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一周强化

文档属性

名称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一周强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09 1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初二语文北师大版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本周学习《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 《云海》这两篇课文,学习这两篇文章,一要了解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二要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以及在描写中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三要揣摩优美句子的含义,品位文章的艺术魅力;四要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抒发人生感悟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
1、文章主旨
  此文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两个不同地点欣赏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了他对“世间有大美”的感受。
2、课文结构
  第一段(1):总说西部的落日“最令我震撼”。
  第二段(2—18):具体描写了西部地平线上的两次落日。
  第一层(2-6):描写了在甘肃的定西高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第二层(7—18):描写了罗布淖尔荒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
3、写作特点
(1)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并且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之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如三个部分之间的过渡, “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第二个带给我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 。
(2)写景能突出地域特征。作者对落日的描写,能结合西域的风情,如题目“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为什么是地平线呢?因为西部是高原, 平坦的,不像东部有那么多的山峦。只有在平原上,才能看到地平线。比如,用蒙古人常用的勒勒车的轮子、民间剪纸来比喻形容落日。还比如,把落日放在西部荒凉鬼域的背景之下来描写。
(3)在写景中渗透着主观的人情。如写第一次落日说它“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这是一种充满人情的落日,由于人情而变得充满诗情。写第二次落日,作者则 写道“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直接抒发了“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的情感。
4、语句品味
(1)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诞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作者采用了由大背景投放到局部特写的方法,层层推进,由中亚细亚的所有雄伟的风景,直至推出令作者震撼的落日。“世间有大美”是作者对西部风光的总评价,而“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是对这一景象的具体描述,并统领全文。
(2)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民间剪纸。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
  描写景物重点是抓住其典型特征。落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颜色和形态上。这里,作者把落日的红与写春联用的红纸的颜色比较,体现出一种净化心灵的“静”,还具有历史文化氛围。作者把落日的形态比作是“勒勒车”的轮子,体现出一种民族特色。
(3)落日在沉入地平线以下的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
  在描写上,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来写太阳落入地平线的过程。“跳跃着,颤抖着”是动,“纹丝不动”是静。动是美的,“跳跃”“颤抖”“跃”。静也是美的,它“依恋”“贪恋”“不愿离去”。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直到完全消失。在情感方面,运用拟人的手法,使人觉得太阳也有着生命情感,真的不愿离去。
5、问题探究
(1)文中说“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结合两次落日请具体说说?
  第一次落日,这是一次近于静态的描写,落日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的消逝过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在这里,作者觉得,没有光焰的太阳另有一美:那就是一种平凡,甚至平淡的美。不要以为太阳只有光芒万丈才是美的,太阳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平凡的、朴素的、色彩不鲜艳的、宁静的、柔和的、安详的、没有光焰的太阳,也可以是很美 的,令人心灵震撼的。
  第二次落日,这是一次先抑后扬的描写,作者先极写了不死不活的停驻在西边天空的太阳,对应的是西域荒凉空旷的无人区,给人的是压抑的梦幻般的感觉。然后,作者笔锋突转,由不经意间的回头,引发了辉煌的一幕:在辽阔的大背景下,一轮血红的落日鲜艳、温柔的停驻着,让人们有了身在画中的感觉。这瞬间辉煌的一幕有了前面的渲染,也就不是一般的美了,而是令人心灵震撼的世间之“大美”。
