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提优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提优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6 10:4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提优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成绩:
一、给下面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分)
学完了这些古诗词,我收获颇多,我知道了好雨也知时节,它会“当春乃(nái nǎi)发生”。领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shū sū)”的清爽,感受到了“客舍(shě shè)青青柳色新”的明丽,明白了江上渔者“出没(méi mò)风波里”的辛苦,了解到“钟山只隔数重(chóng zhòng)山”的遥远,体会到了“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中的思乡之情。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词名句中的解释及今文。(6分)
1.当春乃发生。 在诗句中的解释: 今义:
2.雨雪霏霏。 在诗句中的解释: 今义:
3.萧萧暮雨子规啼。在词句中的解释: 今义:
三、选择题。(填序号)(1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杨柳依依。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校园。
B.应怜屐齿印苍苔。 我不需要别人的怜悯。
C.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明时节,我们回家乡为故人扫菜。
D.送鲍浩然之浙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春夜喜雨》是一首( )。
A.七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词
3.下列诗词名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采薇(节选)》主要写了一位远征战士在回乡途中,抚今追昔,回想自已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表达了从军将士的思乡情怀。
B.《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精妙之处在于构思新巧、比喻别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一句把无情的山水化为有情,灵动不俗。
C.黄庭坚在《清平乐》中问黄鹂是否知道春天的踪迹,但“百啭无人能解”,无法知道黄鹂的意思,也就无从知晓春天的踪迹,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寂寞惆怅。
D.“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的“东”“西”都是名词用作状语,是“朝东”“向西”的意思。
5.快毕业了,我们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最终凝成一句诗送给老师。下列最可能被选中的诗句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刘方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列情境中,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转学去外地,刘方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老师的话语就像春雨一样,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刘方不禁说道:“老师的话,给我们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受。”
C.刘方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刘方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刘方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要加油啊!”
四、根据诗词内容填空。(20分)
1.《采薇(节选)》中,表现主人公在回家途中又累又饿的诗句是“ , ”2.“ , ”这两句诗用探出墙外的红杏渲染出满园的春色,现在我们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 。
3.古代诗人咏春的诗句很多,如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 ”都写到了春雨和春色;杜甫的《 》中,“ , ”歌颂了春雨下得及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 ”极赞春风的作用。
4.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和黄庭坚的《清平乐》都表达了词人 的情感,这两首词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句分别是“ , ”和“ , 。”
五、语言综合运用与实践。(6 分)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
1.下列句子中都缺少一个节日,请根据诗意,猜一猜应该填上什么传统节日,使诗词名句完整。(4分)
(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
(2)年年 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3)爱 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4)忆对 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2.请写出描写重阳节的两句诗,并指出诗句中涉及的节日风俗。(2分)
六、阅读宋词和短文,完成练习。(20分)
(一)浣溪沙(8分)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1分)
2.解释下列词句中的加点字词。(3分)
(1)寺临兰溪: (2)门前流水尚能西:
(3)休将白发唱黄鸡:
3.细读这首词,分别找出一个字来概括下列景物的特点。(2分)
(1)山下兰芽: (2)松间沙路:
4.最能体现出词人不服老的词句是“ 。”
(二) 《鸟鸣涧》赏析(12分)
①《乌鸣涧》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②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这一心静之境结合起来。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娴静。这份娴静,源自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有此之闲,诗人才会在深夜之中,在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情况下,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这不仅是因为“夜静”,更因为观景的人“心静”;不仅是因为春山的空寂,更因为观景的人心“空”。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用了下来。这深夜的万物沉寂便更令人心中宁静闲适,也才得以感受到桂花安然离枝落地。
③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衬托了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了出来,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曲”(《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的。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那片清曲绝俗的美妙画面之中。
1.读画“ ”的诗句,用“ ”画出文中对它的解释。(1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3分)
3.这篇赏析的写作思路是:开篇提出 ,然后分述前两句 的特点,后两句
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一个“ ”字,作为对整首诗的评价。(4分)
4.读第②自然段可知,作者认为《鸟鸣涧》中“人闲”的原因有( )(多选)。(4分)
A.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 B.山中空无一物,没有任何声音。
C.夜深人静,无所事事。 D.经历了“春山”白日的热闹之后,夜晚更觉内心安宁。
七、习作。(30分)
得以流传至令的古诗词都因其中的情感动人,每份情感又依靠词中的某些事或某些景得以表现。请在课本提供的十首要求诵读的古诗词中任选一首,可以化身为诗人叙写(或:想象)诗歌背后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旁观者记叙诗;记叙诗人的创作过程。
要求:写出创作的原因,尽量做到事、景、情交融。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古诗词诵读提优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nǎi sū shè mò chóng huán
二、1.使植物萌发、生长。 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
2.下雪。雨和雪。
3.形容雨声。形容马叫声或风声。
三、1.D 2.B 3.D 4.A 5.A 6.B
四、1.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2.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新生的事物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3.王维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
4.喜爱春天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五、1.(1)清明 (2)端午里 (3)元宵 (4)中秋
2.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风俗:登高、插茱萸。
六、(一) 1.谁道人生无再少
2.(1) 临近。(2)还能够。(3) 比喻时光流逝。
3.(1)短 (2)净
4.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1.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的。
2.示例:蝉声的聒噪显得树林更加静谧,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衬托得山中更加幽静。
3.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这一心静之境结合起来以动写静,衬托山里 的幽静与闲适 妙
4.A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