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自相矛盾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7 07: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自相矛盾
你听说过下面这些寓言故事吗?请简要概述寓言的内容,向你周围的小伙伴介绍一下吧。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朗读课文
1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无物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②[鬻]卖。
③[陷]刺破。
④[或]有的人。
⑤[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①联系课文内容,简要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②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和同学们
交流一下吧。
打开课本第84页,我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
2









会认字
弗问 自愧弗如

夫战,勇气也

会认字
多音字 fū
①丈夫(跟“妻、妇”相对),如夫妻;②成年男子,如大丈夫;③旧时称体力劳动者,如农夫;④旧时指被迫做苦工的人,如民夫。




m1o

dùn




m1o
会写字
长矛
书写注意
“矛”字的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点。
长矛
后盾 盾牌
dùn
会写字
书写注意
“盾”字的第一笔是撇。
会写字
荣誉 赞誉

会认字
吾辈

会写字
  讲课文
3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时的语气和神态,以及遭到质疑时哑口无言的状态。和同学们分角色演一演。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无物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鬻】卖。
【者】……的人。
【坚】坚硬,坚固,结实。
【莫】不。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称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东西都刺不破它。”
译文
批注:从卖矛和盾的人的话中能够知道,他的盾的特点是非常坚固,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破它。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无物不陷也。”
【利】锐利,锋利。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无物不陷也。”
译文
又夸赞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 任何东西都能刺破。”
批注:卖矛和盾的人又说了他的矛的特点——非常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人,有的人。
【以】用。
【子】您。
有人说:“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会怎样呢?”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那个人不能回答了。什么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思考: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那个人不能回答了。什么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思考: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
答案示例:因为他发现自己说的话是互相矛盾的,他所说的那么好的矛和盾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那个人不能回答了。什么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批注:最后一句话是对整则寓言故事的总结。
矛能刺破盾吗?

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什么东西都刺不破它
自相矛盾
盾会被矛刺破吗?

回归整体
想象一下,假如你就在卖矛和盾的楚人面前,你会怎么跟他说?
  课后题讲解
4
讲课
后题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背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关键字哦!
讲课
后题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
·
·
讲课
后题
誉:称赞、赞美。
弗:不。
立:存在。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
·
·
讲课
后题
3.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讲课
后题
答案示例:楚人把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夸到了极致,但是他说的这两种东西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所以“弗能应也”。
3.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讲课
后题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和小伙伴们比一比,看看谁讲得好!
  参考素材
5
·作者介绍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集法家学说之大成,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韩非死后,后人整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对其学说的论述,编成《韩非子》一书。
参考
素材
韩非简介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在古代战争中,矛是士兵用来进攻的武器,盾是用来防守的武器,当锋利的矛刺过来时,士兵会用盾来防守。所以,矛需要足够锋利才能够刺杀敌人,盾需要足够坚固才能够抵挡住敌人的进攻。这两种兵器在性能方面是对立的。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中国寓言
《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守株待兔》
《郑人买履》《心不在马》《击鼓戏民》
西方寓言
《狐狸和葡萄》《狼和鹤》《乌龟和鹰》
经典寓言故事
参考
素材
有个楚国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做小盒子,用桂椒把它熏香,再用珠子、美玉和翠鸟的羽毛加以装饰点缀。一个郑国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退还给了他。这个楚国人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啊。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