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庠序/不厌其详 胸脯/蜜饯果脯 轮轴/压轴大戏
B.褪色/色厉内荏 赝品/义愤填膺 模糊/装模作样
C.鞭笞/春风骀荡 哄笑/哄抬物价 颤栗/浑身颤抖
D.栖息/栖栖不安 箴言/缄口不语 人参/扪参历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B.前人留下的那些浸着血泪的爱国诗篇,秉笔直书的史传,与旧世界决裂的宣言,无一不是出于高尚坚定的情操与信念。
C.大家认为,北京城墙不应该拆除,应保护整理,使它成为北京市将来都市计划中的有利的,仍为现代所重用的一座纪念性的古代工程。
D.生命物质的一致性和生物进化的连续性,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建立的策略与技术的通用性,奠定了揭开生命最终奥秘的基础。
3.以下是“空巢老人”的一个典型生活场景,请模仿“场景一”的写法,描写一幅表现“幸福老人”欢快场景的画面,要求与“场景一”形成鲜明的对比。(5分)
场景一:午后,街心公园,木雕长椅。一个老人,一只狗。
凌厉的朔风,呼啸而来。一股寒意,让人不禁缩紧脖子。
老人,裹了裹衣衫,哆嗦,哀叹。孤独而又无奈。
狗,蹲坐旁边,怒目圆睁,双耳竖直。
4.诗人们说,科学从星球的美那里夺走的仅仅是几团圆形的气体原子,我小小的眼睛看着像旋转木马似的的星球,截住100万年前的光。
⑴诗人们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⑵造成诗人们与科学家对自然不同理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吾庐记
[清]魏禧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
客曰:“陡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 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盖井而观,腰舟而渡,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且其志乐为之,而吾何暇禁?”季子为余言,渡海对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曰: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
(节选自道光刻本《易堂九子文钞·魏叔子文钞》)
【注】魏禧,字冰叔,号勺庭,宁都人。与兄魏祥、弟魏礼皆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而禧为最。明亡,绝意仕进。遂隐居翠微峰,讲学易堂,为“易堂九子”之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视勺庭为胜焉 视:看到
B.蹈不测之波 蹈:踏着、冒着
C.客有让余者曰 让:责备
D.兵变,阖而坐 阖:关门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人们不理解季子所为的一组是(3分)
①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②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③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 ④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
⑤且其志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⑥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魏禧为其弟的“吾庐”写的居室记。文章叙议交错,转换自然,或状物写景,或叙事记人,意味无穷。
B.作者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应该有自己的抱负,并且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为志趣。艰险的环境,能够锻炼人的才能。
C.本文交代了“吾庐”的得名与景物,而更多的则是写其弟为“求朋友,揽风土之变”的“冲危难,冒险阻”的经历。
D.作者认为其弟魏礼历险远游是做了他想做却没有能做的事,对其远游表示理解,并流露出赞赏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3分)
(2)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3分)
(3)盖井而观,腰舟而渡,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 亮①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②?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③。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③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此词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景物的?(4分)
(2)这首词题为“溪堂玩月作”,请概括作者如何扣住“月”而写的?(3分)
(3)简述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⑵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⑶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⑷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杜甫《登高》)
⑸ 间关莺语花底滑, ▲ 。 ▲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⑹ ▲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水兮 水兮
① 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②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像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
③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④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河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
⑤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天命之年的王国维,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已攀缘至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巅峰的学者,一位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
⑥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作为革命家的陈天华,看到国家已堕落得毫无尊严可言,他义无再辱,赴身日本海;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面对斯文扫地,面对“人民艺术家”转眼沦为牛鬼蛇神,他义无再辱,自沉积水潭。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⑦千古悲欢,诉诸流水。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
⑧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在其《海葬》一诗中写道:“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拖身/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面对人生的悲辛、人心的冷酷,他亦赴身黄浦江中,以自己29岁的生命,完成了对信仰的至高无上的追求。
⑨宇宙透明,月光皎洁,星辰晶莹,皆因其长沐银河之水。《礼记》说:水曰清涤。向义无再辱的自沉者表示敬意吧,他们以绿水清流,做了自己的殓衣,漾荡了自己的精神。奔涌的碧水会托起他们皓洁的灵魂。
11.“水兮 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请简析以它为题的妙处。(4分)
12.阐述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⑴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⑵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13.全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议论、抒情,第③段却改用第二人称,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4.本文主要写作特点是联想,联想的人物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现代。作者联想到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联想的目的是什么?(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哲学视野中的艺术
柳延延
人类这种存在物既有动物性的一面,也有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一面。如果我们将文化看成是由人的自由的首创精神所创造的,则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文化的基本功能应该都是双向度的,一个向度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提供日常劳作的规范与程序,另一个向度是超越日常劳作的规范,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但是人对生活从一开始就有另外的不讲狭隘实用目的态度,在这种时刻,我们对事物和人并没有任何要求,而是作为审美情感的基础,是对世界无私的享受。某种意义上,美,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如果说科学是逐渐发展并不断进步的,那么艺术则不是这样。由于艺术的特性,其作品则可能永葆青春。关于这一点,1923年毕加索如此评论说:“对我来说,艺术上并无过去和未来之分。如果某件艺术品现在没有永久生命,就根本不要考虑它。希腊、埃及和以往伟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往昔的艺术;恐怕现在它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富于活力。”
艺术与整个文明的进程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最先敏感到时代的特征,因此,要想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时代,到艺术作品中去寻找是不会错的。
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的发展开始加速,且其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技术对人的统治开始全面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技术日渐发挥主宰性作用的同时,传统人文知识则相对衰落了。许多人对20世纪以来出现的现代艺术感到不能理解,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每一个时代都会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一时代的艺术之中。在当代方兴未艾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毫不含糊地捕捉到一种心灵趋于瓦解、破坏冲动抬头的倾向,它表现为蔑视传统,破坏一切,而代之以标新立异和歇斯底里。
有人说,现代人已被自己创造的技术牢笼所囚禁。这种背景下,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使人们脱离困境的力量?
