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5单元
17 壶口瀑布(案例一)
第二课时
第一部分(1):总领下文。
第二部分(2):写雨季的壶口瀑布,人们还没有看到壶口瀑布,却被它先声夺人的响声所震撼。
第三部分(3~5):写枯水期壶口瀑布的构造,气势壮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
第四部分(6):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精神。
复习巩固
描写黄河的诗句有哪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季节 声 势 景
雨季
枯水季
比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的不同
隐隐如雷
潺潺成溪
震耳欲聋
如丝如缕
哀哀打旋
汩汩如泉
轰然而下
隆隆冲去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远眺
略写
详写
描写
更细致
近观
品味语言
有感情地速读课文,赏析自己欣赏的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本句利用叠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勇往直前的精神。
品读下面这句话
叠词的作用:一是增强了文章的音律美,读起来更有节奏感。二是将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赏析句子
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气势磅礴的壮美。反复强调“跌”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水比喻成飞毯抖落、钢板出轧,体现了黄河水凝重、猛烈的特点,把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使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其他形态,其中“钻”“淌”“夹”等动词运用十分贴切,也使文章灵动多姿。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黄河浩荡广阔,至柔至和,但她遇到壶口这一险阻,却毫不屈服,奋力抗争,形成了壮观的壶口瀑布。这是黄河的伟大性格,也象征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坚韧刚强的精神。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黄河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宁折不弯的坚韧精神。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