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复习
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初中部 艾国华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与《孔雀东南飞》称为叙事诗的“乐府双璧”。
二、给加点字注音。
唧唧 jī 机杼 zhù 军帖 tiě 可汗 kè hán 鞍鞯 jiān 辔头pèi
溅溅 jiān jiān 燕山 yān 胡骑 jì 啾啾 jiū jiū 戎机 róng 朔气shuò
金柝 tuò 赏赐 cì 阿姊 zǐ 红妆 zhuāng 霍霍 huò huò 云鬓 bìn
著我旧时裳 zhuó shāng 对镜帖花黄 tiē 双兔傍地走 bàng 铠甲kǎi
三、重点实词。
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户:门 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 昨夜见军帖 帖:文告可汗大点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阿爷无大儿 阿爷: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 为:为了 市:买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去:离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溅溅:水流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关山度若飞 度:过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木兰不用尚书郎 用:做
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扶将:扶持 著我旧时裳 著:穿
当窗理云鬓 理: 梳理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 走:跑 安能辨我是雌雄 安: 怎么 辨:辨别
四、通假字:
出门看火伴 火:“火”同“伙” 伙伴
对镜帖花黄 帖:“帖”通“贴” 贴上
五、古今异义词
1、阿爷无大儿 古义:爸爸 今义:爸爸的爸爸
2、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行,离开
3、雌兔眼迷离 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六、同音异义词
1、将军百战死 名词 统帅军队的人 出郭相扶将 动词 扶持
2、昨夜见军帖 名词 文告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贴上
3、 愿为市鞍马 动词 买 东市买骏马 名词 集市
七、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其意思。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八、文回答。(此题重点)
1、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 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3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5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描写木兰合家团圆的场面,表达人们欢乐的喜悦之情的句子: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6木兰诗》中写爹妈、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7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那一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8、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9、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1、与《木兰诗》中“不教胡马度阴山”中“胡”字意思基本相同的诗句是: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2、“火伴” “皆惊忙”的原因的句子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3、与岑参的诗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4、文中写出木兰辞官不做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
25、通过木兰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她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的句子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26、本文运用了互文、对偶、排比、比喻、反问、顶真、反复(复沓)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出原句:
(1)互文:上下句意思互相交错、补充。本文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④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⑦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⑧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3)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的句子是: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4)运用顶真的修辞方法的句子是: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③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5)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运用反复(复沓)的修辞方法的句子 是:
①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九、理清文章结构。
一、(1—6节):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1、(1—3节)写木兰织布停机叹息,决定代父从军、并紧张地做好出征准备,随即奔赴战场。
木兰诗 2、(4节)概述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有关山重重的飞度,边塞生活的苦寒,身经百战的功勋。
3、(5-6节)写木兰回朝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
二、(第7节):以绝妙的比喻,讴歌和赞美木兰女扮男装,从军多年的谨慎和机智。
十、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答:表现了古代北方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2、诗中两次写道“不闻爷娘唤女声”,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答:表现了木兰对父母及家乡的思念之情。
3、“旦辞”与“暮宿”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情景? 答:军情紧急、早行夜宿、急速行军。
4、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心理活动和回家后家人的迎接,以及木兰的行为描写等写得详细;关山飞渡、、百战建功、讴歌和赞美木兰的精神品质的比喻写得简略。这样写,突出了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她的英雄性格,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
5、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6、“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7、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8、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9、木兰战功显赫,为什么辞官不就?
答: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③在封建社会女子作官有欺君之罪,怕被可汗发现。
10、简要分析木兰的形象从为家、为国两个方面?
答:木兰形象:(为家)勤劳、善良、淳朴、谨慎(详写) 为国: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略写)
11、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
答: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12、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答: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3、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
答: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14、《木兰诗》与哪一首乐府诗合称诗中的“双璧”?你知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吗?
答:《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
15、谈谈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答:本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 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16、用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概括本文的内容(或写出一组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对偶句)。
答:①替父从军木兰孝,驰骋疆场女儿心 ②替父从军承孝道,驰骋疆场为国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字词复习资料
攒cuán 拗ǎo 确凿què záo 菜畦cài qí 桑葚sāng shèn 轻捷qīng jié 蟋蟀xī shuài 臃肿yōng zhǒng
脑髓nǎo suǐ 相宜xiāng yí 书塾shū shú 方正fāng zhèng 博学bó xué 蝉蜕chán tuì 人迹罕至rén jìhǎn zhì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衣襟 Yī jīn肿胀zhǒng zhàng花圃huā pǔ 骊歌 lí gē 叮嘱dīngzhǔ 恐惧 kǒng jù 再接再厉 zài jiē zài lì 学识渊博xué shí yuān bó 人迹罕至 rén jìhǎn zhì 讪笑shàn xiào
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 嫉妒 jí dù丑陋 chǒu lòu 来势汹汹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忧郁yōu yù 瞬息shun xī 伫立zhù 荒草萋萋huāng cǎo qī qī幽寂yōu jì 山巅shān diān 澎湃péng pai狂澜kuáng lán 屏障píng zhàng 哺育bǔ yù 九曲连环jiǔ qǔ lián huán 宛转wǎn zhuǎn 踱来踱去duó lái duó qù 哽住gěng zhù 祈祷qí dǎo
郝叟hǎo sǒu 懊悔ào huǐ逼狭bī xiá 崎岖qí qū 阻抑zǔ yì 回环曲折huí huán qǔ zhé坎坷kǎn kě炽痛chì tòng 嗥鸣háo míng 斑斓bān lán怪诞guài dàn亘古gèn gǔ 默契mò qì 田垄tián lǒng 蚱蜢zhà měng 污秽wū huì
谰语lán yǔ 宰割zǎi gē 筹划chóu huà彷徨páng huáng 仰慕yǎng mù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词:1、并:连同。攒:凑在一块。机关:秘密。敛:收拢。系:打结。方正:正派。无从:没办法。消释:溶解。
宿儒:书念的很多的老学者。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言:字。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指锅里的水开了,发出响声。鉴赏:鉴别欣赏。确凿:确实。拗:用力弯曲。2。骊歌:告别的歌。
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骇人听闻:让人听了就吃惊害怕。嫉妒: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讪笑:讥笑。4。伫立:长时间地站立。萋萋:形容草长的茂盛的样子。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延绵 6。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7。哽:声气阻塞。8。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9、斑斓:灿烂多彩。谰语:没有根据的话。炽痛:热烈而深切。污秽:肮脏的东西。标直:笔直。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亘古:远古。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名著导读: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2、《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人,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还有两个粗野自私的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乐观纯朴的学徒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快乐的麻脸保姆叶夫根尼娅。
4、《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英国),主人公是鲁滨孙,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5、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毕其一生观察研究昆虫,写出《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PAGE
1
人教版七年下学期文言文复习纲要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