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与渐变》教学设计
课题:《有趣的重复》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有趣的重复》是岭广东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第十一课,我把渐变与重复分开来讲,先讲重复。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材充分体现了“美术与生活”交融的创新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物象和设计应用图片资料的欣赏,通过折、画、剪、摆、贴的活动过程来体验不同的形式美感,以了解这种重复的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程安排体现“以知识为本,以生活为中心,以文化内涵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达到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文化审美的能力。增强其自身素养的目标。
教学策略:
“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发现美才能表现美。因此我的教学思想是让学生学会发现美,针对本课的内容——重复构成,采用不同层次的观察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欣赏重复照片和重复构成的课件,揭示课题。回忆生活体验交流生活中的重复,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重复的现象,让学生产生共鸣,感悟重复构成的独特美。重复构成的图案能美化我们的生活。欣赏中用学生智慧的双眼根据问题观察重复构成的方法和规律。在教师的示范中,深刻领悟表现制作方法。帮助学生带着感情成功的制作重复构成,真正做到有感抒发而完成作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形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重复图案的形式美;
2、通过学习重复构成,使学生掌握重复的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平面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重复产生的形式美感;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重复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创新。
教学难点与处理方法:
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构成优美而丰富的重复图案是教学的难点。掌握重复变化的规律,预测排列后的效果。
教师教具:
1、重复构成图案;
2、学生的优秀作业;
3、色彩配置活动卡片1套。
学生用具:
1、 绘图纸;2、尺子;3、圆规;4、剪刀;5、颜色;6、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重复的图,你发现了什么?我们今天探讨学习《有趣的重复》,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问学生能发现这两幅图案的不同之处吗?并找出重复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吗?(图)。
小结:(图)重复是指形状、大小、颜色相同的物象的反复排列,运用在设计中能给人深刻印象。
师:观察课本重复的作品,
同学们互相讨论老师是如何制作的?
师板书:
1、贴格,先选择色纸,出示色相图,小刀裁纸:边要齐,贴工整;
2、设计基本形简洁,怎样可以使图形不超过格子;
3、选择排列方式:大家思考;怎样的重复才有美感?(学生出来摆一摆,尝试不同的排列方式。)
4、粘贴完成,色彩可变或不变,格子可大可小。
师小结制作步骤:1、贴格子,要工整;
2、设计基本形(物体的外形即可);
3、选择排列方式(学生到黑板排列);
4、粘贴完成(师示范如何又快又好地贴完)。
四、欣赏学生作品,(鼓励学生设计有创意的基本型)
学生作业要求:(音乐伴随学生作业)
1、设计一种简洁的基本形和一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复排列构成;
2、同学之间能相互合作、帮助;
3、作业效果好。
五、小结、点评: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收获了什么?是否还有不懂的地方?学生把作业展示,并说出设计思路。互相欣赏。
六、课后拓展:把重复构成运用到生活中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