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13 最后一次讲演
第四单元
目录
单元学习目标
01
语文核心素养
02
名师导学
03
名师导读
04
名师导练
05
课外技法专练
06
群文阅读推荐
07
单元学习目标
1. 学习演讲词,理解其观点,感受其风格,获取有益的启示,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2. 了解写作演讲稿的常见技法,运用阅读所得,学习撰写演讲稿。
3. 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演讲的技巧,进行演讲实践,举办演讲比赛,在“演讲——聆听——评议”的综合活动中提高在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
思考:四篇演讲词的针对性分别体现在哪里?演讲者分别是怎样提出观点的?是以何种思路展开论述的?
《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兴演讲,有着极强的现实性,整篇演讲词激情澎湃,可帮助我们了解演讲的一般知识,学习时应以欣赏、体会为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在庄重场合的正式演讲,知识性、逻辑性较强,学习时应以梳理内容、把握思路为主。《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举例很多,语言坦
诚而幽默,学习时可集中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在轻松的“闲聊”中分析年轻人关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学习时应理解作者观点,重点品味作者那富有哲理的分析、富有历史感的概括、富有诗意的描述,感受作者那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名师导学
语文要素 1.中心论点: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2.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续表)
一课一法 【文本链接1】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观点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如文本第二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
1. 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为作用。
2. 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作者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续表)
一课一法 【文本链接2】根据举例引证把握作者观点
作者多次举例引证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 如文本第三段中列举了“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朴被害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的同时,揭露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
2. 如第五段中列举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例子,证明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真理。
(续表)
一课一法 【文本链接3】本文语言口语化,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强化观点和感彩
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续表)
一课一法 2.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
(续表)
一课一法 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使感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手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第五段“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续表)
一课一法 4. 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彩。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
技法点睛 把握中心论点的技巧
1. 从位置入手找论点:论点往往在较为醒目的位置,可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处着手提取或归纳。分论点要注意从过渡句、段首或段尾提取。
(续表)
技法点睛 2. 分析论题找论点:论题是作者所议论的问题或对象。在阅读时,如能弄清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就找到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 分析论据找论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我们可以进行反向推理,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论据来挖掘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续表)
技法点睛 4. 通过语言标志找论点:有些论点是在层层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通常会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由此可见”“所以”“总之”等;或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应该”“必须”“要善于”等。一般来说,论点就是这些词语后面的语句。
答题模式: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进行表述,常用动词有“是”“要”“应该”等。
名师导读
作者简介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青年时期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期是旧经典研究的学者,晚年时期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出版诗集《红烛》《死水》。
闻一多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发动内战,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48岁。
1. 背景解读
(续表)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即兴讲演,是特殊背景下所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狗急跳墙,对人民力量疯狂镇压,甚至采取极其卑劣的暗杀手段。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众多爱国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会。当时闻一多先生的处境也相当危险,大家
(续表)
写作背景 都劝他不要去参加追悼会,但闻先生一定要去。本来没有安排闻先生发言,但是会场上混进了一些国民党的特务,当李公朴先生的夫人报告李公朴被暗杀的经过的时候,这些特务分子在会场上抽烟说笑,故意捣乱。看到这种情景,会场上的人都很气愤,闻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立即走上讲台,拉过话筒,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说。会后,闻一多先生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续表)
写作背景 在回家的路上,他被事先埋伏在路上的特务分子开枪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因此,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因为是即席讲演,没有写讲稿,这篇讲演词是当时听讲的人记录下来的,题目是后来人们加上去的。
2. 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这篇文章情感激烈,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是一篇鼓舞斗志、颂扬光明的战斗檄文,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几天,大家xiǎo de( ),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bēi liè( )最wú chǐ( )的事情!
(2)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dú shǒu( )?
(3)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guāng míng zhèng dà( )地来打来杀。
晓得
卑劣
无耻
毒手
光明正大
(4)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wū miè( )人。
(5)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tú shā( )。
(6)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bēi fèn( )痛恨。
(7)[chuí jī ( )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kǒng bù( ),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诬蔑
屠杀
悲愤
捶击
恐怖
(8)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shì lì( )不被人民huǐ miè( )的!
