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40张PPT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40张PPT含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7 16: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目录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影响)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背景)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战背景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我们无意将任何人推入阴影,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
——德国外交部长标洛在议会的演说
依据以上内容,说明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现象: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呈倒挂现象
一战的背景 ----根本原因
材料一:
材料:“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
(1)材料中,德国要求的“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别的国家” 是指哪些国家?
(2)反映当时德国要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它对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地盘:殖民地 国家:英、法
政策:推行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政策。
影响:加剧了德国与英国、法国的矛盾,导致一战的爆发。
【课堂探究】
德皇:威廉二世
◎一战前欧洲地图(漫画)

贸易摩擦
突尼斯问题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积怨和北非殖民地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主要矛盾
哪些国家有矛盾?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变成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知识拓展】为什么英德矛盾会成为最主要矛盾?
1、英国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英国。德国是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具有强烈的侵略争霸的野心。德国从争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3、德英两个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围绕着殖民地、世界霸权产尖锐的矛盾。
知识补充: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即“光荣孤立”政策)
政策的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这种政策的核心就是,英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反对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者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政治上的独裁”。均势政策使英国的外交通过离强合弱、扶弱抑强、孤立、干涉等手段的交替应用,维持着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欧洲大陆均势,并成为这种均势的操纵者。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
主要原因:
(1)国家利益: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争夺和掌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
(2)国家实力:英国于17世纪较早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海上霸权;英国又是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4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处于“世界工场”的地位。
(3)客观条件:同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权是分不开的。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德、俄等国为争夺大陆霸权而进行的斗争从未停止,也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
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原因:A、必要性:①英德矛盾激化,德国咄咄逼人;②自身实力下降,力不从心,欲寻求盟友B、可能性:三国同盟威胁法俄
1879年


奥匈
1882年加入德奥集团


1892年
1904年
1907年









哪些国家可能结盟?
3.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一战的背景 ---- 直接原因
遇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
萨拉热窝事件
为了震慑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奥匈帝国决定于1914年6月28日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夫妇则是这次演习的总检察官。演习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在斯拉夫人眼中是赤裸裸的羞辱,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了暗杀小组。6月28日,当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接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开枪射杀了费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德皇威廉二世
4.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h
一战的背景 ----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一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1)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根本原因)
(3)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5)意识形态: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一)爆发的原因(背景)
战争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战。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之后能爆发世界性战争?
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可能条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③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性质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


加速一战结束的事件:
1、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
2、中国也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战争的天平
协约国
同盟国
美国的“中 立”
【课堂探究】美国参战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德国海军舰队无法突破英军封锁,于是采用“无限制潜艇战”来破坏英军的海上补给线。所谓"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结果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理由。
材料反映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前后态度的原因?
态度:由“中立”政策到直接参战。
原因:“中立”为了发战争财,参战为了捍卫美国利益,争夺战后世界霸权。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 有何影响?
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目的:宣称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影响:美国参战对协约国直接援助,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课堂探究】美国参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历史纵横】一战中的华工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 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华工参加一战意义:
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为最终解决山东问题做了铺垫(华盛顿会议)。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回眸一战:大战进程走向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标志: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缔结条约
巴黎和会
对德《凡尔赛和约》
对奥、保、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四国条约》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条约》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博学多才,工于辞令,手拿十四点原则,人称“百灵鸟”。主张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被称为“狐狸”。主张削弱德国,剥夺其殖民地,让其支付战争赔款,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维护欧洲均势。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外号“老虎”。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赔款以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对与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滔滔不绝,对其他的问题少开尊口。被称为“无足轻重的伙伴”。
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要求合法占领原德国太平洋诸岛和中国山东的权利。
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理力争,态度坚决。主张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
(2)实质:巴黎和会成为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实质:
“凡尔赛体系”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1)内容:
“华盛顿体系”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1)内容:
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实质:
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
五四运动
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1)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2)作用:
积极: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局限:具有不稳定性,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分 赃 不 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
新兴国家的民族矛盾
有人认为:“凡尔赛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和平体系。”
列宁曾说:“靠凡尔赛体系来维系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在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英法联军统帅福煦将军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1)由来: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
(2)成立:1919年4月通过盟约,1920年初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3)成员:成立时44国,后增加到63国(俄、德等战败国被排斥,美国未参加)。
(4)职能: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
(5)制度:对战败国殖民地的“ 委任统治制度”。
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和平纲领”
日内瓦万国宫(国联总部)
国际联盟
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十四点原则”
(6)性 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7)宗 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8)原 则:全体一致原则
(9)操纵国:英、法
(10)实 质: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盟约·第一条:国际联盟之创始成员国,应以本盟约附件之各签字国,及附件内所列愿意无条件加入本盟约之各国为限。
盟约·第八条:联盟会员国承允为维持和平起见,必须缩减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
盟约·第二十一条:国际协议如仲裁条约或区域协商类似门罗主义者,皆属于维持和平,不得视为与本盟约内任何规定有所抵触。
缺陷一:基础---建立在凡尔赛体系之上。
缺陷二:成员排斥苏美等大国,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缺陷三:操作性——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可操作性差。
缺陷四:实质——英法操纵,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斥其中。
(11)评价
积极性
①盟约包含许多积极规定,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②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势。
③为联合国等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④国联初期,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性
①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苏联、美国两大强国未加入),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
②国联自身也有很多缺陷,威信不足,面对30年代的战争危机和侵略战争,英法等纵容列强侵略,国联毫无作为,放任二战爆发。
英、法虽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从表面看,英帝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英帝国终于改组为英联邦……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新诞生一些民族国家
重划德国疆界
四大帝国解体
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
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奥斯曼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914年8月以前的
奥匈帝国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并入罗马尼亚
匈牙利
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
并入意大利
并入波兰
奥地利
奥匈帝国分裂
1914年德意志帝国
1919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法国收回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国联共管15年后,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的萨尔区
归还波兰的地区
国联管辖的但泽自由港管辖区
归属比利时的地区
麦莫尔地区
归还丹麦的地区
国联占领15年的莱茵地区
领土减少1/8
一战后德国疆界的变迁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
在战争的打击下,西欧元气大伤,相对衰落。尤其是英国,它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战后,法国一度是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但它想长远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与破坏。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战争中美国给协约国各种物资达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大战后,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美国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成为一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③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的建立了实力的增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④美国和日本崛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
⑤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一战与中国
华工纪念雕像
周光历史名师工作室
1、暂时放松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2、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
3、中国参战(以工代战)
4、五四运动。
5、对西方资本主义怀疑,学习转向苏俄。
民众战前的狂热 VS 大战事实的残酷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战役 持续时间 伤亡人数 备注
凡尔登战役 1916.2-1916.12 70多万 “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1916.7-1916.11 130多万 “索姆河地狱”
被化学毒气灼伤眼睛的英军士兵
新发明飞机和坦克被运用到了战争中
材料一:战争在我们眼里是一件非常有男子气概的事:狙击手们在草丛中兴高采烈地战斗,在那里,他们的鲜血如同露珠般坠落在花瓣上。世上再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死亡方式了。”
——1914年恩斯特 荣格尔《钢铁风暴》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阵亡者的墓地遍布欧洲大陆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速战速决赢得胜利
——旷日持久旷日持久损失惨重的世界大战。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自身走向没落和毁灭。
一战走向了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
战争的不可控性
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世界各国都要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原则,一起来维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好战,不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
一战的进程(1914-1918)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
主要内容
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
课堂总结
一战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