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6~61例题、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56~61例题、练习。内容分属于空间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别强调了了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轴対称图形,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使学生体验“对称类”。通过学生动手创作对称图形,在创作中感知轴对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只有轴对称的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的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悅的氛围,让学生在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美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判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础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例题的3张图片 剪刀 彩笔 彩纸
【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中年级学生说,他们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思考,口述本能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以这种情况,我准备在这节课中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这节课我准备引导学生运用以下两种学法进行有效学习。
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同伴间的思维互补,获得成功体验。
【设计理念:“要知道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其手”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亲历感受美、探索美、发现美、赏析美、创造美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美感的同时求取真知,并体验创造过程本身的愉悦。促使学生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漂亮的”小女孩,想看看吗?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
师:看到这个的头像,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发表意见。“眼睛长在一边了”“眼睛长歪了,不好看!
师:谁来帮我把这个(小女孩)的头像变漂亮些
2,请同学上去摆一摆。
师:谢谢这位同学,是他把头像的双眼对称地放在两边,才使这位小女孩变得漂亮了。你的“整容术”可真是高明啊!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从不同事物中找共同点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松树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
从不同事物中找共同点形状,认识到“它们都是对称的物体”。
师:认识这些物体吗 请认真观察,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观察图片,学生说出名称。说说,发现了什么 )
“左右一样、形状同样等等〞
教师肯定学生说法。
2.出示物体平面图形。(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师:通过观察、折一折,比一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三.灵活运用、“辨”对称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都认同了这些图形是对称的,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睛,让大家分辨一下下列的几何图形它们是否是对称的 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有”好的,我喜欢自信的孩子!请看题
1.出示各种几何图形
2.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首先利用自已的“火眼金睛”观察下列图形是否是对称的。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师:大家讨论得可真热闹,结果是否会是我们猜
测的那样吗 我们还是动手折一折,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四人小组合作,折一折,比一比,并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图形对折后是否完全重合。)
(3)课件演示图形对折过程。
3.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
师:像这样的图形,对折以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发现折痕
师:在数学中,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
引导学生用对折的方法,(把一个图形左右对折,上下对折或斜着对折)来判断其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操作、交流、体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特征。】
四、“做”对称、深化认识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观察能力强,动手能力也很不错,下面,可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卡纸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1.介绍制作方法。
师:在创造之前谁能说说,制作中具体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描述,老师优化方法:把卡纸对折后,在一边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下来,打开即可)
2.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做对称图形。
师:下面,就请大家利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并及时展示学生作品。
3.集体展示作品,教师挑选几个有创意的作品上去展示。(其他的作品可在座位举起来展示)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师:看,同学们的作品多有创意啊,你们可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家!
4.师生合作,制作爱心卡
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出示卡片,并在上面出“半”个心)
师:谁来帮帮我,如何将这半颗心变成一颗完整的心。
5.请学生上去操作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热心帮助,老师想把这颗爱心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都能拥有一颗善良的爱心!在卡片背后还有老师送给大家的祝福,请你帮我读一读吧!
6.学生读祝福语:天天开心!
7.课件出示:天天开心。(心:是刚才剪出来的图案)
师:是的,老师要祝愿大家学习充满信心,天天开心!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字也是轴对称的图形。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厉害,轴对称的现象躲在我们的汉字中也被大家发现了。下面老师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闯关成功,老师带你们到各地旅游,去欣赏更多的对称美!好吗
8.出示字母:BANG
引导学生判断各个字母是否轴对称图形,出现争议的字母B,让学生亲自折一折,验证结果。
师:有时候,我不能过分去相信自己的眼睛,特别是出现争议的时候,动手操作,亲自验证一下,就是最好的方法。
9.激励优胜
师:我发现有大部分的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里表现得非常好,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踊跃地回答问题,出色地闯过了老师设立的各个关卡。我想把一个字送给大家一一拼一拼,是什么字
课件演示:把字母BANG转化成(bang),“棒〞
师: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是棒极了!我把这个代表着荣誉的奖杯送给大家,希望它能激励你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把奖杯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轴对称的现象躲在我们的汉字和字母中,都被大家发现了。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轴对称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轴对称的图形、或事物。
10.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五、多向拓展,升华认识
师:好的,老师说话算数,闯关成功,我带大家旅游去!一“起去欣赏更多的对称美!
1.欣赏短片
(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师:在短片中,我们领略到了各种对称的美,对称存在也图片中,建筑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它们都是因为对称才更加的美丽,你能指出这些图片的对称轴在哪里吗?
2.出示短片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说一说。
(学生发表的过程中,课件同时出现图片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多向拓展,让学生感悟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六、课堂小结、延伸
(1)说说自己今天的收获。(认知的、情感的)
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开心,不知道你们的心情如何 …
这里有两幅可爱的表情图片,请选择最能表达你心情的一幅图像。
出示两幅是轴对称的表情图片,让学生选择。
愉快
愉快 一般
师:轴对称图形是和谐、美丽的,而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欣赏生活。相信你会更加的健康、快乐!
【设计意图:注重关注更多的学生,在整理课堂知识点的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 对称轴
对折 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这板书设计凸现重点,彰显难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