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梦县梦泽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云梦县梦泽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23 13: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3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p ) 惆怅(chóuchàng) 火钵(bō)
B.殷红(yīn) 忸怩(niǔní) 绯红(fēi) 酩酊(dīng)
C.戮力(lù) 目眦(zì) 瞋目(zhēn) 肄业(sì)
D.裨益(pì) 拊心(fù) 憎恨(zèng) 创伤(chu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杀戳 漩涡 礼上往来 前合后偃
B.逾越 阑珊 冥顽不灵 一蹴而就
C.绮丽 精典 脍灸人口 繁文缛节
D.廪赋 沉淀 良晨美景 嬉笑怒骂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家商厦的值班人员未经领导同意, 脱岗,以致没有及时发现火情,延误了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
②今年2月12日,温家宝总理邀请13位基层群众代表到中南海 ,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③有些运动员在大赛前心理负担过重,因而比赛时表现失常。这种情况已经成了一种难以
___________的怪现象。
A、擅自 做客 琢磨 B、私自 做客 捉摸
C、私自 作客 捉摸 D、擅自 作客 琢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清明节,许多墓园增加了提供水桶和抹布的服务内容,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措施,却让扫墓者感到格外温馨。
B.不久前刘翔在博客中提出在伦敦奥运会上的目标是跑进前三名。一些网友认为刘翔应该专心训练,而不是急着唱高调。
C.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南禅寺中的彩塑,塑造精巧,手法纯熟。其形体、衣饰都与敦煌唐代彩像如出一辙。
D.影星章子怡在演艺道路上本来顺风顺水,风光无限,但是否极泰来,因身陷"捐款门",她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钓鱼执法”、“躲猫猫”、“楼脆脆”……网民对此的热议,不仅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清理了一些藏污纳垢的社会死角,而且增加了其社会关注热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B.近段时间,由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纷纷宣布对南海部分岛礁拥有主权,致使我国维护南海领海、领土主权完整的行动越来越困难。
C.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经常看书、读报,不断地参加培训学习,否则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说话做事也就难免贻笑大方。
D.剧组全体成员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国家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6.下列对文章表述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均衡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B.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完善,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就会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C.要体现教育的公平,必须让所有学生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让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
D.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一旦取消分科,就会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7.下列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的积极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以避免学生个性的片面发展,帮助他们建构完整的人格。
B.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让学有生接受到更广的学科知识。
C.让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高考.高校录取制度改革。
D.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利,让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
8.文章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不能作为理由的一项是 ( )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B.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
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D.我国的高中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小题。(9分,共3小题)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1]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2],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孔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表怃然为骇。衡乃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表大悦,益重之。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呵之。衡更熟视曰:“死公!”祖大怒,欲加箠。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时杀焉。射徒跣来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
【注】 [1]岑牟、单绞:鼓史等着的服装。[2]《渔阳》:鼓曲名;参挝:击鼓之法。
(节选自《后汉书 文苑列传 祢衡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称述于曹操    数:多次,屡次
B.次至衡 次:依次
C.顾此人素有虚名 顾:想,考虑
D.祖主簿素疾衡 疾:恨,嫉妒
