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8.1 勾股定理
18.1 勾股定理
第18章 勾股定理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八年级数学下(HK)
教学课件
第1课时 勾股定理
方法1:补形法(把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补成各边都在网格线上的正方形):
方法2:分割法(把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分割成易求出面积的三角形和四边形):
a
b
b
c
a
b
c
a
证法1 让我们跟着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拼图,再用所拼的图形证明吧.
a
b
c
S大正方形=c2
S小正方形=(b-a)2
∵S大正方形=4·S三角形+S小正方形
赵爽弦图
b-a
证明:
“赵爽弦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它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因此,这个图案被选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的会徽.
证法2 毕达哥拉斯证法,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进行拼图,然后分析其面积关系后证明吧.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a2+b2+2ab=c2+2ab,
∴a2 +b2 =c2.
证明:
∵S大正方形=(a+b)2=a2+b2+2ab,
S大正方形=4S直角三角形+ S小正方形
=4× ab+c2
=c2+2ab,
a
a
b
b
c
c
∴a2 + b2 = c2.
证法3 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的“总统证法”.
如图,图中的三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求证:a2 + b2 = c2.
如图,过 A 点画一直线 AL 使其垂直于 DE, 并交 DE 于 L,交 BC 于 M.通过证明△BCF≌△BDA,利用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得到正方形ABFG与矩形BDLM等积,同理正方形ACKH与 矩形MLEC也等积,于是推得
欧几里得证明勾股定理
推荐书目
例1 如图,在Rt△ABC中, ∠C=90°.
(1)若a=b=5,求c;
(2)若a=1,c=2,求b.
解:
(1)据勾股定理得
(2)据勾股定理得
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C
A
B
(1)若a:b=1:2 ,c=5,求a;
(2)若b=15,∠A=30°,求a,c.
【变式题1】在Rt△ABC中, ∠C=90°.
解:
(1)设a=x,b=2x,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得
x2+(2x)2=52,
解得
(2)
因此设a=x,c=2x,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得
x2+152=(2x)2,
解得
已知一边和另两边关系求两边时,要运用方程思想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归纳
【变式题2】 在Rt△ABC中,AB=4,AC=3,求BC的长.
解:本题斜边不确定,需分类讨论:
当AB为斜边时,如图 ,
当BC为斜边时,如图 ,
4
3
A
C
B
4
3
C
A
B
图
图
当直角三角形中所给的两条边没有指明是斜边或直角边时,其中一较长边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进行分类讨论,否则容易丢解.
归纳
例2 已知∠ACB=90°,CD⊥AB,AC=3,BC=4.求CD的长.
解:由勾股定理可得
AB2=AC2+BC2=25,
∴ AB=5.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
∴ AC×BC= AB×CD.
∴ CD= .
A
D
B
C
3
4
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可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积,它常与勾股定理联合使用.
归纳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
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
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
C
练一练
2.在△ABC中,∠C=90°.
(1)若a=15,b=8,则c= .
(2)若c=13,b=12,则a= .
3.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是6和8,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_________.
17
5
28或100
练一练
练一练
4.如图,在△ABC中,AD⊥BC,∠B=45°,∠C=30°,AD=1,求△ABC的周长.
┑
4.如图,在△ABC中,AD⊥BC,∠B=45°,∠C=30°,AD=1,求△ABC的周长.
解:∵AD⊥BC,∴∠ADB=∠ADC=90°.
在Rt△ADB中,∵∠B+∠BAD=90°,∠B=45°,
∴∠B=∠BAD=45°,
∴BD=AD=1,∴AB= .
在Rt△ADC中,∵∠C=30°,
∴AC=2AD=2,
∴CD= ,∴BC=BD+CD=1+ ,
∴AB+AC+BC= .
┑
练一练
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