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 B. 通济渠 C. 邗沟 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7、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雕版、活版之分。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已经发明。右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你知道它是以下哪一部?
A.隋印《金刚经》 B.唐印《金刚经》 C.唐印诗集 D.《梦溪笔谈》
8、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9、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0、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太平公主
11、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2、李白的诗歌的特点是
A.直白如话 B.沉郁悲怆 C.豪迈奔放 D.委婉清新
13、“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的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赵州桥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14、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15、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16、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17、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A、市 B、坊 C、瓦子 D、勾栏
1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 B、唐 C、元 D、隋
19、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建立元朝 ④开凿大运河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在北宋时期的哪一地区首先出现?
A、四川 B、北京 C、广东 D、上海
辨别改错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玄龄是最著名的谏臣。
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和成都。
2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天竺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4、两宋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广州、杭州。
2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在元朝时形成的民族是满族。
三、辨析题(本题5分)
26、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出了一期题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的黑板报,板报上有这么一句话:“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宋朝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你认为板报上的内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27题12分,28题11分,共23分)
2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4分)
经济中心南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2分)
(3)这一时期,为什么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6分)
2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1分)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2分)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1分)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1分)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2分)
明智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题卡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找出错误1分,订正1分,共10分。)
21.错误: 订正:
22.错误: 订正:
23.错误: 订正:
24.错误: 订正:
25.错误: 订正:
三、辨析题(本题共1小题,判断1分,理由4分,共5分)
26、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27题12分,28题11分,共23分)
27、(1)(4分)
(2)(2分)
(3)(6分)
28、(1)(1分)
(2)(4分)
(3)(3分)
(4)(3分)
五、综合题(本题共1小题,22分)
(1)(8分)
(8分)
(3)(6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A
A
B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D
B
C
B
C
B
A
房玄龄——魏征
广州——扬州
23、天竺——新罗
24、杭州——泉州
25、满族——回族
26、错误。因为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正式的行政区是在元朝而不是唐朝。(5分)
27、(1)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说明了经济中心南移。(4分)
(2)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2分)
(3)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自然条件的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统治者重视;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6分)
28、(1)唐太宗 (1分)
(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4分)
(3)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3分)
(4)指魏征,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3分)
29、(1)禁止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等。北方农业得到恢复 和发展。(8分)
(2)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8分)
(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