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精品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6 22:05: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新课导入】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目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目录:
1.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人口的增长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2.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表现。
3.认识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重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学过程】
模块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阅读材料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垦荒政策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表现
①清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开发。
②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③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材料1:—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页97。
④经济作物种植也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影响
1、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2、增加粮食产量。
3、改善饮食结构。
4、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5、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https://www.21cnjy.com/
相关史事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D )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B.兴修水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C.形成一些商业资本雄厚的商帮 D. 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模块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①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制瓷业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何不同
2.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
3.当时最有名的手工工场有多大规模
1.人数多;规模大;
2.分工合作;雇佣关系。
3.如江宁著名的机户 李扁担、李东阳等,拥有织布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商业发展的表现
①工商业城镇兴起。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天下四大镇"(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河南的朱仙镇)。
②城市商业繁荣。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工商业非常繁荣。
③商人数量大大增多,形成了晋商、徽商等一些大的商帮。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形成的商业集团
晋商代表
(PPT图片:乔家大院)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代表
(PPT图片:徽商代表胡雪岩)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业务:
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清朝前期的这两个商帮为什么称为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晋商主要由山西商人组成的,徽商主要由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
它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商业经营活动
晋商主要从事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随堂小练
据记载,至乾隆时某座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城市是( C )
A.盛泽镇 B.汉口镇
C.苏州 D.扬州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商业的相关知识。
2、关键词:十万烟火
3、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故选C。
模块三、人口的增长
视频: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口的大量增长
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
1685-1778年清朝人口数量
1661-1784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思考:结合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材料1: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材料2: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 ……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赌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开荒垦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生态破坏;
庞大的人口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
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2.开垦荒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清·徐扬《盛世滋生图》(局部)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学习目标
掌握清朝前期统治者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理解其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表现。
认识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及带来的问题。
重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目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阅读材料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顺治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垦荒政策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 …若开垦不实及垦而复荒,新旧官员俱分别治罪。
——《二十五史新编·清史》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雍正帝
帝王之政,莫爱民,而爱民之道,莫要于重农桑……
——乾隆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皇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①清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开发。
清朝开荒执照
年 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 (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 (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表现
《耕织图》(局部)
②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易怒的“母亲河”——黄河,据统计,黄河在历史上共改道26次,决口1500多次,给黄河下游一带的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康熙皇帝
水利工程专家“靳辅”及其《治河方略》
康熙十六年(1677年)调任河道总督。靳辅治河继承明朝潘季驯方法,对黄河水患进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对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的详细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终使堤坝坚固,漕运无阻
③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材料1:—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页97。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双季稻
④经济作物种植也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影响
1、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2、增加粮食产量。
3、改善饮食结构。
4、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5、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https://www.21cnjy.com/
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相关史事
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
A.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大的发展 B.兴修水利,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C.形成一些商业资本雄厚的商帮 D. 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①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纺织业
清朝最重要的手工业是纺织业,包括棉纺织业和丝织业。
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
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织缎之机,名目百余
苏布名称四方
清朝的制瓷工艺较明朝又有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是珐琅彩和粉彩的创制。
2016年香港苏富比 9883万RMB成交
清乾隆 粉彩九桃天球瓶
清康熙 御制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2018年香港苏富比 1.9亿RMB成交
制瓷业
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1.人数多;规模大;
2.分工合作;雇佣关系。
3.如江宁著名的机户 李扁担、李东阳等,拥有织布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清代纺织图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何不同
2.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
3.当时最有名的手工工场有多大规模
https://www.21cnjy.com
①工商业城镇兴起。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天下四大镇"(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湖北的汉口镇、河南的朱仙镇)。
商业发展的表现
《前门街市图》(局部)
②城市商业繁荣。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工商业非常繁荣。
③商人数量大大增多,形成了晋商、徽商等一些大的商帮。
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形成的商业集团
水韵苏州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
晋商代表
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徽商代表胡雪岩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业务:
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晋商主要从事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清朝前期的这两个商帮为什么称为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晋商主要由山西商人组成的,徽商主要由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
它们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商业经营活动
据记载,至乾隆时某座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该城市是( )
A.盛泽镇 B.汉口镇
C.苏州 D.扬州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商业的相关知识。
2、关键词:十万烟火
3、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故选C。
线索提示
C
随堂小练
三、人口的增长
视频: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口的大量增长
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
https://www.21cnjy.com
1685-1778年清朝人口数量
年份 1685 1741 1759 1778
人口总数(亿) 1 1.596 2 3
思考:结合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年份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亩
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亩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亩
1661-1784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
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开荒垦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生态破坏;
庞大的人口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2: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 ……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赌徒、娼妓、迷信职业者和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
——《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材料1: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开垦荒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
03
01
02
课堂小结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