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

文档属性

名称 今生今世的证据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3-10 10: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今生今世的证据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对场景细致描写的方法及物与场景的个人化的表现手法。
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家是人今生今世的证据”的含意。
3、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对家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露出物与场景的个性化。 2、把握对场景细致描写的手法。
学习过程:
【引入新课】
在新疆那块遥远的土地上,有一群大隐之人。他们的身份可能是一名裁缝,可能是一名猎人,也可能是一名农夫,他们昂扬地出行,悄悄地写书,于是成为了“住居新疆”丛书的某一个作者。刘亮程就是这众多隐士中的一个。
【资料链接】
关于作者、作品
●——刘亮程,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里,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上海文艺出版社)。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于1998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新疆文坛的热切关注,多位评论家先后撰文对其创作进行研讨。接着,1999年10月,在国内文学界享有盛誉的《天涯》杂志的头题位置刊发了“刘亮程散文专辑”,并配发了李锐、李陀、方方、南帆、蒋子丹等著名评论家、作家的推荐文章。一时间,国内文学界为之哗然。湖北《今日名流》杂志随即对刘亮程作了长篇专访;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以“刘亮程和他的村庄”为题对其作了专访;《书评周刊》《作家文摘》《新华文摘》《江南>等报刊也纷纷转载刊发刘亮程的散文及评论文章;在新疆压库一年多的数千册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也在一个月里被订购一空。2001年4月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在这片垃圾遍地、精神腐败、互相复制的沙漠上,谈到农民刘亮程的这组散文,真有来到绿洲的喜悦和安慰。(李锐《谁的人类》)
——身边小事皆可人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
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蒋子丹)
【基础过关】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20分)
打夯( ) 一缕( ) 瘸腿( ) 抹杀( ) 转弯抹角( )
抹布( ) 拆毁( ) 烟垢( ) 门框( ) 悄无声息( )
圈棚( ) 烙印( ) 省亲( ) 执拗( ) 迄今为止( )
粗糙( ) 恍惚( ) 咀嚼( ) 嘹亮( ) 舐犊情深( )
2、近义词辨析 (8分)
冲刷 领略 等待 沉寂
冲洗 领受 等候 沉默
【诵读并感知课文 】
1、听录音,自行体会朗读。
2.整体感知课文。
●这也是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请思考:这篇散文和上几篇散文的写作角度一样吗
【尝试讨论回答】
【探究文本 】
● 请同学们精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1) 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
【含意】
(2)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含意】
(3)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含意】
(4)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含意】
(5)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含意】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讨论回答】
●作品一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道:“我真爱北平。”但他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这“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重复出现,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研读4~6节,讨论一下,这几小节主要写了北平的哪些特点
●在这一部分里老舍主要运用了哪一种创作手法
●老舍对北京的爱不是盲目的,这爱中有理性,有认知。写出一个地方的特点,包括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喜爱,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哪位同学能说说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具体地进行对比的
●老舍为何要写北京的物产、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
●体会一下老舍的语言有何特点
[课堂检测](60分)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5分)
A浩渺 桎梏 皓月当空 明察秋毫 B澄澈 田塍 称心如意 游目骋怀
C嗜好 狭隘 苦心孤诣 浮粪四溢 D渗浸 觐见 噤若寒蝉 加官晋爵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5分)
A功夫 工夫 留恋 流连忘返 B苍茫 仓皇 苍海桑田 苍翠欲滴
C嘹亮 燎原 瞭望 潦草 D骨骸 弹劾 言简意赅 垓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5分)
(1)即使墙皮全掉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______不到的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
(2)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_____的东西告别。
(3)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____ 得一干二尽。
A、冲刷 熟悉 脱落 B、冲洗 熟悉 脱落
C、冲洗 熟知 脱落 D、冲刷 熟知 脱离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5分)
A、世界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B、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会事倍功半。
C、生命需要证据,当一个人的家园废失,那他所有回家的脚步都踏上了漫长的虚无之途,家园成了他一生魂牵梦萦而却无法回归的精神之所。
D、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5分)
A、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不是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情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B、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C、一只早年间日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公鸡,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D、北京以56票申奥成功,翻阅上百年的申奥史册,我们至今还极其罕见在第二轮就取得高的得票率。
二、阅读、品味(25分)
6.作者在文中反复说“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作者反复说“我还不懂得”“我还不知道”,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说“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虚无之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回家的脚步踏上的是虚无之途?(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
8、“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我”知道土坑漫长的等待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练习
9、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10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拓展阅读】 ●阅读刘亮程《谁喊住我》,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精心构筑的精神家园。
谁 喊 住 我
当我走了,那滩芦草会记得我。那棵被我无意踩倒又长起来、身子歪斜的碱蒿会记得我。那棵树会记得我。当树被砍掉,树根会记得我。根被挖了,留在地上的那个坑会不会记得我 树根下的土会不会记得我
多少年后我如烟似风的魂儿飘过时,谁会喊住我 谁会依旧如故地让我认得我的前世 能挡住我风一样的魂儿的,必定是那堵残破不倒的土墙,能缠住我烟一般的魄儿的,除了年复一年的草木,除了一朝一夕的炊烟,又会是谁呢
我认识的人们不会在那时候,站在村头。和他们相貌一样的子子孙孙会在这片土地上来回走动。他们说话的声音不会让我陌生。在那些院子和田野里,人们依旧干着多少年前我干过的那些事,吃着多少年前我吃过的那些食物。我依旧会在那时的微风里,闻到米饭和拉面的香味,闻到炒土豆和酸白菜的香味,闻到酒、烟叶和清茶的香味……我在虚茫的飘游中必然被它们唤醒。我会激动。无由无端地感激我曾实实在在经历的一切。它让风中飘渺的我逐渐有了意识。让早已成一缕烟一粒尘土的我,突然间有另4于其他的烟和尘土。它停住。
【布置作业】
以“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要写出一定的生活体验,要有一定的真情实感。也可以结合课堂上从网上检索出来的资料,整理成文。
【学习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