(2) 文中关于“左公柳”的故事与文章有什么联系?这些联想有什么作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左公柳”的故事,是由落日的背景自然想起的,走在异地他乡、陌生的环境,将眼前之景与自己熟悉的传说故事进行时空上的联系,是人之常情。同时,这些联想又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体现作者的文化涵养,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这些联想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3)文中为什么说“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太阳在消失之前辉煌起来,这种辉煌的美丽出现在如同月球表面的荒凉的西部戈壁,这不是一般的美,而是令人震撼的世间之“大美”。因为这个辉煌的“大美”即将消失,所以作者说它具有悲剧感。反过来说,太阳就要消失的最后时刻是如此美丽,而且这个美丽又表现得如此柔和、安谧、鲜艳、辉煌,所以作者感 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感到落日景象较之日出更庄严,更神圣。
《云海》
1、内容简析
  文章回顾了青年时的一段经历,自然引出对山中云的描述,接下来重点描述了“云海”这一奇观,突出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之美。旨在赞美自然景象的同时,突出了她对所经历的这段时光的怀恋。
  第一段(1):交代了自己的青春是在宁静中度过的。
  第二段(2—9):描述了“云海”这一奇观,表露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三段(10):抒发了自己对那一段时光的怀恋。
2、写作特点
(1) 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而细致描绘,如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云的句子,把云比作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吉普赛人是流浪的民族,用民族的特点,来形容云没有固定的空间位置;用“走错路的”,来形容云的突然改变方向;用“慌慌张张”,来形容其变化之快;用“胖乎乎”“晕头晕脑”,来表现其不能自控。这些极富拟人化的词,既写出了云的运行变幻的特点,又突出了白云的活泼、可爱之特点,读之令人神往。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描写云海有正面描写,如对“漏斗海”的描写,“云海中形成巨大的旋涡,四面 的云呈弧线向这圆圈中滑进去”“真像过滤牛奶那样”。接着写了人们在云海中表现,下放在山区的知青,想象自己在云海中游泳,划水,潜水,洗手洗脚,假装溺水,呼喊“救命”,并把自己想象成仙女,这些就是侧面描写了。
(3) 记叙、描写与议论融为一体。交代往事,作者使用了记叙;对白云及云海,作者又使用了描写;文章结尾两段,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又展开了议论。
3、语句品味
(1)我的青春与别人不同,是在宁静中度过的。说是宁静,在当时被认作“寂寞”。
  这是作者以现在与过去的眼光对“我的青春”的两种不同感受,“宁静”是现在的看法“寂寞”是当时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现在对过去那种生活的真正理解,以及对过去生活看法的一种纠正。
(2) 女孩子们最喜欢这样嬉戏。“我们是仙女!”这么喊着,人人都想象自己是霓裳羽衣的纤纤美女。
  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美与女孩子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她们只能通过想象来获得暂时的欢欣。本句分明也透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
(3) 云海隔开我们与山下社会的联系,造成无限畅通的开阔的心情。
  云海的出现,使山上的人有了如漂浮尘世之外的超然之感,仿佛进入了自由快乐的仙境。脱离了与山下社会的联系,也就摆脱了束缚,不再受世间的困扰,于是便有了“无限畅通的开阔的心情”。
4、问题探究
1、这篇写景的课文,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 在那种特殊年代时一种特别心情,你能感受得到吗?
  作者的特别心情,主要就是开头所说的,几乎有隔世之感,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的单纯、开阔的宁静,整个心灵全神贯注于风霜雨露的自然界。在那特殊的年代,虽然物质生活贫困,日子寂寞,生活单调辛劳,精神也是孤独的,但作者的心情是宁静、单纯、乐观的。文中结尾写道现在“再也没有当年的心情了”,觉得这段“与自然相亲如手足的爱护生活”是属于心灵的,永远值得珍藏在记忆的深处的。
在线测试
A 卷
窗体顶端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 )
A.惊骇(hài)      雾霭(ǎi)      安谧(mì)
B.怄气(òu)       粗犷(kuàng)      霓裳(ní)
C.憧憬(chōng jǐng)  婆娑(suō)       顺手攫来(jué)
D.瞅着(chǒu)      酝酿(yùn niàng)   懊悔(ào)
2、下面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憾了。
B.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停住在西边天空。
C.朝夕相处的几个人,既使是怄气也非常简单。
D.观赏云海成了正当的借口,可以稍许偷懒片刻。
3、在横线处填上恰当词语的一组是( )
 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_________。________有走错路的一团云,__________一头_______到山上。
A.来去匆匆  偶然  慌慌张张  碰
B.来去匆匆  偶尔  慌慌张张  撞
C.慌慌张张  偶然  来去匆匆  碰
D.慌慌张张  偶尔  来去匆匆  撞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它是那样鲜艳、温柔,就像早年间,我家里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
B.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C.云海汩汩地围着山头,有在海中孤岛的虚幻感。
D.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B 卷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诳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天已经有些暗淡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汽车转过一个垭口。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民间剪纸。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面对这落日,我们全都在那一刻惊呆了。我们的车停下来,倚托着一棵树,架起机子,直拍到这落日消失。?
