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10课 课题:《组歌》
主备人:王金山 复备人:李红伟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③能主动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文中生字词,还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理解课文内容,读出隐藏有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全部是散文诗。本文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组歌》中的两篇。这两首散文诗都采用拟人手法,其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两文的想像都是紧贴着事物的自然物理特征而展开的。语言优美、典雅、清新,其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东西方读者。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美丽的形象、意境;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和品味文章语言与特色;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知道的:学生能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课文的阅读不成问题。
2、学生想知道的: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象征手法的理解。如何把文章读的有滋味。
3、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4、学困生分析:掌握一些字词、把课文读熟,了解文中“雨”和“浪”的物象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品析文中意味深长你把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研讨点拨法 对比阅读法
本课时使用媒体教学。展示内容:作者简介,象征手法运用及理解,散文诗的特点等等,增加直观性。
创新支点:听录音,诵读展示。
教学媒体: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主要讲解:读《雨之歌》,进行散文语言的锤炼训练。
第二课时主要讲解:学习《浪之歌》,进行散文语言的锤炼训练。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读《雨之歌》,进行散文语言的锤炼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二、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 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丧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第一板块:我来想象雨
1.要求:
(1)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假设你就是雨,请你站在雨的角度写几个比喻句。
我是
(2)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假设你就是雨,想象雨的心情、行为,写几个拟人句。
我
第二板块:我来欣赏纪伯伦的“雨”
1.有表情地朗诵全文。
2.《雨之歌》中的触动了你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和自己刚才写的句子相比较,谈出异同,总结出散文诗语言的特点。
明确:丰富的联想想象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
句式的整齐与参差的配合
语言精练典雅
第三板块:我来模仿创作
1.大声朗诵全文,争取背诵尽可能多的句子,寻找语感。
2.以《 之歌》为题目,模仿《雨之歌》中的任意一段或者几段,写一段文字。要求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巧妙应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式要讲究整齐与参差的配合,语言尽可能地精练典雅。
3.大声朗诵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4.再一次大声朗诵《雨之歌》,感受散文诗语言的精美。
四、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教师提示: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课文节选的两首诗在翻译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诗在声音层面上不显得单调,很好地体现了纪伯伦极有个性的语言艺术。
请同学们边诵读边找出诗中的韵脚,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感。
学生朗读体会,教师以《浪之歌》为例点拨:《浪之歌》第一节:“人”“近”(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
学生自主找出《雨之歌》的韵脚。
3、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学生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有理就行。
4、学生通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5、学生诵读比赛“展我风采”
五、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第二 课 时
教学要点:学习《浪之歌》,进行散文语言的锤炼训练。
教学过程:
一、第一板块、动情诵读
要求学生至少选五处地方批注自己的感想和评价,并交流。
二、第二板块、润色课文
为《浪之歌》润色,使其语言更加精彩凝练。并在修改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纪伯伦创作这首散文诗的主旨。
三、第三板块、诵读体验
诵读经过修改的散文,进一步体会散文诗语言的四个特色。
四、学习课文
1.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2.理解海浪的形象。
1)、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的浪 的雨)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2)、那么你能说说“海浪”和“雨”到底具有怎样的形象?
明确:1、2题很简单,并答案并不一定。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拟 《浪之歌》——海浪 海岸的情人 炽
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热
杰 《雨之歌》——雨 滋润万物 深
作 “传情的信使” 情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我也写一段。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创新支点及体现:读前想象,读后模仿创作
布置作业
A、完成学检课内部分,字词常识写在作业本上。
B、基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熟读,进行仿写。
板书设计:
拟 《浪之歌》——海浪 海岸的情人 炽
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热
杰 《雨之歌》——雨 滋润万物 深
作 “传情的信使” 情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