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阅读《西游记》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阅读《西游记》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7 21: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
一、整本书阅读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的《________》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前7回讲述主要人物的身世和____________的故事。作品中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________虽然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遇到困难就嚷嚷散伙等,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
西游记
大闹天宫
猪八戒
2.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____________。孙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_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________________。
菩提祖师
五行山
行者
斗战胜佛
3. 猪八戒又叫悟能(由观世音赐名,唐僧为之起别名八戒),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__________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 曾占________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__。
4. 沙僧也叫悟净,原为天宫中的____________,被贬下界,在 __________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___。
天蓬元帅
云栈洞
净坛使者
卷帘大将
流沙河
金身罗汉
5.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的_________________,因违逆父命被囚__________,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____________。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6.《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__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 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三太子小白龙
鹰愁涧
八部天龙马
七十二般变化
筋斗云
金箍棒
7. 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三位徒弟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___________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___________,法名是_____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_______。
孙悟空
猪八戒
悟能
沙和尚
8. 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出来的《西游记》部分“取经路线及对应故事”图,请你补全空缺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流沙河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
火焰山
9. 下列经典故事与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行李关文。
B.“三调芭蕉扇”——在小须弥山,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粒定风丹。
C.“小雷音遭厄”——黄眉大王假扮佛祖,侵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D.“盘丝洞遇劫”——为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B
【解析】悟空被芭蕉扇扇到了小须弥山,灵吉菩萨给悟空一粒定风丹。
(二)整体感知
10.《西游记》全书 100 回,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至7回,主要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___,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由;第13至100回写唐僧师徒历经__________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 。
大闹天宫
八十一
11.《西游记》中,悟空屡次被师父误解,宁愿承受紧箍咒的责罚,仍三打白骨精。唐僧不辨是非,执意赶他离开。悟空抚今追昔,愤慨不平,但离开时又变身,四面围住唐僧下拜,并嘱咐沙僧好好照看师父。从中可以看出悟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爱憎分明
忠心耿耿
12. 通过“大闹天宫”这一章节,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的。“天宫”指代________________;“玉帝”是________________的化身;“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人间朝廷
封建皇帝
孙悟空
13. 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大仙念动咒语,噀(xùn)一口水,喷在脸上,随即解了睡魔。
二人方醒,忽睁睛,抹抹脸,抬头观看,认得是与世同君和仙兄等众,慌得那清风顿首,明月叩头道:“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
明月为何称师父的故人是“一伙强盗”?用相关故事情节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他们偷吃人参果,推倒人参树。
14. 小说中的玉皇大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追求。
16. 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借此表达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和蔑视,同时对黑暗社会进行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
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
17.《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结合唐僧在故事中的表现,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回目 表现 认识
四圣试禅心 唐僧坚决拒绝留下做女婿,不为美色富贵所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妇人发怒,要求必须留下一人做女婿时,他又唯唯诺诺,问徒弟三人谁愿意留下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出他取经意志的坚定。
从中看出他的软弱、无主见。
续表
回目 表现 认识
婴儿戏化禅心乱 唐僧对于孙悟空反复说有妖怪并多次让自己下马上马这些事感到很生气,而对红孩儿的哭诉信以为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僧一听见孩童的呼救声,就想搭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他不辨真假。
表明他很慈悲、心地善良。
18.《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四座山与“成长真经”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线。
19. 团队往往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结合作品内容进行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西游记》中,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怒逐悟空。后来唐僧遭难,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徒弟们合力救下师父,唐僧和悟空也重归于好。
二、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一)猪八戒智激美猴王(10分)
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三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你却老实说,不要瞒我。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没甚难处,实是想你。”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夯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行者道:
“也罢,起来说。”众猴撒开手,那呆子跳得起来,两边乱张。行者道:“你张甚么?”八戒道:“看看那条路儿空阔,好跑。”行者道:“你跑到那里?我就让你先走三日,老孙自有本事赶转你来!快早说来!这一恼发我的性子,断不饶你!”