如何使人文价值成为科学的内在基础,是当代哲学和一切理论探讨的重大使命。现代艺术家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吗?里尔克将诗人的工作阐释为“我赞美”,这也许可看成是对今天的艺术家的恳求:别忘了“文学、艺术、绘画的使命是呈现无法显示的东西——崇高”。
15.“人类需要艺术”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6分)
16.“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出现的原因及其特征是什么?请据文意加以阐述。(6分)
17.根据文意,请分条概述“艺术”的特点。(6分)
七、作文(70分)
18.守望,即看守瞭望。守望是信念,是坚守,是等待,是期盼。有人守望亲情,有人守望家园……也许,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次守望都能圆满;但是有了守望,生活就变得深刻,心灵就变得充实。
请以“守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11.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A项,“庠序/不厌其详”;C项,“哄笑/哄抬物价”;D项,“人参/扪参历井”,加点的字读音相同)
2.(3分)D(A项,成分残缺,应在“设施”后加“的事业”;B项,搭配不当,“高尚坚定的情操与信念”应改为“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信念”;C项,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可将“北京城墙不应该拆除”改为“不应该拆除北京城墙”,“将来”调至“北京市”前。)
3.(5分)
场景示例:夜晚,新屋客厅,红毯圆桌。一家人,一只猫。
鲜美的菜肴,芳香扑鼻。一份温馨,让人不禁暖流盈身。
老人,尝了尝美味,怡然,舒心。幸福而又安康。
猫,端坐怀中,蜷身夹尾,双眼迷离。
评分建议:每个分句各占1分,内容1分。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或相近,内容符合要求,否则酌情扣分。
4.(4分)
(1)科学剥夺了自然的美。(2分)
(2)艺术家(诗人)用感觉来关心大自然(世界),科学家用逻辑来思索大自然(世界)。(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A(视:比。见《五人墓碑记》“视五人之死”)
6.(3分)D(③是写家人的担心;⑤⑥写自己的理解。)
7.(3分)C(是“得行其志为适”)
8.(1)(3分)离开亲戚朋友,独自一人,闲着没事,就到琼海去。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去(离开)、之(到、前往),各1分。
(2)(3分)有朋友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家中的人,家中人担忧害怕得流下了眼泪,而我却像平常一样谈笑,饮酒吃饭。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省略句(以“之”,把这情况)、自若(像平常一样),各1分。
(3)(4分)盖上井盖才敢看井,腰用绳子系在船上才敢渡河,像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勉强使他到江湖去闯荡。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若是(像这样)、强(勉强)、适(到),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弟弟魏礼,对旅游已感倦怠,他南边已经到达了琼海,北边也到达了燕地,因此,在勺庭的左边山梁上修了一座房子,说道:“这儿才是我的房子啊!”取名为“吾庐”。吾庐居于翠微山的最高处,群山环护着,平坦的原野和高高的山田,参差错落于吾庐之下,视野所及,可以观看到周围方圆大约几十里,所以,比勺庭的景致更为可观。
有人说:“在陡峭的山崖上修房子,能遮风避雨就足够了,(可是)你兄弟借债来大加装饰,是浪费钱财。”又有人说:“大概他年轻时的锐气早已衰减了吧?或许他将留念舒适的生活呢。”
当弟弟魏礼到南方旅游时,驱车前往充满瘴气的湿热之地,踏上险不可测的烟波水面,离开亲戚朋友,独自一人,闲着没事,就前往琼海。到了那儿,晚上飓风掀翻了房屋,他只好睡卧在星空之下。那儿两次发生兵变,乱兵逢人便杀,刀枪在堂屋中交相鸣响,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卧在大街小巷,山野沟渠到处漂流着死人的污血。有朋友将这种情况告诉了家中的人,家中人担忧害怕得流下了眼泪,而我却像平常一样谈笑,饮酒吃饭。弟弟魏礼向北游玩到山东时,那儿正闹大饥荒啦,饥民几十个上百个一群,煮人肉来充饥。千里之内,草根被挖尽,树皮被吃光。家中人听到后更加恐慌担忧,可是兄弟居然无事,平安地到达了燕地(今河北境内)。