(9)反动派tiǎo bō lí jiàn( ),bēi bǐ( )wú chǐ( )。
(10)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 mán hèng( )下去的!
(11)历史fù yǔ( )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势力
毁灭
挑拨离间
卑鄙
无耻
蛮横
赋予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碰到痛苦或软弱,你就需要毅力;如果遭逢言词的污蔑,所需的就是忍耐。
B. 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不可教化。
C. 那种拉帮结派遏制中国的图谋,那种在地区国家间挑拨离间,以及在中国近海搞联合军演的做法,都是自作聪明!
D. 美军在伊拉克虐待战俘的一幅幅骇人听闻的照片在网络上披露后,大家纷纷对美军的暴行予以谴责。
D
2. D【解析】“骇人听闻”指的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不合语境。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可改为“又兼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的影响”)
B.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在句末加上“的无能之人”)
C.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不当。(改为“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
D. 读书很重要,专家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把“学校”改为“老师”)
D
3. D【解析】“创造”与“氛围”搭配不当。
4.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初中语文学习之旅,我们读书学做人,从先贤哲人那里,我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爱莲说》里,我们学到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从《岳阳楼记》里,我们学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名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学习,让我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从《陋室铭》里,我们学到刘禹锡“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情怀
李白《送友人》的不舍情怀
5. ★新题型★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种松
宋荦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日瘦阴还薄①,风多响自重。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②?
【注释】①日瘦阴还薄:阳光暗淡,阴云迫近。②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新题特训
(1)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志趣。
在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松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显得更加优雅,寒风吹过,树枝摇曳,引来云鹤与之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用典
清廉、孤傲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 (鼓掌)
课内精读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
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6. 闻一多先生讲演中一开始就义正词严地指出:暗杀李公朴先生是昆明历史上出现的“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然后从三方面层层深入揭露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的险恶用心,写出这三个方面。(3分)【内容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造谣诬蔑,嫁祸给共产党。
7. 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8分)【赏析句子】
(1)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句。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愤怒痛斥反动派的强烈情感。
(2)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句式: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耻啊!无耻啊!
句式: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
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的残暴,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感叹句。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4)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句式: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
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的力量更强烈。
8. 文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2分)【分析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9. 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 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①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不畏惧。②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③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课外技法专练 ——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
我有一个梦想(节选)
[美]马丁·路德·金
今天,我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
100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饱受煎熬的黑奴带
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世。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会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所有人——不论白人还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让渡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
…………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
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1.阅读选文,概述作者演讲的中心是什么?(2分)【概括文章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指的是什么?(2分)【理解文章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诉了美国有色人种的凄惨境遇,表达了有色人种对自由、民主、平等的渴望,以及为正义奋斗到底的决心。
这个“梦想”是指美国黑人和白人一样,共同享有法律给予的生存、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3.文章语言感染力强,感情真挚,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9分)【赏析句子】
(1)这一庄严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饱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庄严的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运用恰切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解放黑奴宣言》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黑奴所带来的希望和鼓舞。
(2)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海洋”与“孤岛”“充裕”与“穷困”进行对照,深刻地揭示了黑人的悲惨遭遇。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刺耳的争吵声”与“优美交响曲”在听觉上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实现种族平等的真诚渴望。
4.在演讲中,排比句式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观点更鲜明,从选文中选取一例予以分析。(4分)【分析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选文中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排比句式,气势磅礴,雄劲有力,畅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抒发了演讲者忧愤和热切的情感,如同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在这六个排比句中,作者期待的是人的平等、南方与北方的平等、人格的平等、种族的平等、万物的平等这样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排比句式的使用容易感染听众并引发他们深深的共鸣。
群文阅读推荐
阅读意图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阅读练习推荐
了解作者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闻黎明) 概述事例,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 《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
相同文体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爱弥尔·左拉) 了解演讲稿的基本要求。 相同文体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郭沫若) 理清演讲稿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