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图一
图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20
265
316
221
263
222
280
魏
西晋
吴
蜀
学习目标
1.知道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等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概括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最后通过学习本堂课内容,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
3.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和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个国家最有条件完成统一?
知识回顾
一、西晋的建立
司马懿(179-251)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曹魏中期,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晋宣帝。
司马懿
263年,魏派兵灭蜀汉。
魏
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完成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南方蜀、吴两国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三国归晋的过程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篡权,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
材料一: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 晋纪一
注解:晋武帝以魏氏孤立无援的弊害作为警戒,因而大封宗室,赋予他们职权。
在太康盛世的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隐患?
封王势力过大
二、八王之乱
在太康盛世的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隐患?
材料二:时帝多内宠……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
统治腐朽
材料三: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晋惠)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皇帝昏庸无能
石崇斗富
材料四: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晋书·傅咸传》
斗富成风
除此之外,教科书上还写到了哪些隐患呢?
重税与征兵
在太康盛世的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隐患?
统治腐朽
皇帝昏庸无能
封王势力过大
少数民族矛盾严重(重税与征兵)
八王之乱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1、统治集团腐朽:奢侈腐败,晋惠帝昏庸无能。
3、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2、统治集团内乱:八王之乱。
启示:
提倡节俭;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平等团结
思考探究
敕勒川狩猎图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中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东汉、魏、晋时期,开始内迁。西晋时,规模增大。
内迁时期
内迁少数民族
思考:
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不在水草丰美的草原生活而要迁入内地?
1、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中原文化先进具有吸引力
2、归附中原政权,与汉族杂居。
3、中原人口减少为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创造了条件
4、三国时期各政权为壮大自身实力也吸引一部分游牧民族
变化1: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变化
变化2:文化的双向交流
文化交流 民族交融
从游牧到定居农耕
民族交融趋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匈奴 鲜卑 羯 羌 氐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意义(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
矛盾激化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再次陷入混乱局面,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统称十六国。
匈奴 羯 鲜卑 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羌 賨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任用王猛为相,深化改革。
改革措施: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思考前秦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
社会动乱,人心思定。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
苻坚较高的汉文化修养。
前秦国立逐渐强盛
民族矛盾日益缓和
遵明王之德教,阐先圣之儒风,抚育黎元,忧勤庶政。
——《晋书》载记·第十四
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
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
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伤害?
为什么其他朝代也有过类似的叛乱,而西晋却在叛乱中亡国了呢
内因:因统治腐朽发生叛乱,经济萧条,人民疾苦;
外因:少数民族的入侵导致国力更加衰微,最终亡国。
威胁中央集权的统治。
学习与探究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西晋
建立
东汉
东晋十六国
17、18课
南北朝
19课
三国鼎立
16课
在分裂再现之时,中国人并不自安于分裂,分争各方总是力求寻得恢复统一的路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感情、文化交流、经济联系、政治交往,也自然而然地孕育再统一的条件,使统一称为全社会不可抗拒的潮流。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南朝(宋—齐—梁—陈)
统一全国
暗线: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
西晋短暂统一
17课
绚烂、辉煌、高质量的统一
迈向合流,统一帝国的到来
明线:短暂统一、大分裂、大动乱、大迁徙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
关系?
1、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2、与少数民族同学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
3、 通过合理方式同分裂民族关系分子作斗争。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影响:西晋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课堂小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C
1.西晋的建立者是 (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
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 )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D. 匈奴女真羯氐羌
B
随堂检测
A
4. 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
A 氐族 B 羌族 C 羯族 D 鲜卑族
5. 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 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6.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A
D
D
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8.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