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 时 1
二、教学目标 1.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 点 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 点 分析数量关系。
四、课 型 新授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学习卡□ 实验仪器□ 挂图□实物□ 模型□ 其它□( )
七、教法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八、教学过程
操作环节(时间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3分)二、活动探究(36分) 1.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29 页例2 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题意。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画线段图。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 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48 元裤子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 倍,要画这样的3 份。48 元裤子 上衣48 元裤子上衣 1-1学生认真观察ppt,个别回答1-2独立思考问题,个别回答1-3四人小组讨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1-4学生汇报并板1-5学生根据条件去思考问题1-6四人小组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1-7小组汇报预设: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追问:现在你能解答这道题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教师板书: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裤子48 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
2-1个别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2-2学生尝试画图2-3个别回答3.两到三名学生回答
操作环节(时间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九、作业布置(课外)
想想做做第三题、第四题
十、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方法一:48x3=144(元)144+48=192(元) 方法二:1+3=4 48x4=192(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