷借债,到期还不上,伪造保人签字。事情暴露后,基勒暴跳如雷,责怪劳拉败坏了他的名誉,毁灭了他的前途。劳拉看到丈夫如此绝情,大出意外,精神受到打击,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基勒提出离婚,幸福家庭从此宣告完结。易卜生在以劳拉为原型创作《玩偶之家》时,融进了更深、更广的社会内容。剧本揭露了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从属地位,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而易卜生对戏剧结尾的情节处理,又使这种意义得到很大提高。
娜拉的爱情虽然破灭了,但她不脆弱,而是觉悟了出走。因此这个形象的塑造比起原型来更高、更集中、更具有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