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试卷
第五、第六章水平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与秦岭—淮河大致吻合的是( )
A. 7月0℃等温线
B.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
2. 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北地区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地区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以北地区的传统民居房顶坡度较大,以南地区房顶坡度较小
C. 以北地区的耕地多为水田,以南地区多为旱地
D. 以北地区的河流流量较大,以南地区的河流流量较小
A
图S-5-1是小军同学、小红、小明暑假期间旅游时所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3~5题。
3.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牧场各具特色,小军所到的牧区最有可能位于( )
A. 青海省 B. 西藏自治区
C. 内蒙古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4. 下列地理特点,属于小红所到地区的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饮食以米饭为主 ③河网密集,水运便利
④黑土肥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 小明拍摄的骑楼能反映当地的自然特征是( )
A. 地势起伏不平 B. 炎热多雨
C. 洪涝、台风频繁 D. 炎热干燥
A
B
这几年,我国偏远地区的优质农产品、特色农副产品成为地方脱贫、奔小康的有利抓手。有网友用我国一些特色农副产品,制作出一份“小康菜谱”(图S-5-2)。据此,完成6~9题。
6.贵州小酒的原料除了高粱外,还有一种
极富地方特色的原料,该原料最有可能是
( )
A.苹果 B.甜菜
C.青稞穗 D.稻壳
D
7.安吉白茶树主要种植在( )
A.东南丘陵 B.东北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华北平原
8.安格斯牛肉最有可能产自( )
A.辽宁省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广东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
9.下列地理单元中,没有为“小康菜谱”提供食材的是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A
B
C
我国荔枝主产于南方的广东、广西、台湾等省级行政区域。西安虽不出产荔枝,但每到荔枝成熟期,超市里都有大量荔枝上市。据此,完成10~11题。
10.除了上述省级行政区域,还可以大量种植荔枝树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青 B.吉 C.豫 D.琼
11.荔枝易腐烂、不耐长途运输。如今北方地区的居民也能轻松吃到荔枝,主要得益于( )
A.荔枝保鲜技术的发展 B.荔枝品种的不断改良
C.荔枝种植技术的改进 D.荔枝种植规模的扩大
D
A
12. 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夏季风 D.冬季风
A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
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
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宁夏盛产枸杞,味道和果质好。
据此读图S-5-3,完成13~14题。
13.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下列
关于贺兰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 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
C
14. 宁夏盛产枸杞优越的气候条件是( )
A. 全年温和湿润
B.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 夏季高温少雨
D. 冬季寒冷干燥
B
D
读图S-5-4,图中①②两地均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据此,完成15~18题。
15.形成①地“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人为原因
是( )
A.发展旅游 B.排放污水
C.夏季多暴雨 D.破坏植被
16.造成①②两地农业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是( )
A.海拔 B.水源
C.热量 D.土壤
C
17.下列地理现象中,①②两地共有的是( )
A.冬季河流结冰 B.广泛种植玉米和水稻
C.河流的汛期在夏季 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18.①②两地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修建梯田 B.植树种草 C.平整土地 D.改良土壤
C
B
滞洪区是起调洪作用的一种分洪区。这种区域具有“上吞下吐”
的能力,其容量只能对河段分泄的洪水起到削减洪峰,或短期阻滞作
用。据此读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
意图(图S-5-5),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主要位于河谷地带
D.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A
20.我国西北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没有河流 D.平原面积小
B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据此读中国岩画分布示意图(图S-5-6),完成21~22题。
21.大多数岩画分布地的共同自然
条件是( )
A.日照强烈
B.降水稀少
C.地势起伏大
D.河流分布少
C
22.我国岩画分布地的空间特征是( )
A.北方地区多,南方地区少
B.青藏地区多,东部季风区少
C.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多,以西少
D.干旱、半干旱区多,北方地区少
D
读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示意图(图S-5-7),完成
23~25题。
23.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包括(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24.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工业迅速发展
C.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 大量开采铁矿,破坏植被
25. 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正确的有(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④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C
A
读西藏自治区略图(图S-5-8),完成26~27题。
26.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A.北多南少
B.西多东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南多,东北少
27.当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湖泊沿岸
B.河谷地带
C.草场内部
D.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
C
B
“青豫直流”工程是国家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工程,已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投运。该工程起于青海省海南州,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途经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线路全长1 587千米。据此,完成28~30题。
28. 该项目在沿线地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 )
①淡水资源短缺 ②沙尘天气较多 ③土质疏松 ④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⑤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B
29. “青豫直流”工程主要开发了青海省的能源包括( )
①煤炭 ②太阳能 ③地热能 ④风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0. 该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后,主要有利于( )
A. 推动驻马店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
B. 推动河南省生态环境的改善
C. 推动工程项目沿线省市水能资源的开发
D. 推动青海省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D
B
二、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读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分布示意图(图S-5-9),图中数字分别表示各地区气候资源的质量等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其中百、十、个位数字依次表示水分、热量、光照。
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界线A主要经过甲_________山脉、
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乙__________
山脉。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昆仑
横断
夏季风(或降水)
(2)图中西北地区草场广布,农业部门以______________为主,水源较充足地区主要发展______________(填“水田”“旱地”或“绿洲”)农业。(4分)
(3)据图可知,华北平原水分的质量等级并不低,请简述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6分)
畜牧业
绿洲
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旱严重;人口众多,工业、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加剧了缺水情况等。
(4)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地。试从气候方面评价其粮食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
有利: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旱涝灾害频繁。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净土健康产业主要指低消耗、少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绿色产业。
材料二 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极低污染的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提出以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有机生命产品、高原保健药品、心灵休闲旅游等融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思路。目前,拉萨完成了藏鸡、藏香、天然饮用水、奶牛、藏毯、藜米等六大净土健康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材料三 青藏地区示意图(图S-5-10)。
(1)青藏地区地势___________,
气温___________,动植物种类少
并具有_________的特性。(6分)
(2)由于地势原因,拉萨气温日
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分)
高
低
耐寒
日较差大
(3)分析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高原环境质量优(水、空气等洁净);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影响小;动植物种类独特。
(4)阐述发展净土健康产业对西藏的重要意义。(6分)
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