八戒道:“实不瞒哥哥说。自你回后……”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
“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鲊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
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命。”
(节选自《西游记》)
1. 选文第2段中八戒讲述唐僧的遭遇,请联系原著概括补充省略号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中的画线句子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僧被黄袍怪捉去,巧遇宝象国公主解救,受托送信。黄袍怪变做才子与国王认亲,把唐僧变做老虎。
桀骜不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重情重义的情感,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3. 结合选文分析八戒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父遇难,师兄离开,八戒最终没有回高老庄,这可以看出他的忠勇和善良;他巧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表现出他的机智聪明。
(二)鬼王夜谒唐三藏(10分)
唐僧见说是鬼,唬得筋力酥软,毛骨耸然。没奈何,只得将言又问他道:“陛下,你说的这话,全不在理。既死三年,那文武多官,三宫皇后,遇三朝见驾殿上,怎么就不寻你?”那人道:“师父啊,说起他的本事,果然世间罕有!自从害了朕,他当时在花园内摇身一变,就变做朕的模样,更无差别。现今占了我的江山,暗侵了我的国土。他把我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宫皇后,六院嫔妃,尽属了他矣。”三藏道:“陛下,你忒也懦。”
那人道:“何懦?”三藏道:“陛下,那怪倒有些神通,变做你的模样,侵占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识,后妃不能晓,只有你死的明白;你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诉,伸诉。”那人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三藏道:“陛下,你阴司里既没本事告他,却来我阳世间作甚?”那人道:“师父啊,我这一点冤魂,怎敢上你的门来?
山门前有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紧随鞍马。却才被夜游神一阵神风,把我送将进来。他说我三年水灾该满,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三藏道:“陛下,你此来是请我徒弟与你去除却那妖怪么?”那人道:“正是!正是!”三藏道:“我徒弟干别的事不济,但说降妖捉
怪,正合他宜。陛下啊,虽是着他拿怪,但恐理上难行。”那人道:“怎么难行?”三藏道:“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满朝文武,一个个言和心顺;三宫妃嫔,一个个意合情投;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那人道:“我朝中还有人哩。”三藏道:“却好!却好!想必是一代亲王侍长,发付何处镇守去了?”那人道:“不是;
我本宫有个太子,是我亲生的储君。”三藏道:“那太子想必被妖魔贬了?”那人道:“不曾。他只在金銮殿上,五凤楼中,或与学士讲书,或共全真登位。自此三年,禁太子不入皇宫,不能彀与娘娘相见。”三藏道:“此是何故?”那人道:“此是妖怪使下的计策,只恐他母子相见,闲中论出长短,怕走了消息;故此两不会面,他得永住常存也。”三藏道:“你的灾屯,想应天付,却与我相类……”又问道:“你纵有太子在朝,我怎的与他
相见?”那人道:“如何不得见?”三藏道:“他被妖魔拘辖,连一个生身之母尚不得见,我一个和尚,欲见何由?”那人道:“他明早出朝来也。”三藏问:“出朝作甚?”那人道:“明日早朝,领三千人马,架鹰犬,出城采猎,师父断得与他相见。见时肯将我的言语说与他,他便信了。”三藏道:“他本是肉眼凡胎,被妖魔哄在殿上,那一日不叫他几声父王?他怎肯信我的言语?”那人道:“既恐他不信,我留下一件表记与你罢。”三藏
问:“是何物件?”那人把手中执的金厢白玉珪放下道:“此物可以为记。”三藏道:“此物何如?”那人道:“全真自从变做我的模样,只是少变了这件宝贝。他到宫中,说那求雨的全真拐了此珪去了。自此三年,还没此物。我太子若看见,他睹物思人,此仇必报。”
(节选自《西游记》)
1. 联系原著说说谋害乌鸡国国王的是何方妖怪。简述事件的前因后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害乌鸡国国王的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精。因乌鸡国国王曾将化斋的文殊菩萨送到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因此如来派遣青毛狮怪将国王推入井内,浸他三年,帮文殊菩萨报前仇。
2. 结合选文分析《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如选文中乌鸡国国王死而复生,作者以极度的夸张突破了生死;真假国王与真假美猴王、真假公主等情节充满了诡异的想象,使作品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3. 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乌鸡国国王是一个怎样的国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鸡国国王是一位乐施好善、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乌鸡国突然干旱,草籽不生,民皆饥死,为了救灾,他派光国库粮食,并与群众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他还仿效禹王治水;他好善斋僧,如来赐他金身罗汉。
三、比较阅读提升训练
(一)悟空三别长老(10分)
【甲】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正是舍身拼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
【乙】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 言 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节选自《西游记》)
1. 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联系原著,简述选文中孙悟空两次离队的原因及去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选文相关内容,分析唐僧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孙悟空打死六个强盗而受唐僧责备,一气之下离开,前往东海龙宫。乙文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不识妖怪,责备悟空杀害无辜,执意要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跪拜泪别唐僧。
唐僧善良慈悲,一心向佛,不忍心杀死强盗;同时他又不辨是非,迂腐固执,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杀害的是无辜之人,执意将悟空赶走。
3. 结合选文中加点语句,分析孙悟空的性格变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孙悟空离开时的果断,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桀骜不驯的性格。乙文:孙悟空苦苦哀求的情态,表现了他得到教化,变得重情重义的人性特点,人物形象逐渐成熟、充实。
(二)考验(10分)
【甲】四圣试禅心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甚么道理!”