有人责备我说:“您兄弟只身一人(冒险旅游多危险啊)!他只听您一个人的话,(您该劝劝他)。现在魏礼嗜好借债旅游,常常无缘无故地去冒着危难,不顾险阻,您却不去阻止他,这是为什么呢?”我笑着回答他:“我本来知道弟弟魏礼是不会死的。我将弟弟借债冒险旅游和借债装饰房子相比较,其实是一样的。再说,人们各自能以实现自己愿望为痛快。一辈子守在家中,盖上井盖才敢看井,腰用绳子系在船上才敢渡河,像这样的人,我决不会勉强使他到江湖去闯荡。喜欢尽情观览山川奇丽的景致,出门寻师访友,饱览各地风土人情的变化,客死他乡如同寿终正寝,死于乱世犹如死于疾病,死在江湖和死于床榻没有什么区别,像这样的人,我不会强迫他死死守在自己的家里。孔子曾经说过:‘有志之士不会忘记自己的志向,即使倒毙沟渠也是毫无顾忌的。’像这样,我不能办到的我弟弟却能办到,况且他的志向乐于去做自己的事,我哪有空闲去阻止他啊?”
弟弟魏礼曾经向我说:渡海时,船中的人都因晕船害怕得不敢起来,唯独我起来看海中涌出的一轮明月,作了一首《乘月渡海歌》。兵变时我独自关门坐在屋内,写下了三十首《海南道中诗》。我于是笑着说:幸亏我没有为你担忧恐慌得掉下眼泪啊。
吾庐建成后,易堂的各位同仁,从大哥以下都写有诗歌留作纪念,各地爱好文学之士听到后,都来以诗会友,因此,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4分)
①化静为动或动静结合。“辗”和“隐”二字给人以动感,描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象。(或用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夜月夜幽静之美。)②虚实结合:“隔烟村……鱼龙惊起”为作者想象之景,“星斗挂垂杨”句为实景,两者结合表现出月夜迷蒙而富有生机的特征。
评分建议:每点2分,手法1分,简析1分。答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3分)
先总写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景。再写作者凭栏赏月的情态和月下美景。最后写作者赏月的想象和感受。
评分建议:每点1分,大意对即得分。
(3)(3分)
结尾三句从前文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到写词人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1分),表达作者爱国之情和无力复国的哀伤之情(1分),丰富了词的内涵,提高了词的境界(1分)。
评分建议:要求从结构、内容与效果等方面分析,每点1分,大意对即得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8分)⑴蓝田日暖玉生烟 ⑵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⑶猿猱欲度愁攀援 ⑷潦倒新停浊酒杯 ⑸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⑹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4分)
①运用反复,感情浓厚,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
②以“水”作为全文的叙事和抒情线索。
③“兮”字增强抒情性,也暗含所写内容与屈原有关。
④本文的“水”不仅有表面上的纯净,更有精神上的澄澈。借以赞颂文人单纯、执著、质朴、纯净的精神品质。
评分建议:每点1分,大意对即得分。
12.(6分)
(1)屈原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精神的自由,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广为传颂,百世流芳。
(2)他们不能接受侮辱,不能苟且逢迎,不能同流合污,而他们以死捍卫了人格尊严,使生命趋于完美。
评分建议:每小题3分,大意对即得分。
13.(4分)
运用第二人称,直接与屈原交谈,亲切自然(1分),既易于深刻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1分),又便于抒发对屈原的景仰之情(1分),同时,还能激起读者的共鸣(1分)。
14.(6分)
共同点:质朴、纯净,对精神世界执著追求。(3分)
联想的目的:赞扬他们不苟且逢迎、不同流合污(1分),宁愿用死来捍卫生命尊严的精神(1分),表达了对恶浊社会强烈谴责(1分)。
六、论述类类文本阅读(18分)
15.(6分)
①人类具有通过艺术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需求;
②人类具有超越日常劳作规范,寻求意义、价值和美感的需求;
③人类具有超越狭隘实用目的、无私享用世界的审美需求。
评分建议:每点2分,大意对即得分。
16.(6分)
原因:
①每一个时代都会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一时代的艺术之中(2分);
②科学发展的加速,技术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人文知识相对衰落(2分)。
特征:
①有一种心灵趋于瓦解、破坏冲动抬头的倾向(1分);
②蔑视传统,破坏一切,而代之以标新立异和歇斯底里(1分)。
17.(6分)
①艺术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②艺术无过去和未来之分,能永葆青春;
③艺术是时代的见证者,能反映时代的特征;
④艺术具有崇高的使命和责任。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18.参照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