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0章 机械与人
第1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你认识下面的工具吗?
认识下面的工具吗?
大型机床
1.杠杆的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图中的O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F,有时也用符号F1(或F动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图中的G,常用F2表示(或F阻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2表示).
3.画杠杆力臂的基本方法.
(1)找出支点.
(2)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虚线).
(3)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
注意事项:
1.动力和阻力是没有严格界限的,但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
2.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3.力臂有时恰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 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的力臂为零,若施加的力的力臂为零,则该力对杠杆没有转动效果.
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杠杆不论在什么位置静止,都可以称为平衡状态.
杠杆缓慢转动、将要转动,也属于杠杆平衡状态.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有什么特点呢?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设计与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等.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等的两串钩码,通过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测量并记录此时杠杆的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4)改变动力和阻力的大小,重复上述步骤,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比较F1×l1与F2×l2的大小,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对于不能确定究竟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假定,但力与力臂必须对应,不可混淆.
思考讨论:
步骤1中为什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从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力臂的长度,才可从杠杆上的刻度值直接读出.
步骤2中为什么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则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时可使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不同(钩码位置),便于实验研究.
注意事项:
判断杠杆是否平衡不能只比较F1 和F2的大小,也不能只比较l1和 l2的大小,必须比较F1·l1与F2·l2的大小,若它们乘积相等,则杠杆平衡;哪一边的乘积大,杠杆就向那一边倾斜.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将公式做简单的分析,可以得到三种类型的杠杆.
(1)省力杠杆:当l1>l2时,F1<F2,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这种杠杆叫省力杠杆. 例如,铡刀、起子、指甲刀等,它们虽然省力,但是费距离.
(2)费力杠杆:当l1<l2时,F1>F2,即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这种杠杆叫费力杠杆. 例如,筷子、镊子、钓鱼竿等,它们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
(3)等臂杠杆:当l1=l2时,F1=F2,即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动力等于阻力,这种杠杆叫等臂杠杆. 例如,天平、定滑轮等,它们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课堂小结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一根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杠杆力臂的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
1.如图所示,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对
杠杆,要剪开较硬的物体,使用哪种剪
刀最合适 ( )
B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OA=0.3 m,OB=0.2 m,A点处挂一个质量为
2 kg的物体G,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物体G的重力大小为______N,力F的大小为_____N.(取g=10 N/kg)
20
30
3.请在图甲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的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