那妇人笑道:“可怜!可怜!出家人有何好处?”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却有何好处?”那妇人道:“长老请坐,等我把在家人的好处说与你听……”三藏道:“女菩萨,你在家人享荣华,受富贵,有可穿,有可吃,儿女团圆,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段好处……”
【乙】女儿国招亲
八戒在旁掬着碓梃嘴,叫道:“太师,你去上复国王: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快些儿倒换关文,打发他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赘,如何?”太师闻说,胆战心惊,不敢回话。驿丞道:“你虽是个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变,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行者道:“呆子,勿得胡谈!任师父尊意,可行则行,可止则止。莫要担阁了媒妁工夫。”
三藏道:“悟空,凭你怎么说好。”行者道:“依老孙说,你在这里也好。自古道‘千里姻缘似线牵’哩。那里再有这般相应处?”三藏道:“徒弟,我们在这里贪图富贵,谁却去西天取经?那不望坏了我大唐之帝主也?”太师道:“御弟在上,微臣不敢隐言。我王旨意,原只教求御弟为亲,教你三位徒弟赴了会亲筵宴,关付领给,倒换关文,往西天取经去哩。”行者道:“太师说得有理。我等不必作难,情愿留下师父,与你主为夫。
快换关文,打发我们西去。待取经回来,好到此拜爷娘,讨盘缠,回大唐也。”那太师与驿丞对行者作礼道:“多谢老师玉成之恩!”八戒道:“太师,切莫要‘口里摆菜碟儿’。既然我们许诺,且教你主先安排一席,与我们吃钟肯酒,如何?”太师道:“有,有,有;就教摆设筵宴来也。”那驿丞与太师欢天喜地,回奏女主不题。
却说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你这猴头,弄杀我也!怎么说出这般话来,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行者道:“师父放心。老孙岂不知你性情,但只是到此地,遇此人,不得不将计就计。”
(节选自《西游记》)
1. 简要说说作者叙写唐僧的两次“被招亲”有何用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中面对“被招亲”,各人的态度如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在突出唐僧西天取经途中不受外界诱惑的坚定意志和不畏艰难险阻的执着信念。
选文中唐僧、悟空都严守戒律,立场坚定;猪八戒贪图安逸,贪恋女色。
3. 联系作品简要概述唐僧在“女儿国”的经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儿国国王相中唐僧后准备留他做国王,自己不惜屈尊为王后,唐僧不答应,最后孙悟空用计获得通关文牒,并帮助唐僧脱身。
(三)(10分)
【选段一】老儿答道:“老汉姓金,排行第二。孩儿小字翠莲……”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子两个告道:“若是能够得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
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节选自《水浒传》)
【选段二】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
身不睬……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节选自《西游记》)
1. 鲁达于第二天清晨发付金氏父女之后,又是如何对付“郑大官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达送走了金氏父女,就去找镇关西。他故意向镇关西买肉,先消遣他,再动手。不小心把镇关西打死了,就假说镇关西装死,然后逃走。
2. 结合原著情节,依据八戒在本次风波中的表现,简析悟空对其“詀言詀语”的评价是否公平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每次打跑白骨精后,八戒都在旁边多言多语,挑拨是非,让唐僧念紧箍咒,最后赶走悟空。从八戒的表现来看,悟空对其詀言詀语的评价是公平恰当的。
3. 除正直、果敢、善战等英雄特质之外,鲁达和孙悟空两位人物身上还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语段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位人物身上还有做事负责、细心的共同点。选段一中,鲁达听了金氏父女的遭遇,决心帮助他们逃离虎口,考虑到他们没有钱,他资助他们钱财让他们做盘缠,嘱咐他们收拾行李,怕人阻拦他们,就说“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表现了鲁达做事负责、细心的特点。选段二中,悟空被唐僧赶走,临走前还嘱咐沙僧要注意的事项,说明他做事负责、细心。
谢 谢