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9.1血液课件(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9.1血液课件(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7 14:34:37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1节 血液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观察人血涂片,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
抽取家禽的血液10毫升注入量筒(或试管),加入几滴5%的柠檬酸钠,静置一段时间。
血浆(淡黄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深红色)
(白色)
看一看:
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观察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
分层
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一)血浆
1.成分:
2.功能:
大量水(91%~92%)、蛋白质(约7%)、葡萄糖(约0.1%)、无机盐(约0.9%)和代谢废物等。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
观察血细胞
1.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色,数量多;
白细胞的个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
将人血涂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不同类型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思考: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什么细胞有关?
1.形态结构特点:
2.数量:
3.寿命与更新:
男:约为5.0×1012个/L;女:约为4.2×1012个/L
⑴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寿命约为120天,由红骨髓再生
(1)红细胞
⑵ 红细胞中有含铁的血红蛋白。
成年男子:120~160g/L;成年女子:110~150g/L
“千亿”
4.功能: 红细胞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提问:你能从图中分辨出动脉血和静脉血吗?
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
(1)红细胞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 ,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
5.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数量过少。
治疗:吃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1)红细胞
都有细胞核,形态多样
有些白细胞能像变形虫那样运动。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1.形态结构特点:
2.数量:
(4~10)×109 个/L
4.寿命及再生:
长短不一,由红骨髓产生
3.功能:
(2)白细胞
“亿”
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
毛细血管壁
吞噬病菌后白细胞死亡
1.形态结构特点: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无细胞核
2.数量:(1~3)×1011 个/L
3.功能
激活的
血小板
未激活的
血小板
(3)血小板
止血:聚集在伤口处,堵住血管。
凝血:释放促血凝物质,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百亿”
伤口的愈合过程
血管受伤
凝块形成
组织的修复
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构成了血块。
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一些黄色透明的血清,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4
序号 名称 数目
1 (4~9)×10 9 个/L
2 (1~3)×10 11 个/L
3 男 5×1012 个/L 女
4.2×1012 个/L
4 约占血液的55 %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浆
北京市XX医院血液化验单
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35 检查日期:2011年1月17日
红细胞(RBC) 4.2×1012个/L 白细胞(WBC) 7.0×109个/L
血小板(PLT) 1.5×1011个/L 血红蛋白(Hb) 80 g/L
……
贫血
思考:哪些指标不正常?据此判断他患了什么病?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血液的组成
(二)血细胞
项目 名称 形态特点 有无 细胞核 数量 功 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两面凹的圆饼状,
富含血红蛋白(铁)

最多
运输氧和
部分二氧化碳
个体最大,形态多样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
最少
个体最小,形态不规则

凝血和止血
居中
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 14页 第2、3题
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 13页 第1课时(共13张PPT)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血液
第2课时 输血与血型
学习目标
1. 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难点)
2. 理解成分输血的意义。(重点)
3. 认同义务献血的行为。
一、血量
1. 成年人血量为体重的
我体重60kg,身体里的血液约有4500mL
2. 失血
不超过总血量的10%(约400 mL)
超过总血量的30%(约1200 ~1500 mL)
——不需要输血
——需要输血
练习:基础训练15页第1、2题
7%—8%
二、输血与血型
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
输血
成分输血
全血输注
1. 成分输血
根据患者所需血液的成分进行输血的方式,称为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同时由于没有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练习:基础训练16页 连线
①贫血患者 A. 浓缩血小板悬液
②严重烧伤患者 B. 浓缩红细胞悬液
③外伤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 血浆
P31
P30小资料 血型的发现
2. 全血输注
① 血型
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
兰德施泰纳和他的学生
1930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兰德施泰纳的研究结果对于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兰德施泰纳发现某些血浆能使人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
但对另外一些人的红细胞没有这种作用。
血清——抗体(凝集素)
红细胞——凝集原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
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他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
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成四型:
组成 血型 红细胞 凝集原 血清 凝集素 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A型 A凝集原
B型 B凝集原
AB型 A凝集原、B凝集原
O型 无凝集原
抗B凝集素
抗A凝集素
无凝集素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② 安全输血
输血时,主要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之间
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
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输血一般应以输 为原则。
同型血
献血者红细胞 (含凝集原) 受血者血清 (含凝集素)
A型(抗B) B型(抗A) O型 (抗A、抗B) AB型(无)
A型(A)
B型(B)
O型(无)
AB型(A、B)
“+”表示有凝集反应,受血者不能接受献血者的血液;
“-”表示无凝集反应,受血者可以接受献血者的血液。
② 安全输血
“+”表示有凝集反应,受血者不能接受献血者的血液;
“-”表示无凝集反应,受血者可以接受献血者的血液。
万能献血者
万能受血者
练习:基础训练16页 选择题3、4、5, 非选择题第3题
三、大力提倡无偿献血
一个健康的人,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引申拓展】一般来说,一次献血200~300 mL后,血浆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透入血管即可得到补充;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在2周左右可以恢复,这是肝脏加速合成蛋白质的结果;红细胞恢复稍慢,需3~4周左右。这就是说,献血之后,最多三四个星期,血液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会影响健康,同时还会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
练习:基础训练16页 选择题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