  做背景的这棵西行路上的树,亦是一棵大有讲究的树。它叫左公柳。一百多年前,左宗棠率领他的三千湘军子弟兵,一边栽树,一边望乡,一边抬着一口棺材前往新疆。他去新疆走了八个月的时间,而在他身后,从西安近郊的凤翔县东湖起,直抵新疆的伊犁,路途上便留下了两行树木。?
  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以下那一刻,是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它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半个,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有些贪恋,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但是,在停驻了片刻以后,它突然又一跃,当我们揉揉眼睛,再往西看时,它已经消失了。一切都为雾霭所取代,我们刚才见到的那一场奇异的风景,恍然若一场梦境。
1、 找出本段选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把落日比作是勒勒车的轮子,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段中提到左公柳,并讲述了左宗棠的故事。这些与文章有什么联系?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是怎样写落日消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说起“西部”,你能联想到什么?试谈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 )]
1、 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
2 、体现出一种民族的特色,极具地域上的特点,使文章透露出西部风情。
3、是由落日的背景自然想起的,这种时空上的联想,既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又体现了作者的文化涵养,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4、 从“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的”到“它突然一跃,消失了”。
5、 略
藏起母亲的秘密
  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臃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灼地赶来看望母亲。
  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姥姥开始不停地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说完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因为我向来不进厨房,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姥姥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姥姥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姥姥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母亲叹气说:“我一点食欲都没有,哪吃得下呀?不要让姥姥知道了,她知道我没有吃,会很担心的。”
  “你没食欲,那你还叫姥姥包饺子干什么?”
  “你姥姥千里迢迢来照顾我,要是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我生病,会很伤心的。知道不?”
  我顿时被母亲的话震撼了,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居然只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我提着一袋沉甸甸的饺子来到病房后院,扬手一挥,饺子被隐没在黑色的夜里。秘密已经被我藏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有一种沉甸甸深藏心底的爱意,却永远挥之不去。
6、概括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把饺子藏起来。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面这段文字是文章的一个片断,仔细阅读后,请联系全文思考:这段文字能否从文中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姥姥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姥姥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姥姥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9、 谈谈你对文中结尾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从小家长、老师都在教育孩子要诚实,而文中的“我”的母亲及“我”都做了不够诚实的事。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l "# )]
6、写了三代人,着重表现母亲和姥姥相互之间的一片挚爱亲情。
7、 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8、 不能,母亲为了藏饺子,找些借口让姥姥和“我”离开是情理之中的。去掉之后,就使后面的“我”发现饺子来得突兀,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9、 文章构思巧妙颇有悬念,结尾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读后耐人寻味,同时也表明“我”受到母亲的感染,永远收藏起对亲人的爱心。
10、 示例:文中的“我”和母亲的不诚实之举正是爱的表现,是善意的举措,是“美丽的谎言”。我们应要将这样的“不诚实”与我们生活中的不诚实区别开来。
中考解析
请看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③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________(A. 热烈B. 酷烈C. 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④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⑤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⑥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⑦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⑧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⑨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_______(A. 阻挡B. 影响C 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⑩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根据文意,从第③段、第⑨段的括号内为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将所选字母依次填涂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可以理出“我”在被追赶中心理、行为的主要变化过程。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恰当的三项,将字母填涂在括号里。
 备选答案:( )
A. 充满自信       B. 轻柔舒适       C. 跑不出去
D. 开始困惑       E. 选择放弃       F. 得胜而归
3、对选文分析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
A.选文的标题“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文中多次出现对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有力地突出了老人永不放弃的精神。
C.第⑤段中对夏日田野繁华而富有的描写,反衬了“我”在炎阳下奔跑的艰辛。
D.第⑩段“凯旋”一词,传神地写出了看瓜老人在这场追赶中终获胜利的样子。
4、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限2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结合上下文选择。
2、要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关联。
3、并没有反衬奔跑的艰辛,而是衬托喜悦的心情。
4、要注意运用原文中的话。
5、要注意结合语境。
6、要结合文章将感悟写出来,思想要上到一个新的层面。
答案:
1、BC
2、(1)A  (2)D  (3)E
3、C
4、对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产生恒久影响的事。
5、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
6、第一问:①履行看瓜的职责②以行动对偷瓜的孩子进行教育
  第二问:①认准目标,执着追求,不畏困难,永不放弃②做事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课外拓展
描写太阳的诗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END-
     
窗体底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