10.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的一组是(  )
①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 ②次释余服,裸身而立
③数称述于曹操 ④以杖捶地大骂
⑤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⑥而衡素相轻疾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祢衡是平原般地人,年少时很有才辩。与鲁国的孔融和弘农杨脩交情很好,孔融虽然和他年龄相差较大,但还是很爱惜他的才华。
B.孔融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祢衡,曹操也很想见祢衡,但祢衡一向轻视、恨他,就声称自己有狂病,不肯去见曹操。
C.祢衡擅长击鼓,被曹操召为鼓史。在一次击鼓表演时,祢衡没有按规定换上鼓史的衣服。在受到下吏的呵斥后,祢衡当场脱下衣服,赤身裸体地站在堂上,一点惭愧的表情都没有。
D.刘表曾经和几个文人草拟了一份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的才思。祢衡回来看到后,觉得写得不够周全,就生气地将奏章撕毁扔在地上,自己重新写了一份言辞可观的奏章。刘表看后非常高兴,更加器重祢衡了。
第II卷(共117分)
四、诗文阅读(27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文章言议,非衡不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发笤溪
叶 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 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篇名句填空。(9分)
(1)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小说名作《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________________(填写人名)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15—17题(14分)
老父如子
袁利霞
父亲70岁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地响。从屋里听,分不清是他在走路,还是我那8岁的侄儿在走路。有时候饭菜不可口,他就不吃;天凉了,让他加件衣服,得哄好半天。在院子里,父亲边走边吹口哨——全没有一点父亲的威严。
父亲像孩子似的,越来越有点“人来疯”。家里来个客人,父亲会故意粗声大嗓地跟母亲说话,还非要和客人争着吃头锅的饺子——他明知道家里有客人,母亲不会和他吵架。客人一走,父亲马上又会低声下气地给母亲赔不是。
每次父亲从外边回来,第一句话都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便不再言语;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便折回头去找,认认真真把母亲找回来。
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出去之前也不照镜子,脸都没洗净,眼屎还沾在上面。”父亲不相信:“我出去逛了一圈,别人怎么没发现,就你发现了?”母亲感到很好笑:“别人发现也不好意思告诉你呀,都这么大的人了。”
家里有一点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父亲都会高高兴兴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卖得三元五元,不愿交给母亲,装进自己的腰包,作为公开的“私房钱”,用于自己出去吃饭或购买零食。
父亲以前特别节俭,从不肯到外边吃饭,也不吃任何零食。现在儿成女就,没什么大的开支,他也就大方了,经常到小摊上去吃“豆腐沙锅面”——不放肉,只放虾米、紫菜、海带和豆腐,一碗只要一元五角。父亲喜欢吃板肉夹烧饼。板肉是新疆特有的一种食品——把牛肉煮熟了,加上各种佐料,压成块状,吃时,用锋利的刀切成薄片,夹在刚出炉的热烧饼里。
有一次,父亲很委屈地向我告母亲的状:“我每次都夹一元钱的肉,有一次烧饼有点大,我夹了两元钱的肉,你妈就嫌我浪费。”我感到好笑极了,这哪是印象中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父亲啊,分明是一个馋嘴的孩子。我从口袋里掏出50元钱给他,让他专门用来买板肉夹烧饼,并刻意叮嘱他:“不准告诉母亲。”父亲高高兴兴地收下钱出去了。不一会儿,我从厨房经过,听见父亲以炫耀的口气对母亲说:“女儿给我50元钱,让我买板肉夹烧饼,你看,还是女儿疼我。”
我心里忽然一阵酸楚——我们越来越大了,父亲越来越小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叫云亮的诗人写的诗——
父亲老了,站在那里,像一小截地基倾斜的土墙/……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个孩子/我和父亲说话,父亲总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便咧开嘴冲我傻笑……有一刻/我突然想给父亲做一回父亲/给他买最好的玩具,天天做好饭好菜叫他吃,供他上学,一直念到国外,如果有人欺负他,我才不管它三七二十一/非撸起袖子,揍狗日的一顿不可……
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看见父亲正向街口走去,我赶紧走过去叫住他,问他要去干什么。他像一个等到大人回家的孩子,咧着嘴笑,说是在等我,怕我找不着家。一种深深的感动涌上我的心头,我鼻子一酸,泪水模糊了眼睛。心想:你接我的方向都反了,自己都要走丢了,还挂念着我,深沉的父爱啊。我扭过脸,不让父亲看见我的泪水,让他带我回家。
走着走着,我停住脚步,但父亲毫无察觉,依旧向前走着,夕阳给他的全身镀上了一层金色。看着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15.本文共写了父亲的几件事?各用简单语言将其概括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引用云亮的诗句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文中找出两个细节描写,简析其对描写父亲形象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六、 语言综合运用(16分)
18.下面是一首题为《门》的诗歌。请在横线上补写有关诗句。要求想象合理,或与相关句子一致。(8分)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① ,
② ,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勤劳把贫困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③ ,
④ 。
19、写一段“母亲来找我,又悄悄转身回去”的情境。要求:①至少合理地运用2种以上描写方法;②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表达一种毫不张扬又深深的母爱③不少于200字。(8分)
七、作文(60分)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四、(27分)
12.(10分)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4分)
15.(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6分)
18.(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